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蚀骨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1

分卷阅读231

    以及大多数主流媒体对海市发生的事情三缄其口。海市媒体自知传播能力有限,也没逞那个能要和郭伟唱反调。郭伟以为海市媒体这是怕事闭了嘴,却没料到一个在成功商人圈子里算是无伤大雅的出轨新闻被报道之后,海市的媒体第一个跳出来放了早就整理好的重磅炸弹,不但曝光了郭伟心腹在海市的种种所作所为,还系统的分析了郭伟这些年之所以能跻身行业大鳄的手段。

水面下的规则要在水面下才能生效,见不得光的龌龊自然是见了光就得死。这样大规模且有凭有据的曝光已经不是郭伟能够阻止的了。早先他的生意已经受到了风言风语的影响,这下子由于涉嫌违反多条法律,警方直接不客气地拿着逮捕令将郭伟从他那豪华宽敞的办公室里把人给铐走了。

名义上郭伟和李淑娟一样是在“接受调查”,私底下人人都已确定郭伟和李淑娟这是最轻都得掉层皮了。

受到郭伟和李淑娟的影响,本来即将拍卖的闻家大宅与土地又重新没了音讯。郭伟和毛氏兄弟一直是合作关系,郭伟出了这些事,毛氏兄弟也免不了被调查。一心想找闻暮雨的白云被父母塞了更多的事务,又因为调查忙得焦头烂额,一时间倒还真没有办法去围追堵截闻暮雨这个铁了心就是不见他的女人。

闻暮雨也很忙。她忙倒不是忙在复仇上,而是之前的饰品计划已经全面启动,并且充分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成效——最初一批极低价的饰品果然惊艳到了部分品牌。这些品牌中又有几家具有合作意向。

合作需要达成的最大共识便是盈利。盈利说到底也只看两点,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卖价。闻暮雨亏着本儿将第一批饰品以极低的价格推广出去,其实就是在赔钱赚吆喝。如果这吆喝没赚到,又或者其中出了什么岔子,闻暮雨很容易就会亏个血本无归,连东山再起的希望都不会有。

还好闻暮雨这吆喝是赚到了,与服装、鞋子、包包相衬且不额外多花钱的精致小饰品们很快受到了消费者们的欢迎。阎秋厂里生产的饰品多了几个固定的买家,不怕销不出去。话虽如此,在知道今后的饰品订单需要涨价之后,有好几个品牌还是结束了与闻暮雨等人的合作。阎夏本来很担心一些品牌找到其他工厂仿制这些小饰品,以更低的价格进行收购。毕竟大夏是山寨大国,人力又十分便宜,要想进行大批量仿制实在是再容易不过。

实际上阎夏考虑到的问题也确确实实地发生了。只不过铺天盖地的仿制并非出自他人的委托,而是有人看这小饰品飞快流行起来像是有利可图,所以开始疯狂山寨。

好在这种状况完全在闻暮雨的意料之中。她一早就和阎夏商量着创立了原创新品牌“海温丝贝尔('sbell)”,并且将阎秋厂里产出的产品都归到海温丝贝尔的名下。这些乍看无名的小饰品统统都有海温丝贝尔的logo,海温丝贝尔的logo甚至直接融入小饰品的造型设计之中。当大品牌的衣物鞋帽进入消费者们的视野里,海温丝贝尔这个品牌也在无形中被推广了出去。

通过合作过的“扒皮一哥”,闻暮雨接触到某家文化公司。这家文化公司手里各种ip应有尽有。从段子手、营销号、搬运工、树洞、吐槽、代购到星座趣闻、血型分析、人格统计等等方面都有涉及。海温丝贝尔经过某个美妆时尚ip的“发现”,很快吸引了一部分年轻女性的关注。推手和实际购买了海温丝贝尔的小饰品并且感觉物美价廉的消费者陆陆续续开始进行晒单和反馈,海温丝贝尔这个品牌也逐渐升温,知名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很快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名牌之所以是名牌不仅仅是因为品牌效应的加持,产品本身的好坏也决定了名牌的口碑。海温丝贝尔创立之间甚短,质量和品质却是没话说的。其山寨品大多仿制的简单粗暴,两者摆在一起就像那西施和东施效颦,谁精美细致谁粗陋不堪一看既知。

海温丝贝尔的产品走得不是高端路线,其亲民的贩售价格并不比山寨产品贵上多少,但凡能有正品和盗版的意识,且能买得到正品的消费者都不会选择山寨。只是海温丝贝尔的流通渠道才刚刚开始构建,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这样的地方实在是鞭长莫及。再者流通还需要考虑收益。像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这样的地方,物价与人均收入较城市相差较大,一般民众也十分缺乏版权意识。两个相似的东西摆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为了省钱而购买价格更低的那一方。而精巧精细与细致这个时候或许还会变成一种短板,变成民众口中眼中的“不结实”。

销售数量少,运输成本却高,低收益只会截断品牌资金链,将人力物力分散到不必要的地方去。弄个不好说不定还会拖死整个品牌。所以闻暮雨一开始就决定让海温丝贝尔放弃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无论这些地方的人口基数有多么的大。

山寨品大多走得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而生产成本必须靠量的堆积才能压低。所以山寨品一般都是以压倒性的产品数量来降低生产成本,靠走量来获得利润。这就是说山寨品的产量往往是正品的几十倍、几百倍乃至几千倍。然而再低的成本一旦数量巨大,其金额依然高得吓人。如果没有利润甚至不能回收成本,那么投资制作了这些山寨品的人就要背上巨额的损失。是以仿制了山寨品的人无论如何都会想尽办法把山寨品分销出去。

大城市里海温丝贝尔的山寨品从一开始的稳定销量很快在正品的冲击下缩水到原来的百分之几,仿制了这些山寨品的人只得将这些山寨品销往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一直在关注山寨品流动动向的闻暮雨则马上让营销部门专门拨出一部分人手来以去某地旅游或是采风的名目到一些人口数量多的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去。这些人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找当地人做导游,借此拉近和当地人的关系。然后在和当地人交流的时候不着痕迹地告诉当地人城里人都只用正品,看不起山寨品,而山寨品也实在比不上正品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同时闻暮雨还让营业部再招一批能言善道、最好老家就是在山寨品泛滥的地区的年轻人来,让这些年轻人以探亲、休养、带人玩之类的理由回到老家,接着在当地如法炮制。一来二去,海温丝贝尔很快成了难以找到购入其正品购入渠道的低收入民众眼中他们努力一下也可以买得起、只要买了就能有和大城市的人比肩的流行物件儿。

打铁趁热,闻暮雨和阎夏与多家购物网站、快递物流公司签订了合作合约,海温丝贝尔正式开始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大范围的贩售。产品也从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