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水乡人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09

分卷阅读1009

    负。

他把双方脸面都兼顾了。

在场众人心里都有数:郭织女或许真是计算有误,冯尚书绝对是有意算计方家和郭织女,因此大家看他的目光很不耻。

堂堂一个尚书,当了一辈子官,跟个弱女子争,实在没脸!

王大人等都摇头叹息:都告老了,何苦要争这一口气。

冯尚书不以为意,他只想着要一雪前耻。

仁王便宣布继续捐款。

有了方家韩家的数目作参照,后面的人即便想帮清哑,也不好运作。像沈家和严家有钱,却不好超过三十万两;其他商贾没那么豪富,又不敢大手笔捐款,多是十几二十万,很快全部都捐完了。

只有一位姓马的绸缎商人捐了五十万,他原是专从沈家和方家进货的,这次想占据一块地方,独自经营布匹买卖了。

接下来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也都捐了。

这明显不够,差得远了,大家都看向方初和清哑。

仁王刚要命人统计数目,清哑道:“等等,外面还有人呢。”

冯尚书笑道:“外面恐怕不会收多少。”

巨商富贾都在殿堂里面呢,外面的都是一般商户。

清哑道:“多少都是人家心意。”说完转向上方,对太皇太后和皇上道:“请皇上和太皇太后移驾。”

皇室中人露脸,充当形象大使,效果会加倍。

太皇太后遂起身,和皇帝一齐走下来。

她对清哑招手道:“织女来,扶哀家一道出去。”

当下,靖安大长公主在右,清哑在左,扶着太皇太后向外走去。顺昌帝则走在她们后面。这不是朝堂,赈灾宣传一向以太皇太后,或者太后和皇后为首的皇家女子担任。

方初忙也跟出去了,其他人按规矩留在殿内。

清哑扶着太皇太后走出去,只见殿外场地上乌压压都是人,阳光照在他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大家见几个雍容的贵妇出现在殿外台矶上,其中两个身上都是明晃晃的凤冠凤袍,另一个紫衣女子也仪容不俗,忙跪倒参拜。

清哑侧身避开。

太皇太后赐免礼,又让众人起身。

然后,又向众人道:“奉州大旱,百年不遇,尔等都是大靖良善子民,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日募捐,还请各位伸出援手。尔等钱财,皆是尔等辛苦赚来,但凭各人能力,不拘多少尽到心意即可,无需攀比。朝廷也不强求多捐,捐少了不会怪罪。”

这话引来一阵赞颂,都道太皇太后体恤子民。

太皇太后微笑,对清哑道:“剩下的郭织女来说吧。”

清哑让开,杨嬷嬷立即上前接替她扶住太皇太后。

清哑对人群道:“皇上说:要在奉州建立一座石碑,凡捐款的人,不论多少,名字都会刻在碑上,让奉州百姓永远记住你们!”

众人急忙山呼万岁,向顺昌帝叩拜。

顺昌帝两手虚抬,肃然道:“诸位免礼!朕,有愧!奉州大灾,朕不能救民于水火,要仰仗诸位募捐,朕有愧!”

皇上有愧,百姓怎能心安?

众人急忙再跪,高呼万岁。

清哑不适应这虚套,不由腹诽:刚才在殿内,你可没愧,看着冯尚书逼我们,好像我们就应该多捐一样,现在又这样说。哼!

接下来,便是自发捐款开始。

殿外台矶下早准备了两张桌案,桌上摆了笔墨,桌边设一功德箱,慈善中心两名文书负责记录,另有一人专门点数银票。商贾们挨次上前,送上银票,并留下姓名住址。

除此外,大门口门房穿堂内还摆了三尺高、一丈长的大功德箱,敞开接受街面上往来行人的零散银两捐款,也有三个人记录收银。

捐银的人进院不受限制,不用买票,因为他们只能进院,去不了别处,很快,院子里便人流汹涌。

因有禁军在旁维持秩序,并不显乱。

大家摄于皇家威严,大多捐了银后,略略看一番热闹,就被禁军半劝半威胁地“请”了出去,给后面人让位置。

太皇太后和皇上绕院子转了一圈,接受百姓叩拜,然后退回殿内,清哑等人却留下了,仁王也留在外面主持募捐。

皇帝也不在意,自己身份尊贵,出来走一趟是个意思。

清哑方初是募捐组织者,又打了赌,自然要用心些。

于是,在禁军肃立、人潮汹涌的王府东门外,一身淡紫的清哑站在院门口,对每一个进去的人微笑点头。

方初和她并肩而立,双双迎待众人。

方初暗自关注募捐情况:凡进来的人,都经慈善中心专人提醒:捐大额银票的去前方台阶下,散碎银两的就投入门房功德箱,都一样登记姓名。门口人多,进去的人少。

冒着严寒看了一会,清哑心里也没底了。

她觉得,照这样下去恐怕真筹不够。

难道她想错了?

若结果差的少还罢了,若差得太多,小方氏积蓄不够赔,把大方氏牵连进来,她可就没脸见方氏族人了。

不行,得采取措施!

第1011章赈灾义演

她便对仁王道:“王爷,请帮我取一架琴来。”

仁王问:“你要琴做什么?”

方初也问。

清哑道:“你先取来。还要琴案。”

仁王忙吩咐人去准备。

并不费事,只要去隔壁的仁王府取就行了,很快便搬了琴来,清哑让摆在殿外台矶上,又告诉方初和仁王:“我要义演。”

赈灾义演,她前世常见的募捐手段。

方初皱眉道:“这……不合适吧?”

仁王也道:“是啊清哑,这么多人,你在这抛头露面弹琴,那不成了……那什么……一样了嘛!”

他不好说跟卖艺的优伶戏子一样,但清哑听出来了。

清哑坚定道:“很合适。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若有人耻笑,只能说明他品性龌龊,清高也是假清高。”

仁王点头道:“这也有理。可是……”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方初却担心别的,他道:“这么冷,怎么弹?”

清哑道:“不要紧,我能弹。”

方初阻不住她,便道:“我和你一起弹。”

两个人一块弹,想必更能吸引人。

清哑想了想,摇头道:“不行。只能我一人弹。”

原来,她并不敢把前世那套搬来用,说是赈灾义演,这弹的曲目可要斟酌仔细。真要弹风花雪月的曲子,确实像卖艺,不符合皇家募捐的严肃性;若太悲伤,又有些惺惺作态,好像欺骗百姓,想来想去,只能弹带有禅意的佛音——大悲咒。

佛家慈悲,捐多少都凭各人本心。

这个方初不会弹,就算会弹,两人肯定也不能联弹。

无他,方初俗事太多,做不到她那般领会禅意。

她走到殿门口,在殿外台矶上坐下来,在凛冽寒气中,伸出素手,轻轻搭上琴弦,拨下第一个音符……

方初、仁王站在她身边。

殿内,一内侍正统计外面刚送进来的头批捐款。

就是当众数银票,数完,共一千五百万多两。

顺昌帝呆住,众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