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孤王寡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1

分卷阅读371

    些时日了,不需更多吩咐,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于是,手起刀落,两名宫女连申冤的机会都没有,便“咚”地倒在了青石板的地上,瞪大着不甘的双眼,手脚痉挛一般痛苦地抽搐几下,就再也没有了动静,只剩汩汩的鲜血,淌在地上,震慑着众人的神经。

这一招“杀鸡儆猴”的效果是惊人的。

众人的惊呼声都噎在喉头,空间冷寂一片。

两名宫女身上的鲜血,流成一条条斜斜歪歪的曲线。

那狰狞的鲜血,慢慢沾在侍卫的鞋子上,也吓得众人半声都不敢吭。

宋熹淡淡一笑,脸上再无严肃之色。他似乎全然不知这些人与死去的两名宫女一样,也都看见玉嘉公主殿内那龌龊的一幕,也都嚼过舌根子。他淡淡道:“为先帝治丧期间,事务繁杂,宫里就有劳各位了。还有,各宫娘娘公主们,心系先帝,也多悲伤,你们要好好服侍。”

众人回过神来,心知逃过一劫,汗水湿了脊背。

“谨遵殿下旨意……”

宋熹摆摆手,不轻不重地道:“散了吧!”

众人骇得神经都紧绷着,就等他这句话了。

于是谢过恩,“轰”一声散去了。

——

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不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坊间小民,想要过上平静体面的生活,都需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才能安居乐业。所以皇帝的生死,不仅干系皇家,其实也干系天下。这一日宫内丧钟大起,至化帝驾崩之事,便如这一股子夹着寒流的春风一般,迅速吹过临安府,往大江南北四散而去。

伴着丧钟而起的,还有今年的第一声春雷。

“轰隆隆”的雷声,敲在金瑞殿的琉璃瓦上。朝中大臣得悉噩耗,纷纷入朝进觐,集于金瑞殿侧殿。太子宋熹端坐首位,皇子皇孙们坐在侧位,一个个哀容满面,与臣工们一样沉浸在突如其来的丧讯中,久久无人说话。

宋熹环视众人一周,突地皱眉。

“萧使君何故没来?”

一个侍卫上前,“禀殿下。萧使君不在枢密使府,昨夜去了彭姑娘的宅子,一夜未归,属下已派人前往寻找,相信不久便可入宫。”

轻“嗯”一声,宋熹淡淡瞅他一眼,紧抿的唇角露出一抹刚毅的棱角,考虑一瞬,他道:“那诸位爱卿,我们讨论一下为先帝治丧之事吧。”

众人小声应了。

治丧都有明例,朝廷也有银子,不算难办的事。

而皇帝一死,新君即位才是大事。

于是治丧之事还未讨论完,由宰相苏逸领头,好几个人出列“劝进”,劝说太子登基即位。宋熹微微扬起头,严肃的目光穿过众人的头顶,发现零星几个“劝进”的,都是谢氏旧臣,或南荣老臣,而更多的人,都默然无语。

一般来说,为了“从龙之功”,大臣们会争先恐后地“劝进”。而今天这个局面,宋熹心里很清楚,这些人都是老油条,风声未至,他们不敢随便下话,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人——萧乾。

有人“劝进”,做太子的自然要先推拒一番。

宋熹浅浅抿唇,叹道:“本宫贤达不如先帝,能力不及众皇弟……此事,容后再议吧。”

——

雨雾在天空中拢成一层淡淡的烟云。

雷声震震,雨越下越大,一条远离临安府的官道上,被马蹄飞溅而起的雨水高高溅起,将道旁刚从土里冒出头的小草溅的一身泥泞。

一行数十人飞驰在官道上,却静悄悄的无人说话。

“主子!快看。”突地一名侍卫惊喜的指着前往。

萧乾勒住马匹,一身衣裳已是半湿。

立在路中,他面容森冷的等着前方的人过来。

“驭——”一个头戴斗篷的汉子,小心翼翼地停在萧乾马前,扶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禀报道:“主子,咱们的人兵分三路,往南追了约一百来里路,不见大少夫人与彭姑娘的马车……您看,可还要继续南追?”

萧乾盯着他,没有马上回答。他看着泥泞的官道,一条条车轮的痕迹,像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眉头紧蹙着,考虑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抬手。

“不必了。回京!”

从早上找到现在,没有见人,如今却要回去?

随行众人面面相觑,皆不解他的用意,却无人相问。

都说萧乾行事令人难猜,可墨九做事分明更是神出鬼没。把萧乾迷昏在彭欣的宅子里,留下一封不伦不类的信,就那样大半夜的离去了,说是为保住彭欣的孩子,可众人又怎会不知,她一定是从枢密使府出来,得知了萧乾与玉嘉公主的婚事,这才闹的情绪?

众人观察着萧乾,都觉得自家主子难做。

好端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会被一个妇人制住了呢?

他们心底都唉声叹气,觉得这下日子难过了。每一次,但凡墨九有什么事,萧乾的脸色就难看,他们也都会跟着倒霉……于是,人人都紧张着,大气都不敢出。然而,刚到达临安城门,还未入城,便见东宫的大太监李顺在那里来回踱步,样子比他们还要紧张。

李顺常时是跟着宋熹的……

大晌午的出现在城门,有什么事?

众人心里都有疑惑,慢慢打马上前,招呼着“李公公”。李顺扭头,看见萧乾等人过来,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似的,腻歪着一张笑容,赶紧迎了上去。

“哎哟,使君大人,小的可算等到您了。”

李顺啥时候这么客气了?众人皆疑。

萧乾淡淡道:“公公有礼,不知找我有何要事?”

李顺一愣,“敢情萧使君这还不知情哩?”

萧乾不温不火地看着他,不做回应。李福看他表情做不得假,感慨一声“出大事儿了”就把宫里发生的事儿简明扼要地与他说了,然后叹息着摊手道:“萧使君请吧,太子殿下还在金瑞殿等着哩。”

得闻噩耗,众侍卫差点儿从马上跌下来。

不过短短一夜,居然发生这么多的变化?

墨九带着彭欣走了,皇帝驾崩了,玉嘉公主吓傻了……

这也太多巧合了吧?

淡淡扫视着李顺,萧乾骑在马上抿唇片刻,方道:“公公先行一步,告诉殿下,待我回府更衣,即刻入宫。”

从古至今,皇帝驾崩都意味着一次政权的交替。这个阶段涉及太多权利纷争,腥风血雨,幺蛾子也出现最多。然而,就目前南荣的局势来说,皇帝是突然驾崩的,之前立有太子,唯一有竞争力的皇子宋骜本身似乎并无“未雨绸缪”的打算,那么太子宋熹即位的可能性就极大……

尤其他已然抢到了先机,丧钟一响,皇帝已薨,大臣纷纷入宫奔丧,也等于昭告天下,他的名正言顺。这种太过明显的名分,便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