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现世安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

分卷阅读4

    来。先喝了一半的大骨头汤,吃了一些萝卜,那肥腻腻的五花rou块却是没动,然后才开始吃圆子。用筷子稍微捞了一下,感觉有二三十个,于是便用筷子一颗一颗地向穆卫军已经少了一半米饭的碗里夹。

穆卫军停下筷子,看向萧清韫,面无表情,目光却灼热的仿佛能烫伤人。萧清韫脸颊发烫,白皙的脸上也升起两朵桃花般的淡淡红晕,一时娇艳非常。她也从未做过这种事,一时不敢看穆卫军,似抱怨地嘀咕:“这么大个,还这么多,我怎么吃的完。用吃过的筷子给你夹,你不会嫌弃吧?”

穆卫军的眼神更加炙热了,满是笑意的答道:“当然不嫌弃了,媳妇儿顿顿给我夹菜我都不嫌弃”说完绽放出一个晃眼的笑脸,可惜萧清韫眼神躲着他没看见。

“那我剩下的半碗大骨汤你也喝了。”萧清韫带着笑意道。

“保证完成任务。”穆卫军大声回答。声音里的高兴任谁都能听得出来。不过,心里也想着,难怪媳妇儿这么瘦,饭量小不说,还挑食,以后一定得把这个坏毛病给她扳过来。

萧清韫不再理他,等碗里大概还剩十来个圆子时,便自己开始吃起来。

穆卫军也不再说话,只认真的夹了碗里的圆子来吃,感觉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圆子。又喝了一口大骨汤,恩,这也是喝过的最好喝的汤。

两人虽都没说话,但周身却围绕着温馨和谐带着甜蜜的气氛。

作者有话要说:  经常听母上大人忆苦思甜,也对七八十年代的文特别感兴趣,然后就冲动的想写一写。文笔可能稚嫩可笑,还请谅解。

第2章买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萧清韫和穆卫军就起来了,两人吃完早饭,收拾好东西,办完出院手续,才八点左右。见时间还早,两人又在病房里呆了大半个小时,才离开医院。

昨晚萧清韫醒来就下午5点了,吃完饭一耽搁就到7了,根本没有回去的车了,因此到了今天才出院。

出了医院,萧清韫就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紧了紧身上的大襟棉袄。南方就是这样,虽然很少下雪,结冰也只有清晨时薄薄的一层,但湿冷的空气却仿佛能钻到人的骨头缝里,跗骨的冷。

看向身边的穆卫军,一身军大衣,手上提着灰色的装着饭盒、杯子、洗漱用品的布袋子。站的笔直挺拔,一点都不感觉冷似的。哼,一点都不嫉妒。

穆卫军也注意到自家媳妇儿冷得都打颤了,没有多带棉袄,也不能将军大衣脱下给她穿上。他倒不是怕冷,关键是他身高182公分,媳妇儿只有162公分左右,且骨架小,真把军大衣穿上,估计就不见人了。

穆卫军犹豫了一下,便用空着的手握住萧清韫的一只小手,只感觉手中握着细腻温软的暖玉,瞬间将之前的顾虑抛到脑后,嘴里说道:“我手热,给你暖暖。”

萧清韫眨巴眨巴眼睛,有些想笑,要暖手握着就好啊,一直捏我手心和手指干嘛。不过到底没有抽出来,反正真的挺暖和的。

穆卫军见她没有将手抽回,嘴角浅浅地勾起:“媳妇儿,我们去商场逛逛吧。结婚比较赶,好多该给你的东西都没准备,我身上带着钱、票和工业券,去看看有什么合心意的就买了。”

萧清韫被他的直接和土豪样子逗笑了,也没问他身上怎么带着这些东西,笑着应道:“好啊,那我可不客气了。不过,在外面别叫我媳妇儿,叫我潇潇或者清韫。”“潇潇”是前世的名,叫了二十几年习惯了,“清韫”是一般熟悉的人都这样叫。还有一个小名叫“乖乖”,是萧家和苏家至亲一直叫的,太羞耻了,还是不要说得好。“媳妇儿”什么的私下里叫叫还好,在外面就算了,太乡土风了。

“跟自己丈夫客气什么呀。”穆卫军先说了一句,后有点不情愿的说:“那我叫你潇潇吧。”虽然“潇潇”也很亲近,但是,为什么不让叫“媳妇儿”呢?上大学的东北那边,男人都这样称呼自己的老婆,多贴切多亲热呀,不过外面不能叫,私底下应该能叫吧。

县城也不大,稍微繁华点的“商业区”就更小了,很快两人就来到县里唯一的百货大楼。说是大楼,其实也就是一栋三、四个门面大,两层高的平房小楼。墙上还刷着“为人民服务”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两条大标语。

虽然萧清韫有些关于百货商场的记忆,但进入第一层后,恩,还是被震了一下。商品摆设先不说,售货员们都穿着军绿色的大袄也很正常,关键是这屋子空中纵横交错的铁丝,还真是......非常奇特的一景。

刚好一个卖布料柜台的售货员开了票,只见她拿夹子夹着票据,挂在钢丝上,一抖手,“唰”的一声,那夹子就带着票据滑到收款台这边......

萧清韫惊奇,还挺方便的!

穆卫军也看向布料柜台那边,他倒不是看稀奇,看了一下,对着萧清韫说:“我们结婚的时候也没给你做新衣服,要不你选一些布料,自己做或者找裁缝做都行。”

萧清韫摇摇头:“衣服就不用了,我衣服挺多的,都是七八成新的,不穿就浪费了。”“萧清韫”的衣服是真的挺多,在这个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补了又补,穿了又穿的年代,“她”的衣服基本都是七八成新,最差也是五六成新的,没有补丁,还都是好布料,根本穿不过来。

“萧清韫”这样挺打眼的,要不是穆家坪的村民大多朴实,“她”又是个安静不惹事的,还在教大队里的孩子读书,还说不定怎么样了呢。

刚开始时,就连那些知青们都侧面打听过几次“她”的家境,当时的“萧清韫”对父亲很失望、厌恶,根本不想提及,只说自己外公是中医医生,外公只有母亲一个老来女,自己是外公唯一的孙辈,很多衣物用品都是外公补贴的。“萧清韫”也没说谎,“她”只是隐藏了一部分而已。

这说法传开后,大家才没继续关注“她”,只是吃穿用度着实显眼,估计被两个女知青排斥,除了相貌之外,也多半是这个原因。

萧清韫除了衣服多,不想浪费、不想太显眼之外,还有个不能告诉穆卫军的原因:这场十年的大运动就要过去,人们在穿着上,无论是色彩、材质还是款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再做新衣也不迟。

穆卫军见她不似客气,加上从母亲那里听来的一些传闻,也就没有坚持。直接拉着萧清韫上了二楼。

一楼是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二楼则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高档“奢侈品”。这一层明显比楼下要冷清的多,而且大多数人只看,真正买的很少。

穆卫军拉着萧清韫在卖自行车处停下脚步,低头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