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凰命难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7

分卷阅读97

    就是强烈反对他去塞外从军。为此,独孤判曾一度愁肠百结、闷闷不乐,且今晚也正是由于这件事儿,他才擅自离席在宫中漫步散心的。本想着或许能够从这个不明所以的小女孩口里得到什么新的看法,但现实却是她的想法与反对他的亲朋好友们如出一辙,莫非他这辈子真的不能在战场上大展拳脚,要一辈子困在长安这个鸟笼子里?独孤判越想越郁闷,差点就要对着窗内数面之缘的小女孩一顿捶胸顿足。幸好,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独孤大哥哥”口无遮拦的妍华听到外边良久没有声响,心知自己可能说错了话,只好出声将魂游天外的独孤判唤回来,并巧妙地打起圆场:“妍华虽然不明白你为何一定要去边塞,但妍华曾经听父王说过,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去边塞亲自保家卫国。所以,妍华猜想边塞从军一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

诚挚的语气令独孤判心神一震,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骤然呼之欲出,虽然他很清楚一个十一二岁未必了解他的雄心壮志,但这一刻他莫名觉得十分窝心。

另一边,一窗之隔的妍华自然不知道独孤判此时的所思所想,单纯以为窗外之人是因为还在生她的气才不和她讲话的,所以她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道:“妍华是女孩儿,自然不理解你们男子的鸿鹄之志。但...”屋内的妍华咬咬唇,给自己暗下了个决心,吐露出自己“大言不惭”的肺腑之言:“但妍华身为女子,能够深刻的感觉到相较于男儿,身为女儿的种种束缚。因此,妍华一直觉得,老天让一个人身为男儿,一定是为了赐予他更广阔的自由。那既然这样的话,你又为何要束缚自己呢?”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梦初醒,独孤判此时方才明白什么叫做“一语惊醒梦中人”。是以,他立即兴奋地起身,对着窗内拱手一拜,继而诚恳的谢道:“多谢郡主的醒世良言,郡主真乃我独孤判的一字之师,判在此感激不尽。”

恰在此时,皎洁的明月终于升至夜空的最高点,即使隐晦如这冷宫的偏僻小房间,也能有幸沐得少许月辉。而凑巧的是,这微弱的月辉又正好全数照映在独孤判的背上,将他的挺拔的身影毫无保留地投射进窗内,并恰如其分的覆盖在妍华身上浑然一体。那唯美的场景,温馨的画面,至今还经常会出现在妍华的梦中,每次想起都令她心悸不已,而这或许就是他们这段孽缘的开始吧。

不久之后,豫王府的人终于找来此处,将妍华带了回去。再之后,妍华听说魏国公府的世子不顾全家人阻挠,已经决意要前往边塞戍边。并且,妍华再一次见到独孤判时,就是在他出发的那一日。

那一日,妍华本是随母妃前往长安城外的寺庙烧香拜佛,可路经城门口时,她冥冥之中似有某种奇妙的感觉,于是破天荒的掀帘向马车外望去。而与此同时,马车外一个骑马远行的英俊男子亦蓦然回首,向她的方向看了过来。就这样,两人视线相对,倏尔一笑,深深将对方烙进了心中。

☆、番外妍如舜华(二)

自从那一年她学会相思以后,每每中秋之夜,她都会望月兴叹、辗转难眠。只是,不知道她思念的那个他,是否也会在偶尔得闲时,想起那场风花雪月的邂逅,想起那个月下谈心的女孩儿呢?

大概是不会的吧,渐渐出落成婷婷少女的妍华怅然的想。毕竟,他们不过萍水相逢,而彼时的他早已有了家室。甚至,他的妻子清河崔氏的大小姐她亦见过,是一个极其温婉贤惠的女子,且她早已有耳闻他们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实乃贵族姻亲中的模范佳偶。既得如此良配,他的心里哪里还会有她的位置,妍华无奈苦笑,第无数次逼迫自己从妄念中清醒过来,却又在挣扎中沉沦得更深。

一晃过去五年,曾经那个少不更事的青涩少女被时光修剪成了落落大方的绝代佳人,曾经那个雄心勃勃的追梦青年被岁月磨砺为了名噪一时的铁血大将。只是,那段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也逐渐被光阴埋藏,埋藏在他们心底最隐秘又最柔软的的角落,直到蠢蠢欲动的匈奴骑兵终于挥军南下了。

这一场始料未及的倾国战争,是全体楚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也开启了妍华养尊处优的人生中最惨痛的成长洗礼。却说那时,先帝以及所有的楚国贵族,都还沉浸在太平盛世的虚妄假象中,自以为天|朝大国无人能及,区区匈奴不足为患。而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过后,楚国军队被击得溃不成军,凉州全境迅速沦陷,雍州腹地亦岌岌可危矣。

为此,先帝急得一病不起,很快便不省人事,龙驭归天了。随后,太子殿下临危登基,改元睦章,三省六部立即着手出台征战相关事宜。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最终指定的元帅人选会是她的父王——睿王杨诺。

其实,妍华知道这一定是父王自愿请缨的结果,否则作为一个身份尊贵却无显赫军功在身的亲王,皇帝又怎会想到派他去战场指挥呢?但...正如远方的那个人一样,父王他也有一腔矢志报国的男儿热血吧,妍华如是作想。

由着之前惨痛的教训,没过多久大军便集结完毕,出征的黄道吉日业已悄然来临。同样也就是在那一日,妍华和母妃默然矗立在高高的城楼上,静静地目送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父王,在无数百姓的希冀祈祷下,带领他身后连绵不绝的千军万马,踌躇满志的离开是长安。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母妃那死死攒住衣袖的拳头,自始至终从未舒展开过的眉头,以及强忍住却始终在眼眶里打转的热泪。话说,这副活生生的“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场景,若是现在的妍华看到一定能够感同身受,但对于当时的妍华来说,多的却是疑惑不解。

因为,在当时的她看来,大楚军队在她父王的英明领导下,一定能够不负众望的将匈奴人杀个落花流水,然后在成功夺回凉州失地后将他们赶出关外,并最终像戏台上的大英雄一样凯旋而归。呵...只可惜这小女孩幻想中的英雄场景真的只存在于幻想中,待到现实终于来临时,妍华才知道无知无畏的幻想有多么可笑。

妍华清楚的记得那日正好是父王离开后的第两百天,母妃正巧带着自己去皇太后宫里给她请安,顺便聊聊为她选婿之事。是时,母妃堪堪习惯了父王没在她身边的生活,心情难得大好的同太后姨母一起逗趣她,将她的小脸羞了个通红不说,还扭捏娇憨的做出小女儿态来。而见此,母妃和太后更是开怀大笑,整个太后宫里的氛围都因着她们愉悦的心情而变得十分轻松,可...也让随之而来的惊天噩耗显得格外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