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水乡人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58

分卷阅读1158

    有熟练人工、有机器和销售市场,再得了这技术,更如虎添翼,规模化经营一展开,成本必然大幅降低。小作坊肯定竞争不过这些大商家,将纷纷倒闭。家庭手工业更要遭受大洗劫,人们只能进入大商家的工坊做工,才能生存。

那会是什么样子?

清哑想不出来。

这本不是她该cao心的事,但起因在她,她便无法忽略。

下午,方初和郭大有等人回来,清哑早命人备下酒宴。郭家人也怕她挂心,都过伯府来了,两家一起欢聚,十分振奋。

清哑趁空向方初说出自己的疑虑。

方初安慰她道:“没事。这技术除了让纺纱产量倍增外,对织布和织锦的影响有限,冲击不会太猛烈。在织造行业,这样的技术进步以前不是没有过,是必然会遇到的现象。”

因为织布和织锦花色太繁杂的话,是无法利用这项技术的,必须、且只能用手工纺织,只有素色锦缎和棉布才可以利用这技术。

市场对素色布料的需求有限。

素色棉布只能卖给底层百姓;素色锦缎的市场也不大,有钱人买素锦除了特别原因外,主要为了在上面刺绣。

大家之所以争相竞价拍买这技术,一个原因是想涉足棉纺织和混纺领域,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他又道,多年前她公布纺车、织布机就是一次冲击。

当时京中许多权贵在北方建立棉纺织作坊,为抢占市场聚敛财富,变尽方法强占良田、逼迫女织工卖身为奴,百姓为此破家不知多少。

引起这现象的不是技术,而是使用技术的人。

这一次,他做了充分准备。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郭家和小方氏都不做出头椽子。

小方氏和郭家要抢先把奉州的纺织作坊建立开张,创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以合理的工价聘请织工;其次,对棉花和羊毛等原料的购买也给予合理的价格。

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旦形成,等其他的纺织商家开张,谁敢压低工人的酬劳、用不正当的手段掠夺原料,欺压百姓,谁就做了出头的椽子,朝廷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顺昌帝可盯着这块呢。

郭家和小方氏将稳步发展。

两家会成为纺织界的行首。

方初虽然也听清哑说过她前世的科技发展,却并不糊涂,觉得两个世界的发展情况不可相提并论,有些事也不能生搬硬套。他对当前大靖的纺织前景了然于胸,自有一番见地。

他侃侃而谈,一切尽在掌握中,锐气尽敛,浑然天成。

清哑看着他,不自觉微笑。

方初说完,见她笑,疑惑问道:“笑什么?”以为自己哪地方说的不对呢。

清哑毫不吝啬地夸道:“你好厉害!”

方初怔了下也笑了,眼中神采湛然。

他道:“也是你的功劳。”

又用手抚摸她隆起的肚子,柔声道:“你别想这些事了。安心将无憾生下来。这一个生了,往后再不用受罪了。”

清哑疑惑道:“再不用受罪?”

是什么意思?

方初道:“往后咱们不生了。”

清哑道:“不生了?不是多子多福吗?”

方初道:“四个够了。再生……你太辛苦了。”

他注视清哑面庞,目光很专注,看得很仔细。

良久,露出歉意和心疼神色。

他是不嫌儿女多,可是看看清哑,眼下虽然未见衰老之相,再生的话就难说了。再说孩子多,也分去他们太多心神,她怀孕更辛苦,生产又危险……不行,不能再生了!

清哑想说“我不怕辛苦”,却没说出来。

他的关爱,她深刻领会。

方初起身,携了她手,去找郭大有。

郭守业父子正和方瀚海说话呢,方瀚海要按拍卖折中价(最高标价和最低标价总和除以二)二十五万两支付郭家技术转让费,郭守业不肯受,一定要按最低价二十万转让。

第1173章郭家女儿的价值

方瀚海道:“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咱们是亲家。”

清哑有些理解公公心理,是不想再占郭家便宜,因此出面做主,就按二十五万转让,如此对双方都好。

郭家这次拍卖,竞争十分激烈,好几个都标了三十万。

在拍卖前,睿明郡王找到方初,暗示说曹侧妃娘家兄弟也会参加拍卖,要他照顾。还说本来曹侧妃要亲自来求郭织女的,被他劝阻了,说织女即将分娩,还是不要“打搅”的好,所以才来找方初。

方初见他抬出清哑,语气隐含威胁,心下冷笑。

他为难道:“这次是暗标,便是在下有心帮忙,也不知怎么帮。不过,依照在下和岳父舅兄的商议,少于二十万两怕是不能成。”

他知道曹家背后就是睿明郡王,曹侧妃的兄弟其实就是代睿明郡王参加拍卖的,存了心要叫他出血,便透露了一个高价。

谁知他太小看竞争的激烈程度,居然有四家都标了三十万。睿明郡王得了他提示,不敢少于二十万,在二十五万和三十万之间反复斟酌,最后标了二十八万。虽然出的银子多些,好歹标中了。只要标中了,他就有信心把这银子给转回来。

郭大有计算总账:除去严家的转让费要支付给巧儿外,这次拍卖郭家总计收入两百二十二两。

这是一笔巨额财富,郭家之前十年也没赚到这么多。

郭守业激动得老脸放光,老眼也冒光。

清哑建议爹和二哥,拿出部分银子在奉北府买荒地。

去年方初选了奉北,就有一番筹划。后来奉北经营权虽然被睿明郡王抢去,但土地又不是他的,谁想买地他管不着。买了地后,将来种什么卖什么,他同样管不着。小方氏也要买。

方郭两家人再次紧锣密鼓地忙起来。

下午,有官夫人来忠义伯府拜访严氏和清哑,含蓄地提起有人想和郭家结亲,相中的是郭俭,而郭家那边,商贾们直接请了媒人上门提亲。郭俭,一下子炙手可热起来!

蔡氏激动又兴奋,不知选谁好。

吴氏警惕,来和清哑仔细商议。

清哑想想侄儿那天说的话,便说这事不急,慢慢来,看准了再定,横竖现在大家都忙,她又快要生了,顾不得这些事。

吴氏答应了,再三嘱咐蔡氏不可随意答应人。

蔡氏心痒痒的,既感到光荣又嫌不足。光荣,因为小儿子亲事这样受公婆和姑奶奶重视,她脸上有光;不足,则是觉得婆婆不该限制她,她当娘的没权利亲自挑选儿媳,失去了炫耀的机会。

但她还是很听婆婆的话,不敢私自做主。

严家厅堂,严纪鹏特意当着全家人面,命管家支取了二十五万两银票交给巧儿,巧儿先恭敬地谢过,然后不客气地收了。

这次拍卖对梅氏的震撼是空前的。她感觉被郭家狠狠甩了一个耳光。她站在堂下,如芒刺在背,不敢抬眼看人,却又感到公婆乃至下人们都不时地瞟向她,目光充满讥笑;巧儿也嚣张地昂着头,脊背挺得笔直,仿佛对她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