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水乡人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06

分卷阅读1006

    于是双方分手,细腰细妹等人簇拥着巧儿他们进去了。

方初低首对清哑道:“进去吧。外面冷。”

清哑点点头,和他并肩走到正殿外,在台阶下等候。

皇上和太皇太后还没来呢,还不能进去。

今日是会展头一天,为了防止人太多,重要来客都由慈善中心下帖子,其他来观看展览的人则要凭票进入,一张票五十两银子,用于赈灾。三天后就不需要凭票了,任凭百姓进来参观。

进入正殿的商贾又有限制:昨天就要预先垫付五万两银票,表示今日捐款最低不能少于五万两,如此方能在正殿上有个座。

今天光临仁王府的大致有五类人。

第一类,是以太皇太后为首的皇家人,是来主持募捐的。

第二类,是王公贵族和朝廷大臣,是来观看募捐活动的。

第三类,是各地云集到京城的商贾富户,是募捐对象。

这些人以织锦世家为首,另包括棉纺商人、瓷器商人、漆器商、盐商、茶商、煤炭商、粮商、珠宝玉器商等等,各行各业都有。沈寒秋也来了,是作为瓷器商进来的。京城有头脸的大商家更是一个不缺。

第1007章郭织女准备捐多少?

第四类,是文人士子,冲着这纺织服装展来的。

清哑组织的这次会展,绘画部分均由名家完成,既有许翰林这样的名士,还有引得玉瑶长公主为之痴狂的韩希夷,还有初露头角的美少年严暮阳,更有才折了王家一枝花的方家妖孽美男方制等等,除了蕴含的传承意义,更包含艺术价值,引得文人如潮。

第五类,是豪门贵妇和贵女,也是冲着纺织服装展来的。

通过这些天不经意的宣传,京城早已传遍:今天的会展将推出无数古往今来的靓丽布匹和服装,不仅有适合贵族穿的,郭织女姑侄更设计了许多适合平民百姓女子穿的样式,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把自己装扮得很美丽。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日子京城的布匹服装销售将呈火爆局面,主要客户就是这些女子。

五类人中,只有前三类进入前面正殿。

其余两类都散布到后面各展厅去了。

巳时初,顺昌帝和太皇太后皇辇驾到。

众人山呼叩拜后,按规矩进入大殿。

经拓展修整后的殿堂宽阔深远,庄严肃穆中透着祥和的气息,这源于四壁的壁画雕刻:各种善人善事的图画故事。

殿内有地热,很温暖,方初为清哑除去外面的斗篷,搭在椅背上,两人方坐下,环视左右,最后看向正前方。

正前方,上首凸起一圆弧形白玉丹墀,上面摆了两张透雕花梨木的座椅,分别坐着顺昌帝和太皇太后;靖安大长公主在次一级台阶上。

白玉丹墀下,则是王公贵族、朝廷重臣。

殿堂下方,纵向摆着四列座椅和长条几,每张几后有两把椅子,左右各两列,都是面朝中间。清哑和方初在右边第一列第一座,接下来依次是韩希夷和谢吟月、谢天护和谢吟诗。对面左边第一列第一座则是沈寒冰和沈怀玉叔侄,再下去是严未央和严暮阳姑侄。沈寒秋坐在左边第二列第一位,京城珍宝斋的少东家王通在右边第二列第一位。

这些座位都是事先排好的,按家世名望排布。

长几上竖着小木牌,上面写着此座的主人姓名。

谢家能排在前面,是之前捐献祖产的功劳。

太皇太后坐定后,凤目往下方一扫,便看见坐在严未央身边的严暮阳,齿白唇红、俊美阳光的一个少年,私心里便十分惋惜,若是王瑛嫁给他,该是多么般配!

顺昌帝先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场面话。

接着是太皇太后,也不消一一细说。

然后,今日活动便开始了。

第一个活动便是为奉州募捐。

第二个活动则是市场划分。

混纺原料主要是丝、棉、毛,大西北作为棉、毛重要产地,自会成为商家争夺的原料市场。奉州辖下及周边地区共有二十个府,皇帝下令:捐款高的织造商可以优先选择经营地点。

比如方家选中奉州州城,在城内建了作坊,韩家等织造商便不得在奉州州城建作坊,只能另选其他府。

这很好监管,因为商家建作坊是要在官府备案的。作坊建立后,当然是在当地收购原料方便;若是到别的地方收购原料,必然会增加运费、人工、储藏等成本,所以这个地点很重要。

这算是朝廷对商家捐款的回报和激励。

谢吟月想:“终于开始了。”

前世这个时候,因为这次奉州百年罕见的大旱,朝廷也弄了这么一个赈灾活动。那时,郭清哑还没有研制出混纺布,自然也没这个纺织服装展。当时,朝廷召集织锦世家为首的富商来京,纯粹为了募捐。

那一次,几大织锦世家都被朝廷大放血!

谢吟月之前让谢天护捐献谢家祖产,就是不想做无谓的抗争,不如主动捐了,掌握先机,还给皇帝留下个好印象。

除此外,她还有几个目的:

首先,当然是为了惩罚和震慑谢氏那些心性歹毒的族人。

其次,就是为了抢占原料市场。

她要谢家以绝对的优势拿下她看中的上等地区。那地方在奉州西南的汉中府,与岷州接壤,古时属于蜀地。那里的坡地适合种植桑树,平地适合种植棉花,可同时经营蜀锦和棉布,现在又加上一个混纺布。那里的交通也便利,向北不过二三百里便直入京城;向西可通往丝绸之路;向南有条支流直入汉江,最后汇入景江上游,往东入景江,通向大海。前世这块地方是被方初得了,后来小方氏迅速扩大。

最后,她是为了谢家的口碑声望。

谢家屡遭劫难,在湖州已没了口碑,不如迁来奉州重新开始。捐出祖产,可为谢家在奉州百姓心中留个好印象。破而后立,她有把握让弟弟在十年间恢复谢家元气。

谢吟月沉吟间,募捐已经开始了。

募捐执行人是仁亲王,是明阳子的弟弟。

他先宣告说,谢家之前已经将祖产捐出,目前捐款最多,接下来若无人超过谢家,谢天护将获得第一个选择的机会。

听了这话,中商家都将目光投向谢吟月姐弟,尤其是谢吟月。

对于谢吟月,商贾们感觉很复杂,谢家经历连番打击,她自己也遭遇流放,她居然都扛了下来;并在倾族覆灭的危机前献金矿、斗亲叔为首的族中长辈、揪出死而复生的族妹、捐祖产惩治族人……这一系列手段,他们自问不会做得比她出色,因此暗中钦佩。

韩希夷原本对谢吟月捐献谢家祖产颇有微词,听了仁亲王的话,他不禁疑惑地看向谢吟月——她似乎有先见之明一样!

可是这样大手笔,是不是太浪费了些?

她不会这样轻率,肯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事。

谢吟月转脸,询问地看着他。

两人对视片刻,又都从容转开目光。

接下来,就轮到众商贾捐款了。

仁王宣布后,冯尚书便站起来,高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