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明末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战术的熏陶

第三十六章 战术的熏陶

    休息了一晚之后,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开始了。沈朗先是来到了一块离三里堡不远的荒地,估计有八百亩的样子,之所以沈朗选择了这块土地,考虑到二个因素,第一,离着三里堡比较近,日常管理方便。第二,大小正合适。沈朗计算过了,以手上这一百个壮劳力来计算,扣除掉日常cao练的时间,从现在开垦到六月份,差不多可以开垦完。

地方定下了之后,就开始行动了,先是烧荒,把上面的杂草枯枝什么的全部烧光,还逃出不少野兔什么的,由于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所以那些军户带了不少弓箭,只可惜无论是沈朗手下的家丁,还是那些世代继承祖业的军户,没有一人可以射中的,也没有发生兔子撞树上的故事,所以让沈朗吃一顿兔子rou的念头落空了。

烧荒结束后,开始开垦荒地了,沈朗曾经想过采用分片包干制,这样可以加快进度。不过在综合考虑之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现在大多数人身体的底子还很弱,不适宜采用这种激烈的方式,不然万一干得累倒了几个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那就划不来了。所以沈朗采用的是打统仗的方式。让他们每天承受力所能及的工作量,然后配以丰富的伙食供应。这样慢慢地调理,就像温水煮青蛙似的慢慢来。等过了一段时间,青蛙们适应温水了,身体也强健了,然后才可以跟上各种配套方式。

沈朗也曾yy过,丫的有一台拖拉机就好了,一天下来就可以翻上个几十亩了。不过这也只能在心里yy一下,毕竟以此时的条件那是不可能的。沈朗在交代了之后,九十条汉子开始埋头大干了,(还有十条汉子护送五个三里堡的‘观察员’考察农庄去了。)其实平安州一带环境优越,素有“千里桑干,唯富涿鹿”之说,沈朗脚下的土地,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所以只要用心干,这些田地的回报是很惊人的。

当然,这种时候,沈朗也不需要身先士卒了,他这时需要的是统筹规划。其实本身沈朗能够亲临现场,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激励。到了中午时候,伙食队上来了,都是些强健的妇女,挑着一个个大桶,里面都是热气腾腾的白面馍馍,数量管饱,还有一大桶一大桶的红烧rou。

沈朗记得他曾看过一本穿越,说的也是开荒的事,那本书提到一个观点,说是经常干开荒这样的体力活,又吃不到rou的话,会便血而死。对此沈朗有些纳闷,那么那些少林寺的武僧,能把青石地面练出一个个脚印,想必这个比开荒也差不了多少吧,可也没见有人便血啊,还是他们在晚上偷偷的吃rou了?当然,这只是沈朗的yy,不过他知道,动植物蛋白合理搭配倒是真的,他现在每天早上早餐不算,另外供应众人一杯豆浆,中午是三素一荤一汤,荤的标准是每人三两红烧rou,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三块大排,晚上又是管饱。所以他相信,以这样的伙食标准,养出一支强兵指日可待。

其实在这个时代,还大多是一天吃二顿的,所以沈朗的这个标准,可以说是好地不能再好了。以至于一些岁数超标的人,都想挤进来。不为别的,那些红烧rou,太馋人了。

在干活的时候,沈朗还暗中观察,时间长了就可以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习惯等等。譬如说一个人在干了一会之后,抬头看看别人,发现都在干,他只好继续接着干。这就说明这个人是随大流的。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低着头干,觉得累了又自顾自休息,这样的人就主观性比较强……在干了一会之后,沈朗也会招呼大伙坐下来,这时沈朗就给他们洗脑了,不要认为洗脑是个贬义词。其实毛太祖之所以能够改变中国的颜色,就是因为他洗脑成功。当然,他的洗脑方式是通过一篇篇著作,一篇篇理论来潜移默化的。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拉等等,

当然了太祖洗脑洗的太成功了,洗到最后,都把手下洗成愚民和传声筒了,他说发动文化,大革命也就跟着发动了。于是乎一场灾难发生了!所以这就是洗脑所需要注意的另一个地方,掌舵人自己一定不能犯错误,特别是原则性的错误,不然事情就大条了!

所以,在洗脑方面沈朗是很小心的,他会精心选择讲授的内容。譬如一些有名的战争案例,从而对他们进行引导。今天说的就是泓水之战。历史上的泓水之战是比较有名的,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作战。宋军已经排成列了,而楚军还没全部渡过河。一个参谋说:“趁他们没排成列时,可以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这是不仁义的。”

等他们过了河而没排成列,参谋又建议攻击。宋襄公说:“不行,这也是不仁义的。”最后等楚军排成列后攻击,宋军大败。幸好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最后逃了出来。可是宋襄公对于战败的后果怎么说呢!他说:“我是讲究仁义的,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讲信用宽而待人

于是泓水之战最终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故事讲完了,听到有这么迂腐的人,众人都笑了,这时候沈朗再说出慈不掌兵的概念他们就能毫不费力的掌握了。然后沈朗就会问他们,为什么要笑,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他们转换角度来思考问题,题目就是如果你是宋襄公,让你指挥这场战争,你会怎么办?

沈朗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出一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当然答案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有的说在他们渡河的时候攻击,有的说在他们列队时攻击。甚至还有一位最彪悍,他说趁他们渡河的时候一起放屁熏他们。听见这样的回答沈朗也不敢笑,只是一一加以点评。尽管很多人听了点评之后还是似懂非懂,不过有的人却是听了若有所思,显然已经有了心得了。看着众人不同的反应,沈朗也不着急。他不奢望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军事家或者什么奇才,但是沈朗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这样长期的熏陶,从中找出几个良将的苗子。然后从中重点加以培养。打造出以后军队的骨干!

最后沈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仁义也有有用的一面,如果宋襄公不是宽而待人,那些部下就不会拼死把他就出来了。”哦,众人都是恍然大悟,对待敌人要冷酷无情,对待自己人要讲信用宽而待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明白一个个道理。

这样的故事通俗易懂,这些人都十分爱听,而且他们也都是十分投入,因为沈朗已经明确宣布了,现在有一百个人,以后就可以有十个小旗的编制,而小旗不再是上面任命,而是实行择优上岗,而择优的标准就是看你对战术和战略的理解能力。

这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沈朗带来的家丁和邓禹他们,不过对于邓禹他们,沈朗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特意放宽了标准,给了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内,他们还是小旗,如果三个月后,还是达不到小旗的水准的话。那么也只能做个普通的军士了。

...

第三十六章战术的熏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