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明末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章 垦荒

第三十五章 垦荒

    “大人,我也要入庄丁——”“大人,我也要入庄丁——”看见那个民户领着米面出来,剩下的民户哪里还忍得住啊。呼啦一下子,已是拥出了一大群人。“欢迎欢迎——”沈朗微笑着道。然后又对着沈大道:“让人把米面都拉过来,直接在这里领好了。”

“是——”不一会,一袋袋米面都拉了过来,还有大把大把的铜钱,都是堆在桌上。随着这些民户依次领到了东西,个个都是喜笑颜开。领好东西的,依次去沈大那里登记造册。从各户年籍、贯址、家口,男妇,成丁等一一备注,并开具正副两本文册,让他们一一按上手印。从这一天起,这些民户就算是正式成为沈朗的庄丁了。

当然,最后也有三户不愿意加入的,沈朗就和他们说清楚,不加入的,限期一个月搬走,给搬家费。听见沈朗这么说,这三户人家都愣了。看着他们不知所措的样子沈朗心中也满不是滋味。可是,沈朗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正所谓义不守财,慈不掌兵,在这种时候,绝不允许有妇人之仁。而为三里堡留下不安全的隐患。所以即使这样的手段激烈了些,也不得不这么做。最后在沈朗强硬的态度下,有一户选择了离开,还有二户留了下来,而等到日后,留下来的二户人家却是庆幸不已,同时暗呼,自己那天大概是脑袋进水了。幸好大人的坚持,不然就要后悔一辈子了。

而离开的那户在时隔半年之后,又转了回来,这次却是哭着喊着要加入庄丁,最后沈朗看他们可怜,就宽容了一次。不过由于晚了半年,有些待遇却是永远都赶不上了。这都是后话,在此不提。

最后统计,共计有三十六户民户加入。其中有男子九十二口,成丁四十八口,不成丁四十二口。妇女八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壮女五十五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二十七口。另还有各户带来的随身事产也是一一登记。

这时老文书田契的分发也已经完成了。包括邓禹他们拿来的田契都发了下去,每户军户都是拿到了一张田契,当然,这都交给了自家的婆娘,而她们都是紧紧地拽在手里。

看着这一切,沈朗微微一笑。然后冲着众人大声道:“现在你们这些军户都有了近二十亩土地,不行,这远远不够。我的目标是,一年以内,要达到每户三十亩的标准,二年以内,要达到每户五十亩的标准。我要让每户人家,都做上地主,我要让每户人家,晚上都躺在谷堆上睡觉!”

“哗——”众多军户激动的把手都拍红了,更不知有谁带头喊了一声:“原为总旗大人效死——”“原为总旗大人效死——”一时间,正不知如何抒发激动心情的众人都是跟着齐声呐喊,声音大的就像打雷,站在人群前面的邓禹他们都不禁目瞪口呆,他们何曾见过,以前都是些死气沉沉的人,现在却是突然爆发出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实在是不可思议啊!倒是沈大他们,很是平静的看在这一切。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而庄丁们,你们也不必心急,不管是军户还是庄丁,我都是一视同仁。所以,你们以后也会躺在谷堆上睡觉!”哗,又是一片巨大的掌声。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洋溢着nongnong的喜悦。幸福的生活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描述完了宏伟的蓝图,沈朗又向他们说起了具体的规划,那就是——开荒!三里堡附近都是大片的荒田。这些田地只要加以开垦,几年以后,那就是良田。而沈朗手中有着诸多的屯田利器,成为良田的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然,开垦荒田十分辛苦。单独依靠各家各户是无力完成的,所以沈朗都有了筹划,开垦荒地期间,每日的米面rou食都是沈朗无偿供给。直到开垦结束为止。开垦出来的土地,将来等米麦成熟,所获的粮食和军户们各取一半。此后永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至于需要交纳给上面的粮食,都是由沈朗支付,与他们无关。而且沈朗还明确保证,将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决对不会有人徵扰,大伙只管安心屯种便是。

听见沈朗这么说,台下众人都是摩拳擦掌,一个个劲头十足,然而,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呢。沈朗看着他们微微一笑道:“大伙难道这样就满足了吗——不行,这样还不够,等会你们推举五个人,到我的农庄去看一看。相信等他们回来之后,就知道往后你们能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了!”

“农庄——”众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茫然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沈朗现在也不和他们解释,一切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判断吧,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到他们亲眼看到之后,就知道什么叫农庄了。

然后沈朗又说到另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组建队伍。他让台下众人所有的青壮男子,无论军户还是庄丁,从二十到四十之间的统统站了出来,共计有七十个人。沈朗知道,连同自己带来的三十名家丁。这就是目前的基本力量了。虽然看上去人数不太多,可沈朗知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cao练好了,对上流寇的话,以一敌五没有问题。像伏牛山那样比较精锐的贼寇,以一敌三也不在话下。就是对上了鞑子,以一敌一应该也有把握。沈朗的目标是要练出一支天下第一等的强军!一切就从今天起步吧!

沈朗看着这一百个人道:“从此以后,我这里没有军户庄丁的区别,所有二十到四十的青壮男子,都要每周屯田,每周cao练。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当下,所有的人也无异议,他们都觉得沈朗说得对,人多力量大,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时沈朗又让所有的人说一下自己不擅长什么,擅长什么,哪怕是偷鸡摸狗都不要紧。沈朗的这句话引起众人的一阵哄笑,沈朗却是正色道:“偷鸡摸狗是不好,可是这说明这个人会察言观色。这样的人就有他的用处。譬如说,在三里堡偷鸡摸狗不好,可是若把这些人派到鞑子的地盘,去偷鞑子的鸡和狗呢?这不是很好吗,或者让这样的人去做夜不收(探子),不也是很好的人选吗!”

听见沈朗这么一说,众人都是连连点头,心道咱们这位大人还真是聪明啊。于是每个人都报出自己的特长,沈朗让人一一做好记录,这样沈朗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人员的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来做出最适合的安排。譬如说,堡内的大部分妇女都没有什么手艺,可是却有二户人家是裁缝出身,只是迫于生计才被迫弃业。那么这样的人就可以让他们负责全堡的衣服。

当然,许多人才是堡内没有的,例如郎中,按照沈朗的成军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战场上的拼杀中,能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为重要。根据后世的资料,像这个时代,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导致的死亡高达百分之五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就意味中一个原本还可以继续战斗的人却只是由于救护的不及时而断送了性命。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所以有效的救护极为重要。不过现在没有也是急不得的,只有慢慢招募了。还有书吏,也是缺乏。整个堡内只有老文书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让老文书再坚持一下了。还好这份工作不累,不过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诸如此类不一一而述,很快,所有人的资料都清楚了,总的来说还是缺人才。也只能慢慢来了。很快沈朗把所有的人都做了分工,以老人为例,还能干的动活的就负责堡内的清扫工作,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沈朗就让他们养老,沈朗给他们登记注册,然后发给他们每人一本小本子。以后每月凭着这本小本子就可以领取米粮若干。沈朗还宣布,以后只要堡内达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无论男女,都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而且随着堡内条件的逐步改善,这一年龄限制还会逐步放宽。这一制度,又是极大的调动了众人的积极性。并且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

就连沈大他们都是惊讶沈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好点子!其实这并非沈朗的首创,早在宋朝时就有了安济坊、居养院等官方救济机构,收容都市中贫穷老病及弃婴。“济贫”在宋代,已经颇有近代国家福利政策之风。只是到了明末,已经无力维持罢了。

所以沈朗现在重新推出,是十分适当的。当然,也有人提出疑问,要做这样,又要做那样,需要多大的财力啊?言下之意就是你沈大人有没有这个实力啊?这个当然沈朗是要解释给他们听的。而且沈朗对于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还很高兴!因为沈朗提倡的就是畅所欲言,他们这么问说明已经真正的关心起这个集体了。当然,当他们听见沈朗家中有良田四五千亩,房屋百间时,都是个个放下心来……

到了晚上,沈朗还要找邓禹他们谈心,既然他们能够认清形势,就不能让他们心里有疙瘩。告诉他们眼光要放长远些,并且适当的透露了一点信息,让他们对往后的日子充满期待。要说沈朗这口才真不是盖的,等到从邓禹他们家里出来的时候,四个家伙已经个个信心爆棚,初步有走火入魔的迹象了。

这一天下来真是把沈朗累的够呛,套用一句话说,这就是百废待兴啊!事事都需要沈朗亲力亲为!当然,沈朗也知道,这其实也是一门领导艺术。高明的领导只需要掌控几个手下,就可以指挥全局,而不必事必亲躬。不过现在都还没有走上正轨,所以也没办法。等到度过了最艰苦的初创阶段,就能喘一口气了。当然,若是沈朗能再延迟几年,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那样的话就轻松多了。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真要是那样的话,已是全国都是鼠尾辫了!所以,这就是有条件要上,条件不具备也要上!

...

第三十五章垦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