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重拾时光恋上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

分卷阅读8

    记本电脑,开始捣鼓。

他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眼镜架在鼻梁上不偏不倚,镜片上的映像不时切换。安静的a1里只有金国伦轻敲键盘的清脆声音,单调无趣。

缄默半晌的童笙终于张嘴:“……你为什么不加我微信?”

敲键的声音顿了顿,金国伦挑眉瞅了她一眼,“什么微信?”

“我那天申请你的微信好友,你一直置之不理。”平静语气中的指控,不轻不重。

金国伦cao作着电脑,漫不经心应道:“我没微信。手机里也没有这个app。”

童笙倍感意外,掏出手机翻开他的微信id,秀到金国伦的眼皮底下,“这不是你?名称金-国-伦,微信号jin-guo-lun。”

手机在金国伦的眼镜片里晃了晃,他认真看了眼,收回目光总结:“不知道,不认识,不记得。”

“你真的没微信?那这是谁?”

“鬼知道。”

童笙捧着手机研究了半天,又抛出疑问:“你没微信,怎么跟学员沟通?”

时下许多培训老师都设公众微信与私人微信,好招揽学员与宣传。

金国伦面无表情,注意力仍在电脑,“我不聊sao。”

“……我指学习上的事。”

“那来中心找我。都用手机讲了,这里不白租?”

“你也有放假休息的时候……”

“我不休假。”

童笙还想问些什么,金国伦不耐烦地扬言制止了:“你到底上不上课?”

“上!”

“刚才废话的十分钟算在课时里。”

“……”

那你进来捣鼓电脑的十分钟呢?!

无视童笙的委屈与腹诽,金国伦把笔记本电脑一旋,将屏幕朝向她,说:“这是你过去8次雅思考试的分数综合分析。”他拿起水笔,敲着电脑里的图表。童笙第8次雅思考试的成绩已经公布,听力与6分,写作保持6.5,口语则是令她惊惧的4.5分……“一般考生听力与都比写作与口语高分,你比较奇葩,写作异军突起,听力跟口语却一样渣,而成绩如坐过山车,时高时低……”

“因为题目时难时易!”童笙打岔,打完就后悔,因为金国伦明显不悦了。

他两边嘴角稍稍往下沉,“老师讲课,学员闭嘴。”

“……”

花钱买罪受的即视感。

她安生了,金国伦才继续:“出题再难,也依然有拿满分的。分数起伏只说明一个客观事实--你实力不足。而写作,你的成绩呈上升趋势,最近三次还保持了6.5,这一项勉强称得上是你的强项,我们可以缓缓。口语是最难提高的,它的主观因素也很重,是成绩复议的常客,但它跟听力相辅相承,而这两项,你的平均分数只趋近5.5。我们培训的第一步先把最容易提分的听力攻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童笙摇头,“没意见。我上次写的大作文,你看了吗?”

金国伦旋回电脑,“讲写作时我再分析你那篇玩意。”不容童笙再插话,他敲了敲桌面,冲她带来的剑桥雅思真题集努努下巴,“我们做题目,填空类,511,剑桥雅思第5册,test1的1,书本第10页。”

无需看书,金国伦就轻易说出准确的页数。童笙翻开剑5第10页一对照,暗叹他的熟能生巧,同时嘀咕:“这题我都做过五六遍了。”

对面传来一声轻笑,“哦?保证满分?”

“……不保。”

“我看你做一遍。”

金国伦敲下回车键,魔音般的圆润女声从他的笔记本电脑导出,刹那间弥漫整个a1室。

“cambridgeielts5……cd1……test1……1……”

虽然真题童笙已经做过许多遍,但从来不把答案直接填在书上,因为书上填了答案,就不方便做下一遍了,所以她的剑桥雅思真题集跟新的无异。书如新,录音的女声与题目乃至答案却是老熟人了,做题的时候跟默写无甚区别。

只有录音没人说话的沉静几分钟过去了。金国伦按停键,未等童笙抬起头,他又把电脑旋向她,敲着屏幕指挥:“好,现在看这里的题目,我们把511再做一遍。”话语间,他伸手把她的剑5合了起来并没收。

童笙还没转过神,就又听见“cambridgeielts5”的录音再次回响。

起初她淡定随意地扫视电脑里的题目,可一扫再扫之后,不淡定了。她突然觉得录音的速度诡异地加快,快到她无法听出答案,状态紧张。

同样短短几分钟,童笙却过得兵荒马乱。直至录音停止,她已掌心渗汗。

金国伦摆回电脑,抄过她的笔记本,对比两遍听力的成绩,“一共10个填空,第一遍,全对。第二遍,5个。”

童笙双手握着笔,纠来缠去的,不敢抬头,前方传来的话:“哪次是你的真实水平,一目了然。”教她无地自容。

这篇听力题目的原文,她读过不下十遍。然而,金国伦把题目变了,把填空位置和题干换了,同样的录音问不同的题目,童笙就措手不及。

金国伦把剑5与笔记本还回去,问:“你平时怎样复习的?”

“……听语料库,听原文,加速听……”

欣赏了一会她的自我怀疑,金国伦无情地开腔打断:“不管你怎样复习,这两遍听力的实验足以证明,你过去的准备几乎是白费时间。”

童笙猛地抬起了脸,质疑地瞪向平静的金国伦,却无能为力地认同了他的结论。

第6章

童笙认同不认同,金国伦并不在乎,他问道:“做老题目时,心情挺悠哉对吧?可做新题目时,你怕什么?”

刚才他观察着她。明显的,老题目她吊儿郎当应付,偶尔还咬咬指甲拔弄拔弄头发。可做新题目时,她却异常紧张,眼睛于屏幕与笔记本之间慌乱地闪烁交替,还握笔握得关节发白。前后两者的表现南辕北辙。

童笙缓了缓劲,答:“我怕来不及。”

“为什么怕?怎么怕?”

“新题目,陌生,怕来不及读题,怕来不及写,怕走神和漏听。”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