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每天都在征服情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3

分卷阅读113

    能有的?你让一个高中生写辞藻华美的作文,能说这是风格吗?什么是风格,成为大家了,像鲁迅,像马克吐温,人们都熟知他了,才有资格说‘风格’二字。”

言下之意,你们这群没名气的,现在就谈风格,那是好高骛远空中楼阁。

这话说的毫不留情,台上的创作团队,面子都有些挂不住了。

先前负责讲解的那个女生反驳道:“我们之所以采用唯美镜头,是因为我们对于‘被记录者’本身的定位。旗袍是我国的传统服饰,也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应该是‘美’的,所以我们的镜头意象也要偏重于美,我们总不能用着农民工式的粗糙镜头,去记录传统文化古典婉约的一面吧?”

被买通的一个评委点头:“没错,这个纪录片,给我一种很舒适的感觉,就是因为你们很好地把‘旗袍’这个元素意象化,和你们的镜头风格融合完美。所以我支持你们。”

“我也支持,无论从题材还是拍摄手法上,我认为都很完美,我给满分!”

评委之间,主流意见渐渐被那些人掌控住,其他有反对意见的,也没别的办法。

忽然,专业观众团队中,有一个女老师按响了发言铃。她是某高校红楼文化研究的博导,声音温柔却知性:

“你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传统文化确实应该被赋予‘美’的感官印象——”

团队和内定的评委都松了口气。却听那老师继而道:

“但是我觉得吧,你要把旗袍列成传统服饰,这个说法还是有问题。你得先把这个概念理清,众所周知的,清朝入关时,中原人民被迫实行了剃发易服。但当时的人都是什么信仰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可断发不能断。结果就出现了一些历史悲剧,也是我国服饰史的一个重大变迁。清朝入关以后,男人换装,女人可以保留了马面裙,但这些旗人装和后面民国出现的旗袍,也是不一样的。”

“你的定位本身,不能算错,但是不够严谨。我不能从纪录片的角度给你们专业建议,但我认为,做任何作品,都应该是严谨的,尤其是纪录片,讲究实事求是。虽然说旗袍这门手艺、以及旗袍的历史,值得挖掘,但是你们不能为了强行靠近主题、贴近立意,就赋予它不存在的意义。”

这番话说得旁征博引、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少对这方面没有明确概念的专业观众,听了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打分时,考虑的方面更多了。

那女生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能从这种角度给她挑刺儿,简直都要气笑了,偏偏她知识积累不够,她是研究生毕业,哪儿能说得过博导,对方还是研究古代服饰方面的行家。

台下,评委和观众分别打分,统计过后,主持人唱分,总分83分。

能够过80分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他们幕后做的工作确实到位,虽然在台上被挑剔了半天,台下也争论了半天,但是拿到这个高分结果,所有人还是满意地松了口气,起身向着台下鞠躬:“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们。”

这个83分的成绩,昭示了他们获奖的必然,因此对待剩下两个团队时,心态也显得游刃有余。

--

接下来是的团队,讲述他们的拍摄构想。是一个戴着眼镜貌不惊人的男子负责讲解。

这个团队和的立意完全没有相似,因此,并没有被看做对手。而且他们团队成员也比较正常——这个“正常”是相对许盈沫团队而言的,他们都是路人长相。

趁着他们讲述的时候,之前台上发言的女孩儿,对许盈沫开了个玩笑:“哎,你们的片子确实还是蛮不错的,不过呢,你们和我们的立意太相似,就显得准备还不够充分。没关系啦,来年还可以继续努力的。”

这话是在给她们施加无形的压力,许盈沫听出来了,回以一笑:“谢谢,我也觉得我们很优秀、很有潜力,你看我们才大一,就和已经研究生毕业的你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我觉得很荣幸呢。”

这话绵里藏针,偏偏抓不住火力点,那个妹子听着,心头哽得很不舒服,又不知该说什么。她旁边一个大jiejie过来帮腔道:“虽然你们还是学生,但是,能私下找到研究院给你们保送作品,说明能力不错,下次你们肯定没问题。”

这话是回击了许盈沫所说的“优秀”,意指她们是靠走后门,才能来得了这个决赛上,不要把自己想太高了。

大家都是斗大的,面对挑衅,谁能负气憋着?尤其她们都是娘子军,在座还有一个大斗鸡,容妩呢。

不等赵婷想反驳什么,容妩先按住她了,摆出一个迷人的冷笑,妖娆得如罂粟花:“你说的对,我们还年轻呢,有的是时间,离着你们这个岁数,还有个七年八年的,时间这么长,我们努力一把,没准儿能拿几个奖。”

容妩说话一向不客气,直接反讽对方年纪大,一时间,两个团队的气氛有些剑拔弩张。还是赵婷理智,出来圆场,轻飘飘地补了个刀:“都别说了,认真听别人讲话是礼貌,2号组还在发言呢。”

她都这么说了,来挑事儿的团队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偃旗息鼓。

播放完后,照例是评委们的各种褒扬或批评,因为不少人已经收到了消息,所以在分数上,就有些打压,最后专家评审成绩78分,专业观众打分却都挺高,给了80分,总分79分,以四分之差,惜败于。

“这一次的比赛,分数都挺高呢。”

“毕竟是过了初赛的,优秀是前提。”

两个专业观众窃窃私语。

看到这个打分,第一名更加放心了,先前和团队发生的一点不睦,此刻也烟消云散。逞嘴皮子算什么本事?得奖才是见真章。

--

主持人上台,宣布最后一部入围作品。六个人站起来,走到台前向各位评委致敬。

一时间,从评委到专业观众,没发出声来,大家都被这一水儿的俊男美女震住了,赏心悦目中……

连评委都看不过去了,你们拉一群明星脸,是来告诉我们拍纪录片的新姿势的吗?

或许可以搬个奖,叫“最美纪录片阵容奖?”

有个评委回过神来,开了个玩笑:“呵呵,你们啊,来拍纪录片有点可惜,应该去组个团拍偶像电影电视剧的。一定火。”

台下一片笑声。

继而,优雅的古琴声在礼堂内萦绕,屏幕上的第一个镜头,是一轮初升红日,天边金霞弥漫。

坐在台上,看着大屏幕放出的作品,几个人对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涌起一股温暖的感怀。

记得她们曾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