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滕王阁秘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0

分卷阅读190

    没有接话,只黯然地道:“你姑姑一切都好,只可惜她姓郭。”

西岭月心中一惊:“我也姓郭啊。”

“你不一样,你不像郭家人。”李纯扭头看她,“月儿,朕很庆幸你没有在郭家长大。”

西岭月似乎听懂了他的意思,又似乎没听懂,只觉得眼眶一热。

“若是朕这辈子都不立后,你会理解朕吗?”李纯突然站定,认真问她。

此时此刻,西岭月明知道自己应该站在郭家人的立场上进言,劝帝王立郭贵妃为后。可不知为何她开不了这个口,她心中能理解这位皇帝舅舅的难言之隐。他只是不想被强

大的外戚所掌控,不想把枕边人推得越来越远,不想让皇后的宝座束缚他感情的归属,于是他选择空置后位。

虽然知道他当年迎娶郭贵妃只是一种政治选择,可她还是想要问上一句:“舅舅,这么多年了,您对贵妃姑姑真的没有感情吗?”

听闻此言,年轻的天子沉默须臾,才低声回道:“朕敬重她一辈子。”

是敬重,但不是爱。

可生在帝王家,有这份敬重已经很不容易了。

西岭月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也劝说不了什么。身边这位年轻英武的天子自登基开始就雄心勃勃,想要涤荡安史之乱后的大唐颓势,他是一位有主见的君王,政事上、家事上,都不会轻易听人劝。她索性也不去多那个嘴。

“等过了年,朕便将你从这案子里择出来。”李纯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圣上!”西岭月极不情愿,欲再争取一下。

李纯做了个阻止的手势:“再查下去你会很危险,为国效忠洒热血,还是交给男人去做吧。”此言说罢,他呵出长长一口白气,在两人面前氤氲出短暂的朦胧,似一片迷雾,就好像大唐未来的前程,令人看不清楚。

年轻的帝王突然面露惶惑,想要拨开那一片雾气,伸手却触碰到星星点点的凉意。

“下雪了。”他缓缓仰头,只见天空中有白色的雪花纷纷落下,由小变大,在苍茫夜空之中旋转飞舞。

“真的

下雪了!”西岭月也伸出双手,感受着今冬的第一场雪。

“今天是什么日子?”天子记不清了。

西岭月也没记住,倒是远远跟着的内侍耳朵极灵,连忙上前几步躬身回道:“陛下,今日是腊月二十四。”

“这场雪来得及时,明年关中的粮食不愁了。”李纯感受着指尖的凉意,于艰难的时局之中展开一丝笑意。

“是啊,可真是个好消息。”西岭月仰头望着越下越大的雪,睫毛上、鼻尖上是一片凉意。

“您知道吗?成都府很少下雪。”她拨开睫毛上的雪粒,“月儿在成都生活了十八年,只见过三四次雪,而且很小很小。”

“哦?那你居然不兴奋?”李纯笑了,“女孩子见到雪都是很兴奋的。”

西岭月笑而不语。

她不是不兴奋,不是不开心,只是这半年里,她已经学会了藏起心事、控制情绪,学会将一些喜欢的人或事埋藏得很深很深。就像儿时偷偷藏在枕下的蜜糖,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独享,才是这世上最好的滋味。

第四十七章辞旧迎新线索渐明

除夕前夜,长安城下了今冬第二场雪。放眼望去,城内一片苍茫,唯有远近不断响起的爆竹声,为银装素裹的长安城增添几分热闹的喜气。

除夕当日一大早,西岭月穿着新裁的衣裳,与长公主一家前往郭氏宗祠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原本郭家的女儿是无权参与祭祖的,唯有男丁和媳妇才有资格,但因西岭月与家族离散多年,又是圣上钦封的县主,今年族老们特许她参加,正式与族内长辈们认亲。

到了宗祠附近,道路渐渐拥堵,放眼望去是一辆辆宝马香车,华盖云集。族人们纷纷站在宗祠门前互相问候,男女老少皆是精神焕发、笑容满面。西岭月这才真正发现郭氏一族的庞大。

郭氏起源于“姬”姓,以封国为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弟“虢叔”,因“虢”与“郭”同音,后世遂改称“郭”姓。虢叔是黄帝二十七世裔孙,故而宗祠内最中央摆放的便是黄帝的金身塑像。

郭氏祖上也曾显赫一时,但因历朝历代战乱不止而渐渐败落,到了大唐一朝已经式微。天宝年间,郭氏后人郭子仪以武举科考出身,因名列前茅而补缺左卫长史一职,后屡屡建功擢升至九原太守,由此发迹。

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无人可用,天子“夺情”起用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命他率军勤王,讨伐安禄山。郭子仪不负皇恩,先后

收复河北、河东、都城长安、西京洛阳,功勋卓绝。

此后,他却屡遭同僚嫉妒构陷,两次被天子解除兵权,徒有代国公的虚职。直到宝应元年,吐蕃趁着大唐内忧之时进犯,直抵长安,代宗才重新起用郭子仪,命他集结大军与吐蕃对抗。郭子仪不负皇恩,将吐蕃驱逐出境,更孤身单骑入回纥和谈,与其联手抗击吐蕃。至此,郭子仪的声望达到顶峰,成为大唐军魂。

大历十四年,天子尊郭子仪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并将其汾阳郡王的食邑增至两千户。

两年后,郭子仪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他死后,德宗帝废朝五日,亲临安福门送葬,并违反礼制将他的坟墓加高一丈。墓成之日,德宗亲率百官前往吊唁,在其坟前痛哭流涕,甚至下令国史记载,称他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汾阳郡王郭子仪,生前收复故土,抗击叛臣,外御强敌,寸土不让;身后天子送葬,百官吊唁,配飨宗庙,无上哀荣。

更令人赞服的是,他一生侍奉四代帝王,不仅能在动荡的朝廷中显赫终老,还荫及整个家族:上至其父被追封为祁国公,其母封为魏国夫人;平辈手足兄弟八人,全部入朝廷效力,或因功封爵,或成为一方大员;其妻妾五人全部受封国夫人;其八子七婿更贵极人臣;

孙辈之中还有八位驸马,孙女郭嬿更是当今天子的嫡妻,虽无皇后之名,但也母仪天下。

毫不夸张地说,郭子仪以一人之力,让落魄的郭氏一族重现辉煌。

因此,郭氏宗祠之中,除了黄帝与虢叔的牌位,便是以郭子仪之父、郭子仪本人的牌位最为醒目。

而如今前来祭祖的后人,也多出自于汾阳郡王郭子仪一脉。

郭子仪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又至少生了三个孙子。原本其长子郭曜是嗣子,次等降爵袭封代国公,后来郭曜因病去世,郭子仪六子郭暧便承袭了代国公的爵位。郭暧是德宗爱女升平公主的驸马,两人生前夫妻恩爱,还留下了一出“醉打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