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到底是男朋友还是老婆在线阅读 - 米采(剧情)

米采(剧情)

    工作室的大号叫‘米采’,小号被他们的内部工作人员结合地方特色取了个‘粮站’。

    而他们这群日更不辍的‘码农’与‘画农’则只有日夜勤恳地栽在这块一亩三分地的薄田里头,等待某日太阳西出凭空掉下个眼神儿不太好使的金主爸爸来捞一捞他们。

    薄顺看着魏成东那不成器的样子,嗤笑了一声:“哟,魏大总监您这是牡丹花下的鬼做多了,自己快先死了?”

    魏成东从地上爬起来反射性地往自己的嘴角抹了一下,确认没有什么干涸的唾液粘在上面,勉强还算个人样,知道薄顺向来是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货,也不跟他一般计较,抬嘴就问。:“几点了?”

    薄顺从旁边办公桌上取过他的手机,眼皮子也不抬一下的扔在他身上,转头离开:“不早了。”

    “艹!”他连忙接住手机,用大拇指狠狠的划了几下那屏幕,见着都没有要亮的意思,不禁短促地低骂了一句。

    等到8:30左右,他们这几个人里头最像个天使的钱曼姗姗来迟,钱曼是个戴着眼镜儿常年穿着一身蓝色马褂的小姑娘,齐耳短发,说话慢慢吞吞,像是每个班上都会有的那么几个书呆小姑娘。

    她是两个原画师之一,也是最喜欢在背后调侃老板的壮士,由于思维跳脱,魏成东当时差一点就要破格把人录取到资源紧缺到就他一个人的狗不理策划部。

    最后被全票否决这才悻悻地作罢。

    工作室一共两个原画师,除了钱曼以外,另一个袁穗芳年纪大了不少,尽管论年纪她足以顶两个‘天才少女’钱曼,可人老心不老,全体上下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在她活着的时候喊一声‘袁姐’‘袁阿姨’,魏成东本来比她小了两岁,却不要脸地腆上去非得喊人家‘小袁meimei’,这一声meimei喊得大龄女青年袁老师心花怒放。

    钱曼这个最小的捡便宜,便也自行喊上了人家‘圆圆’,这一来二去所有人都开始忘记了原本的年龄辈分,甚至其中最正经的小老板薄顺也开始跟着他们喊‘小袁’。

    剩下的人员里头除了一个负责各项专业数据处理的大老板,一个满脑子稀奇古怪想法的魏总监,还有一个竹竿儿似的专负责市场推广的汤博士。

    汤博士此人的的确确是个正儿八经的博士出身,但却不是他们同学校的,汤博士早年在隔壁的医科大学勤勤恳恳地读了八年书,成功地把条件一般的家庭念得母亡姊逃、支离破碎。

    28岁毕业那一年,突然脑子一抽放弃了自己学习多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下乡卖猪去了。

    好在他jiejie当年为了逃离这个无论怎么样也填不满的家庭,选择嫁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F城,一度与他切断了联系,否则的话,恐怕得跳起来把这个不争气的货色脸给抓烂。

    按照汤博士自己的说法,前二十几年要不是为了家庭他根本就不会选择这个专业,母亲去世以后,除了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余钱外,他自己也不再想每天面对着病房里形形色色的病人。

    与其跟那些行将旧木的人打交道,倒还不如回到乡下养猪杀猪卖猪,还能赚来不少钱。

    然而事实证明,汤博士冒着风险放弃了自己学习了八年的专业改行之后,日子也并没有如他想象中一样过的蒸蒸日上,他做生意失败后,辗转又回到了A城,期间端过盘子、卖过楼、干过销售,甚至在大热天穿着厚厚的玩偶服在大街上,给一个又一个路过的行人发传单。

    魏成东总觉得这家伙是前二十几年过得太顺了,在唯一能够管束他的母亲走后,迟来的叛逆期汹涌而来折腾得不像人样。

    当时收到他的简历后,薄顺和魏成东一度以为遇到了骗子,后来也是再三确定,这才算是接受了这个曾经的医学博士居然还真是来应聘他们这个小工作室市场推广的。

    这个情况还叫魏成东不禁兔死狐悲地感慨了一下,如今这个大学生扎堆儿的年头,确是越来越不好混了。

    哪怕沾了时代的光,像他们这样的小公司能够遇上学历这么高,而且还是名校出身的‘未就业人员’依然不太容易,因此哪怕知道他的专业不对口,魏成东仍然冒着巨大的风险把他签了下来。

    当然,魏老师也不全然是个学历控,汤茂生这个人最大的闪光点除了镀了金光的博士学位以外,人是分外剑走偏锋、能说会道。

    一度让薄顺这个素来视学历为粪土的人,都有些认同某人“博士就是博士,人家就是跟普通人不一样”的话。

    现在的汤茂生站出去,他如果自己不说,任凭谁也不会再把他往隔壁医科大博士的方向去想。

    工作室正常的上班时间是9点,形销骨立的老汤姗姗来迟,他老人家现在算是公司头一号的大忙人,天天跑上跑下的,虽不见什么实际效益,人倒是强壮了不少。

    老汤一来,连口钱“天使”早上专门给大家买的热豆浆都没来得及舔一口,就匆匆忙忙地推开魏成东的办公室门,一进屋浓烈的酒气差点把他冲翻个跟头。

    此时此刻,坐在办公椅上的魏成东魏总监已经看起来人模狗样了,他换了一身备用的衣服,见汤茂生一进来差点恨不得就地归西的样子,自己还颇为奇怪地往袖子上闻了闻,心想:“也没怪味儿啊,我够干净了。”

    下一刻就自动地原谅了对方,人是他招的,对于学医的人对这些气味有些敏感,他很大方地就表示了理解,丝毫没有想过是由于自己太过分的缘故。

    汤茂生很快把自己调整好,进入了主题。:“魏总监,”他吸了吸鼻子,眼睛里直有些迷愣。

    “是这样的,关于游戏的市场调研报告已经做出来了,我是先发到您邮箱里,还是我先总结一下。”

    魏成东心再大,也被他的表情伤害得心尖儿一颤:“你先口述吧。”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们这个小公司不比成熟的公司喜欢走流程,诸如报告这些东西,汤茂生向来是做出来后先直接跑到办公室找薄魏二人口述总结,后续再把东西发到邮箱让他们自己再琢磨。

    “是这样的魏总监,关于《白卡兰的救赎》这个游戏的最终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九零后年轻人都表达出了愿意一玩的倾向,而30到40岁之间的中年人想要打开游戏的倾向则不高,主要原因,我认为在于过于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中年人对游戏入门的难易程度非常重视,并且他们可能比较习惯于传统的MOBA,以及其他策略性游戏,对于我们这一种剧情性过于倚重的AVG游戏可能兴趣度不算太高。”

    “但是我个人认为如今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游戏的未来在于突破,对于我们这个年轻的工作室而言,如果真的能够开发出来这款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游戏,其口碑影响是巨大的。

    任何一个新产品,刚刚出现在市场上,都会有褒贬不一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瞻前顾后,而是要把我们的作品放到市场上,让大家看看有这个作品的存在,如果公众觉得游戏还有什么不完善,我们可以改,如果公众觉得我们这个游戏好,那当然是意外之喜。”

    魏成东知道汤茂生的意思,其实当初之所以要在学校组织那么大一帮的学生,搞这个什么工作室,他就是存了私心的。

    他年少成名,自小点子就多,当时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他原本是想搞导演这一条路,奈何家里人以一句“全a国一年有多少学习这个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可是真正能够走出来的又有多少?”给扯回现实、梦想破碎。

    可梦想这种东西,它是一件比初恋前女友还令人念念不忘的东西,魏成东在18岁那年为了所谓安稳的前途放弃了它,28岁庸碌如水的日子让他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地坐立难安。

    他听话了一辈子,比任何人都猛烈的叛逆期姗姗来迟──最终决定剑走偏锋地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自己曾经的梦想。

    拍电影上不了线不行,他召集一些专业的学生做出个游戏总还可以吧?

    没有遇到薄顺之前,魏老师也曾对着自己近10万字的游戏大纲毫无斗志,他也曾把东西投向过大公司,可没有一家愿意接受他的想法和野心。

    直到薄顺的出现,他是第一个认为他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人,然后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魏成东在教书期间还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多年以来对梦想的挫败感,造就了他不敢轻易尝试的性格。

    直到经由薄顺拉线,认识了h西大信息学院的几个副科老师后,他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找到可以往下走的路了。

    然后是提交申请,先由学校出资以实训学生的名义做一些最基本的游戏设计,他有了名目成立“米采”工作室。

    在那里,魏老师第一次感受到了梦想带给他的成就感,这种感觉的诱惑力一发不可收拾。

    然后是拉赞助、扩建、做真正的项目,然后辞职,把米采独立出来。

    魏成东并非一个天真的人,关于未来他其实有着非常缜密的规划,他了解汤茂生是一个屈服于理想主义的中年人,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他们俩的理念不谋而合。

    但现实肯定远比想象更加困难。

    《白卡兰的救赎》起初他只写了10万字,得到赞助商的支持后他奋笔疾书,不到3个月就写到了70万字,成熟后甚至达到了百万字的完整程度。

    白卡兰救赎这款游戏最大的卖点就是原创世界观宏大而完整,人物复杂而剧情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完整剧情线,玩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选择,走向32种完全不同的结局,而这32条线的每一个剧情点他都埋了线索和伏笔,玩家需要非常细心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从而走向更完美的结局。

    他相信自己的确是抓住了市场的某个空白点,但到底能不能把这个空白点合理运用且最大价值化,他不确定,只知道前路漫漫。

    薄顺对这个调查结果早有准备,他们为了这个项目已经准备了近两年的时间,毕业之前魏成东这个鸡贼其实就早已借学校的力完成了大半了。

    独立出来之后,最大的阻碍其实还是画风的改变,在学校的时候主要负责动画制作的那几个学生,在毕业后纷纷选择了大公司发挥所长。

    重新招了袁穗芳和钱曼后两个人单模仿画风就磨合了好一阵子,这才耽误了游戏的开测。

    薄顺并不感冒,这种游戏本来也就是偏小众的,他跟魏成东都清楚,工作室的第一款游戏之所以耗费这么多精力扣细节,主要是为了赚口碑。

    但能在年轻人里的期待值这么高,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一天为了赶进度,薄顺多日以来头一次又熬到了10点才依依不舍地抱着电脑回家。

    而这一天,对于平言言来说同样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