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重生第一权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7

分卷阅读97

    劳最大,明年过年的时候老子给你发一百石蝗虫,不用谢!”

高展明道:“不愁,俸禄先奢着也无妨。如今蝗虫已捕捉的所剩无几,再换也换不了多少,李都督已经向朝廷上书请求拨粮赈灾,不走你们赵家的道,折子一定能递到皇上手里。熬到明年春夏,官府的赈灾款应该就能到了。”

刘汝康用力拍桌:“你就这点能耐?!老子承认你的计策有点用处,蝗灾得到控制,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去年好些,可也好不了多少,春天老百姓都饿得没力气下田种地!撑到夏天,老百姓早就饿死了!”

高展明道:“下官正打算向太守大人献计,是关于官府收粮的,没有粮食,官府不是还有银子么?商贾手里不是还有屯粮么?收粮就是!”

刘汝康好笑道:“收?你拿什么收?一百五十文一斤白面,就算把你卖了都不够收!”

高展明道:“一百五十文倒也不贵。商贾手中有米,却不肯卖给官府,就是因为官府出的价太低。要我说,一百八十文一斤收粮食,榜文贴出去,各州的商贾都得把粮食送到我们嘉州来。”

刘汝康惊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什么?!一百八十文一斤白面?!你疯了?!一两银子收五斤半,还不够一户人家吃几天,你的两万两银子拿出来,才值十万多斤!你知道嘉州有多少人口?!”

每逢饥荒,官府就出贴压低米价,不许商贾高价卖米,并且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当做赈灾储备,当然也会给商贾一定的好处,譬如鬻米千石可换个胥吏的官职。然而这项举措对于商贾的诱惑毕竟有限,换来的胥吏职务根本没有什么实权,大多只是个虚职,便是有商贾愿意以粮食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可一户人家捐一个官位也就够了,而炒高粮价能获得的收益却足以使他们富得流油,赚够了钱,去哪里换个好差事不行呢?即便官府明令禁止民间高价卖粮,可是商贾不肯贱卖,百姓又必须要粮食,只能私下偷偷交易,非但不能真正把粮食价格压下去,还导致因为买卖风险的增大,更加提高了粮价,民间怨声载道。

高展明道:“太守大人,你听我的,只消把官文贴出去就是了。我保证你收的到粮食。”

“日你仙人板板!”刘汝康拍桌痛骂:“你疯了,老子还没疯!你给老子滚出嘉州!”

高展明不急不忙,擦掉刘汝康喷在他脸上的唾沫,从怀里取出当日他和刘汝康画押的军令状:“太守大人,您亲自画押,白纸黑字,只要是下官献的计,你不问缘由都要用。如今这便反悔了?”他故作惋惜地摇头,“我原本还敬大人是个言出必行的汉子,没想到……”

刘汝康瞠目结舌。

高展明笃定道:“大人,你只要把官文贴出去,其余的,下官自有解决之道。”

刘汝康不可思议。高展明到底哪里来的信心,难道他真打算把自己的家私都拿出来补贴?就算是高家的纨绔子弟,也没有这么败家的!高家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令人发指呐!

刘汝康额头青筋直跳,咬牙切齿道:“行,你要是收不到十万石粮食,你提你自己的狗头来见本大人!”

高展明微微一笑,将军令状收回怀中,风度翩翩地笑道:“那就请大人尽早把官文贴出去。晚了,只怕官府也要断粮了。除了高价收粮之外,还请太守大人解除禁令,允许民间商贾自由定价卖粮。”

第五十七章心计

有李景若的大力扶持,便是刘汝康一万个不乐意,第二天嘉州府还是放出了官文,高价收粮,各种稻谷米粮都收,价格几乎都是往年粮价的数十倍。

之前刘汝康还死压着十八文一斤白面、二十文一石米的价格不肯松,新的官文一出,竟然比刚撤下的收粮旧官文所出的价提高了十倍!民间顿时一片哗然!

官文又允许商贾自行定价卖粮,不再限制,因此一时间民间的粮价被炒到了其高无比的位置,往年一石白米只要一两银子,商贾堂而皇之地叫价二十两;就连粗糠都被叫到了五两银子一石。

就在高展明想办法缓解灾荒的时候,李景若也没闲着。嘉州一直为流寇盗匪侵扰,百姓民不聊生,难以正常经营生计。为了打击流寇盗匪,李景若颁布号令,百日为限,百日之内捕获盗寇可以抵罪。

蜀地的流寇盗匪原本有好几个阵营,最出名的就是锤子帮铲子帮,此二帮成立已有数十年,自打去年嘉州开始闹起了蝗灾之后,这两个帮派迅速壮大,官府三番两次出兵都难以将其剿灭。

这些帮忙们各自独立,除了抢老百姓的,也会互相抢对方的,之前就一直角逐征斗。再加上高展明治灾有方,一些原本迫于无奈落草为寇的盗匪早已有了回乡的打算,只是由于有罪在身,怕不得善终,才骑虎难下。李景若的新政无疑恶化了这些流寇盗匪们之间的争斗——只要抓住其他盗匪,自己就可以免罪!

有的人为了给自己脱罪而出卖同伙,有的人虽不想重做顺民却害怕被同伙出卖,一时间,盗匪们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残杀,势力迅速减弱。没半月,原本嘉州最大的几个盗匪窝都溃散了,铲子帮和锤子帮的人头被送到官府,其余匪类死的死、散的散。官府不出一兵一卒,不费一文银钱,就把嘉州猖獗的匪乱给平息了。

高展明得知后,夸赞李景若道:“李兄手段狠厉,在下佩服。”

李景若道:“彼此彼此,高兄也未见比在下心慈手软,在下就等着看高兄如何大显身手了。”

李景若身为都督,统辖五州。嘉州的官文一出,李景若立刻让他手下其他几个辖地也纷纷公布官文,言嘉州短缺粮食,嘉州太守高价收粮,鼓励商贾前去卖粮。消息立刻传开,各地商贾纷纷运粮前来鬻卖。李景若又大开方便之门,凡是运粮来的商贩,皆予以放行,发给行商证,并且减低商税。

没多久,嘉州城人头攒动,皆是各地闻风而来的粮商。

眼看以蝗换粮的行动让嘉州府的存粮消耗殆尽,刘汝康不住催促高展明:“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收粮?官府快没粮食发了!”

高展明道:“唔,蝗灾已止,捕蝗换粮的官文也可以撤了。”

刘汝康道:“就算撤了那官文又如何?嘉州府的余粮都不够给官吏们发俸了,更别提赈灾了!”

高展明道:“我只说了放官文高价收粮,难道我说过真的要收?”

刘汝康大惊:“不收粮你贴官文做什么?”

高展明好笑道:“一百八十文一斤白面,五两银子一石糠米,若是真照着这个价收粮,别人岂不以为嘉州太守是个傻子?”

刘汝康目瞪口呆。我不是傻子,可你是傻子啊!高价收粮的官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