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摄政王的秘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

分卷阅读33

    早些为日后筹谋。”

“竟还叫陛下给老奴说道。”刘顺忠顶着圆滚滚的身子跪低请罪,“陛下的大事要紧,老奴一定给您瞒严实了。”

赵珩挥手让他起来,“你尽力便好,朕也是能去一日是一日,摄政王那里必也瞒不过,也无需瞒,让皇叔知道了,朕仍是这几句话。皇叔这个人,从不迂腐,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

只太后那儿……你若被捉着了,”赵珩顿了顿道:“今儿就去寻司礼监的掌司,刑名的事情就说朕说的,你若近日犯了错处,一概从轻。”

又转头对韦徹道:“让銮仪卫备个通传的,出了事你们第一时间叫朕知道。”

刘顺忠老泪纵横,皇帝是他从奶娃娃就看大的,他就知道陛下只是面上冷些,心里是个极念旧情的。

赵珩再去泮宫时,正遇上郭祭酒巡学,学宫吏跟在一旁叫住他问:“这个点儿,怎得才到学里?”

“弟子白显,这几日旧疾发作,今儿虽好些了,但到底耽搁了,这才赶到学里。”

学宫吏凑过去和郭慎小声说了几句,郭慎点点头道:“原你就是白显,身有不足,还能如此向学,该为诸弟子表率。”

赵珩为了方便走读和随时旷课编出来的一身病,倒叫郭祭酒认作了表率,他是个自三岁起就勤学苦读的好学生,心里觉得十分对不住先生,脸上就带出了些。

看在郭慎眼里那神情就越发孺子可教了。

赵珩是赶来听李逸讲礼的。

人之常情,他见了美人也心悦,而且李逸的礼讲得是真好,断无庸儒的陈腐之气,反而处处有启发深思。

这几日正在讲一篇,赵珩因被郭慎问话耽搁了,踏进劝勤斋时,里头正在念:“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赵珩才刚坐下,就有人起来发难李逸。

“先生,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这样的人怎可称儒?”

果然赶上好戏了,赵珩也很想听听李逸会怎么说。

他如今可不正是“不臣天子,不事诸侯”的模样,说这样的人不是儒,那是公然质疑李逸的教学资格。

身为前朝败寇,在这泮宫的讲台上大放厥词,早有诸王和新贵子弟看之不顺眼了。

李逸扫了一眼下头显是等着看好戏的小子们,不动如山。

“儒者,不臣,不仕。是为无君可侍。”

李逸此言一出,底下众皆哗然,宁王庶子赵壁头一个跳起来道:“尔敢胡言!诸位,还不把这乱臣贼子拿下!”

有人带头,这屋里坐的皆是十几岁血气方刚的少年,往日被规训得狠了,正无处造反,今儿就有个天大的机会,能将坛上的师长拉下,这等刺激直接把个小小劝勤斋烧得沸了起来。

眼看不少人冲动起来,沈二公子恨不得在心里默念一百遍“不可妄动”,以防自己跟着头脑发热,边念边转头紧盯赵珩的动向。

赵珩还在那发呆,他直觉李逸有话没说完,但他懒得管。

“无君可侍”,敢叫这话出口就该来个杖责,这是咒他死呢,还是说他不配为君?

且作壁上观吧。

不过顷刻,几个带头闹事的学生已经冲上了讲坛,赵璧仗着宗室的身份,来势如狼似虎,抄起讲台上的砚台,就向李逸砸去。

赵璧手还没落下,只觉一阵疾风扫过,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自个就腾空飞了起来,等摔下时一阵钻心剧痛,眼前骤黑,接着就不省人事了。

紧跟其后冲上讲坛的几个勋贵子弟都傻了眼,呆呆看着赵渊将穿着皂靴的脚收回衮龙袍底下。

第二十六章

这一脚踹得可着实够狠。

赵渊侧首对着吓缩在角落里的助教扔出几个字。

“拖出去,除名。”

那可是宁王庶子,好歹也是他亲侄儿啊,助教再一看这魔王脸色,腹诽都还没能想完,就点头如捣蒜了。

闹事的一众子弟吓得直觉后退,深恨这会儿没条地缝能往里钻。

“跪下!”

扑通通,所有立着的小子一律结结实实硬磕到地上。

赵渊冷目扫过助教,助教一个激灵,只觉从未如此心思清明,竟顿时领会了赵渊的意思,吊着嗓道:“学规五等,第一,关暇几月,不许出入;第二……”

“直接说第五等。”

助教咽了下喉头,稳住道:“可动夏楚,挞至流血。”

话音刚落,好几个子弟连跪都跪不稳了,这学宫里的教鞭抽起来可堪比大刑,当下只想求饶,可望着赵渊又实没有勇气开口。

“把课听完,再去领罚。”

言毕,赵渊大咧咧在下头坐了,这是要带头听李逸往下讲。

李逸目光随着赵渊,一时没能回神。

他人在讲台上,是早见了赵渊从窗外行来,因知李逸在讲课,肃王便只在那梧桐树下立了静听。

待到起了sao动,李逸全副神思都放到了应对学生身上,压根不知道赵渊什么时候进的屋。

如今风波过去,回想来,那砚台离他额角不过咫尺,眼看砸将下来,他却反常地没有躲,心底怎么就有那股子笃定,那股子久违的被他压得极深的恣意。

不管不顾,仿佛年少时,豁出去去信一人。

是从什么时候,他对赵渊明明嘴上还说着要告诫自己提防,心底却已开始依赖。

赵渊坐在底下,见李逸那双明眸不似往日清亮,竟似蒙着层雾地望着他,心下不可抑制翻涌如涛,顿时知了李逸对他的心防已大不如前。

他尚不及尝一尝这蜜般滋味,脑中弦已绷紧,赵珩可还在后头坐着,他在窗外就已瞥见了,皇帝可是将李逸那句“无君可侍”听得清清楚楚。

赵渊轻咳了一声,李逸回过神来,拿出他久经常朝处惊不变的本事,继续往下讲。

“儒者,不臣,不仕。指的是‘无君’的情形。

何为无君,其一,世有大乱,无君。

大成立国之前,天下兵乱,尔等刚刚亲历,这便是无君的世道。这样的时候,儒者可不臣,不仕。”

赵珩在下头托着腮听,皇叔今儿是发威了,那赵璧也确实不是个东西,要拿李逸可以,那也应该是他赵珩,君上臣下方名正言顺。

赵璧一个庶子无爵的,今日敢对着师长反了,日后就敢逆上!

且听听李逸怎么说,要是说的不好,待会儿皇叔要指责他这个国君不务正业,他也好拿李逸此事先来浑挡一阵。

国事先于家事嘛,他逃课是家事,李逸言犯天子,可是国事,理应处理在先。

赵珩正想得美,李逸已道:“其二,圣人亦云‘臣事君以忠’,故君子不事二主。

若儒者曾为人臣,入朝为仕,不幸遇到‘主’亡,则儒者再无其君可侍。

故言,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