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太平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3

分卷阅读153

    阳明公面前有朱熹,都是一道目前来看还难以越过的坎儿。

虽说朝廷大肆封禁,然各种集会也不是说禁就能禁绝,这不,四处讲学的大先生,就来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碗清水奉上,三尺讲台铺开,上坐先生,下坐书生,开坛讲学,学子们听的用心,徐秀讲的用心。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所谓无君,非是反君。

徐秀不厌其烦的强调这个概念,由于当时力量用的过猛,造成了很多有反心之人拿着他的学说当成纲领,这可不是他的本意,故而就要强调清楚,也到了阐释他的无君学说之后,该如何建设问题的时候。

学问,分为了义与不了义,所谓不了义,就是提出各种问题,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在跟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一种学问或者书,看多了容易悲观,只因为没有告诉你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怎么去解决。

了义就高了,问题给你提出来,也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更告诉你之后该怎么办。

徐秀很明确的一再强调,君上的职责,臣工的职责,是一种形式的转变,而非家国天下,改朝换代的转变。

“我大明立于寰宇,当世无双,改朝换代造成生灵涂炭,届时,亦不过换了一家天下,又是罪在一人,对我等普罗大众,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君主养望,国之精神,政工全在群僚。”

徐秀没有说明的一点,就是更多的政改方向在于税收与体制的转变,大明朝的税收如果从账面上来看,每年三千万两都不是什么问题,听及此处,或许有人疑惑,怎得每年三千多万两税收都不够花呢,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出在,这不是中央统收统支,类似于后世九十年代中央税收改革前,中央没钱,地方却很富裕的差别,大明也是这个问题,账面上可以有几千万,然而最终落到朝廷手上,就只有几百万两了。

各种用兵,救灾,或是建设,都是中央在花钱,这钱也就不可能够用,像之后的嘉靖年间,一度税收往后多收了几十年。

老百姓还怎么能活呢,只能是苦了百姓,也不外乎海青天会说: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只要能够理清税收,在徐秀看来,大明朝的财政危机就足以改变,但又何其困难。

官僚集团,地方士绅,商人阶级,就是三座大山,他们都是依附于这个体制,并成为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

要想搬走这三座大山,只能依靠至高无上的皇权,思及此处,徐秀微微摇了摇头暗道:大肆传播所谓反学,最终却要依靠皇帝来完成最终的体制转变。这种事儿也只能是在正德皇帝身上,才有那么一些可能发生。

……

正德八年春,皇帝下中旨,命全国搜捕徐秀等一干反学分子,自上而下清查。

兵部、吏部、礼部等多个中央部门被查出有徐秀一党,暗自集会。

天子之怒,血染江海。

人头滚滚之下,民间舆论更是风声鹤唳。

东南地更是不堪,民间文社被禁止,书院被查封,大儒斯文扫地,书生投入监狱。

更遑论各式署名书籍,焚烧起来浓烟滚滚,大有遮天蔽日之感。

有思想激进之人怒道:“焚恒秀先生之学,大明再无朗朗乾坤,这浓烟就是最好的明证。”

自刎以阻,然而并无他用。

更有改名为共和新闻的江宁杂文也被搜集销毁,谁人胆敢收藏,以反贼论。

街旁,道旁,人一集聚,便有巡游差役上前驱散。

所谓反党,反贼,大明在正德八年,设下无边大狱。

时有内阁大臣跪在紫金河,跪请陛下收回成命,言说,不过一孺子狂生,何必兴起大狱。

哪一朝哪一代擅兴大狱,都非国朝百姓之福,恐有累卵之危。

然天子不准,只得黯然离去。

两京一十三省,各式路卡,水网钞关无数。

盘查之严五十年未有之。

举国上下皆被徐秀搅动的不堪。

有道学先生言说,此子祸乱天下,国之大贼。

有出家人言说,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头转王莽,祸乱大汉,尾转徐秀,乱我大明,此子乃白蛇转世,妖孽也。

有传教士言说,此人乃东方先知,其学说照耀星空。

然而说完就被打入了大牢。

有书生言说,恒秀先生天人之学,道尽三千年之玄妙,圣人也。

然而说完也跟着入了大牢。

有学生言说,徐峻嶒挑动天下,罪当凌迟。

至于朝廷的态度更是明确无误,捉拿徐秀者,赏银万两,连升三级。

由此可见,徐秀的影响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可是更多的老百姓,却少有激动。

只因事情离着他们还太远,但是,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谁都知道那位时常走在乡里教大家农桑知识,并给乡亲们讲学文的大青天。

至于皇帝?他是谁?不要以为天朝老百姓能有多待见皇帝老官儿,几千年前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论起不惧权威,国朝子民当为第一,现在也有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说法,离着太远,总归少了亲近。

徐秀明白,自上而下的革命,难有成功的,清朝的几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结果是怎样,也就不必多言,至于自下而上,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同于他的利益,那么他将无往不胜,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

后世伟光正的某组织在初期,就是靠着这一个法宝,完成了星火燎原的壮举。

熟读书籍,自然也读过被誉为穿越屠龙术,造反宝典的某文选,虽然时代有些不同,可一句话就道尽了百姓的利益:改制后,均田免赋。

老百姓不需要懂得什么叫改制后,也不知道改制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均田免赋,最是打动人心,甚至几千年的造反口号,少有出其的。

虽然很多的造反者都打着均田免赋的口号,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李自成的口号最是响亮,闯王来了不纳粮。

是的,可是还是没用,但徐秀说的话,确是有用,至于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收农税收什么,徐秀却是知道,如今是大航海时期离海外白银大规模流入大明已经不远,高度发展的工商业,畅通的道路,以及……传说中的盐税。

只要在商税上搞定,那么土地里的吃食,就可以不再收取。

一个很明确的数字,宋代盐税六千万两左右,大明目前一百万不到。

而如今的人口远多于大宋,这么不合理的情况先人猫腻重重。

只要改制后扭转过来,提前六百年结束农民的赋税,不是不可能,届时,兜里有钱,心里才好不慌。

天朝的物资是西方人梦寐以求,他们用着中国的瓷器,喝着中国的茶叶,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