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一品驸马爷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0

分卷阅读170

    他真正的想法。

谭无求眼睫低垂,喊了一声:“赵渊停。”

恭王一颤。

谭无求说:“我知道你曾经想证明我是错的,或者说,你认为我不选你就是错了……”

恭王说:“对,我曾经这么认为。”

谭无求说:“我一直在提防你的野心,你也一直在猜测我的想法,也许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恭王一顿,说:“你知道我想谈的只有一件事。”

谭无求抬眼看着恭王。

恭王绕到谭无求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是的,我一直想向你证明你是错的。”恭王双手撑在轮椅两侧,俯身与谭无求对视,“在你死去之前,我都一直想向你证明这件事。我明明比赵英更适合,我明明比赵英更出色,你为什么不选我。我一直在怀疑,怀疑你是不是对他有不一样的感情,怀疑你是不是铁石心肠能对我的努力视而不见,怀疑很多东西——做出很多想要和赵英一较高下的事——直到赵英做出那个选择。”

谭无求微滞。

恭王说:“那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你早就将所有事都看在眼里,你早就将所有事算得一清二楚。赵英比我更适合,真的,那时候我彻底服气了。因为赵英能狠得下心,我不能。假如是我在那个位置上,我一定不顾一切折返救你,我会让麾下所有人跟着我一起给你陪葬。你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你选他,不选我。”

谭无求在恭王的逼视之下闭上眼。

恭王说:“你已经不是身不由己的‘临均’了,是不是该给我一个答案?你成亲时选了别人,你辅佐时选了别人,你一直都选别人……”他一点点凑近谭无求的鼻端。

谭无求说:“……赵渊停,不要这样。”

恭王说:“既然你不愿意回答,那我就不让你选了。”他再也忍不住那快要要了他的命的欲念,低头狠狠咬住谭无求的唇。

轮椅被他这么一使劲,重重地往后一退,抵在了石柱前。

谭无求没作抵抗。

恭王餍足之后才离开谭无求的唇。

瞧见周围的士兵眼观鼻鼻观心,一脸正直地守在原地,恭王笑着说:“我会尽快回来。”

恭王隐隐有预感,回京之后面临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赵英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多久了。

正如恭王猜测的那样,赵英亲笔写信让两个弟弟回来,目的就是交待“后事”。他身体的病根是在多年征战中落下的,早已是药石无效的死症,能撑这么多年全凭太医院用无数名贵药材吊命。

赵英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他本想再撑两年,把姚鼎言的急进心态扭转过来,但不久前他几处旧伤突然复发,连平日里处理政务都很艰难,更多的,他根本做不了了。

听说端王回到了京城,赵英很快召见了他。

端王见赵英脸上俱是疲色,行礼之后直言问道:“崇昭没替皇兄你分担一二?”

赵英说:“崇昭平时也有帮忙批阅奏章,只不过最近在忙筑堤的事,这会儿没呆在宫里。”赵英示意端王坐下。

端王说:“我回来的路上见到皇兄你提到的三郎了,确实是个机灵人。”

赵英眉头一挑:“你和他见过了?”

端王说:“没说上话,远远瞧见了。他在士子里挺吃得开,许多人似乎隐隐以他为首。皇兄你是准备让他参加科举?”

赵英点头说:“虽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也没有明律说不能参加。”他抬头问,“你觉得他如何?”

端王说:“皇兄你看好的人当然是好的。”

赵英说:“我准备把‘劝君尺’留给他。”

听到“劝君尺”,端王吃了一惊。劝君尺是太祖开国之初传下来的东西,劝君劝君,意味着持有劝君尺的人有着“劝导君王”的责任和权利。有这东西在,在位者必须听从他的劝导,若是不服的话持有者可以狠狠揍他一顿——而且可以免受罪责。

端王犹豫地说:“……这个三郎会不会太小了?”

赵英说:“这几年我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教导,他比崇昭聪明得多,领悟得也更快。他的心性绝对不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能有的,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但绝对用好劝君尺。”

端王说:“我听说他和崇昭感情极好,万一他拿了劝君尺而不作为,皇兄您的苦心岂不是白费了?”

赵英说:“正是因为他和崇昭感情好,他说的话崇昭听得进去,我才会这么决定。”他笃定无比,“我知道三郎绝对不会让我失望。”

端王无言。

赵英说:“但光靠三郎当然不行,我把你和渊停都找了回来,就是为了再好好商量商量。崇昭脾气太横,必须有人能在某些时候拦得住他。”

听出赵英话里的含义,端王心中一凛,说道:“皇兄你正当盛年……”

赵英说:“这句话我不信,你也不信。九弟,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你能帮我,也希望你能帮崇昭。”

第111章

谢则安并不知道风雨将至。

他见到了一位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

第一次见面时那人还是开书肆的穷酸老板,老婆是个屠夫的女儿,有这一把厉害的杀猪刀。

这次再见面,书肆老板的气度已大不相同。他是带着县中寒门士子来参加科举的,瞧见特意为士子而设的“四时居”,书肆老板一下子想起了当初那个半大少年。仔细一打听,便知道“三郎”如今有多了不得。

书肆老板辗转良久,还是登门拜访谢则安。

谢则安好友虽多,这样正正经经递帖子的人却少,他想了半天才想起当初的萍水相逢,连忙把人迎进院内。

书肆老板说:“小谢官人果真不一般。”

谢则安见到书肆老板也有些唏嘘,不知不觉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六年多。那会儿他想看书识字还得去书肆里头“白蹭”,根本买不起书。他说道:“您给我送的几本书我还留着呢,您没被您家娘子骂吧?”

书肆老板说:“她也只是恨我没出息,我按你教的路子去做,万事都顺利多了。”

书肆老板说:“我来是想叫上三郎你一起去拜访我的老师,希望你不要觉得我提得太冒昧。”

谢则安讶异地问:“您的老师是?”

书肆老板说:“我的老师姓古,自号野翁,目前定居在南山脚下。”

谢则安吃了一惊。

这位野翁先生可不是什么小人物,他在先帝在世时就极为有名,先帝每年都会下诏让他入京当官,但他一直住在南山脚下不挪窝。有次来了个想讨好先帝的横人,带着人直接去逮这位野翁,结果他比对方更横,举刀往自己小指狠狠一剁,说道:“古某身有残疾,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