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魏晋异闻录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7

分卷阅读97

    ,望下次能与女郎再聊。”

林瑷笑道:“会有机会的,公主慢走。”

长福公主向她一颔首,便在一群侍女、仆从的簇拥下离开了。林瑷又站了一会,往禅房中去,想先向三人告辞。哪知她一说,三人都劝她用过斋饭再走,林瑷想了想点头答应。约又过了半个时辰,讲经才结束,四人就往附近女眷所住客寮而去,用了斋菜,饭后略坐了会就一同回去了。

回到香园,林瑷歇了中觉起来,卢霈来找她,笑问今日的行程,林瑷都告诉了他,卢霈见她没有不适,想着她在此处并无亲友,这样一来倒也不错。

“过几日我要出门走走。”林瑷道。

卢霈听了沉吟半响,想起母亲这几日频繁提起成亲之事,避开也好,抬头对她道:“那也可行,只是,太远不必去,就在附近的郡县即可。”

林瑷点头,有些玩笑地说:“我也如此想的,一来随意走走;二来顺路去探探办学之事,你每日又忙没空去看,我就作探子帮你视察视察。”

卢霈笑着点头道:“行,不过…八月十五之前务必要回来,你打算哪天走。”

林瑷想了想道:“后日罢。”

“好,到时我来送你。”

“恩。”

接下来的日子林瑷就和紫秀等收拾行李,到了二十一那日,卢霈早早来了,站在院中叮嘱了她半会,才让她上马车,一直送她到北门十里外,在林瑷再三催促下才停了脚步,在原地望着林瑷一行人走远直至瞧不见身影,才返身回了洛阳。

出了洛阳城,林瑷让察语他们往最近的郡县走,一路遇见上洛阳、去别处的马车也颇多,有遇见且话语投机的就结伴同行,所以林瑷常见到一队长长的马车逶迤从自己车窗前而过,车上多是年轻女郎,或郎君,见到车里的她,皆友好点头。

一路没遇上拦路劫匪,到了申时末,顺利到了昌洛县,如炼先派人快马进城找了邸店安排好,才让林瑷入住。而这时路上所遇的那些队伍也纷纷停车投店。

林瑷洗了澡,用了饭,察语便来问她明日的行程。林瑷知道她一到此地,察语已写了书信派人送到驿站快马向卢霈禀报了。

“你去打听一下此地在何处办学,明日我们去看看。”林瑷道。她想出门游历,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来虽一直按手册修炼但精神力进展缓慢,她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就想出来走走或许有别的发现;二是想熟悉一下洛阳附近的路线,也许将来有用;三来她确实想知道办学的情况,虽然呈给卢霈的文书说的好的,但是…

卢霈吩咐过察语此次不但是要保护林瑷,让他对于办学之事也要上心。所以,自然先去办此事。察语听了答应一声,出去后就派仆从打听了。

大晋还是有一些书院的,但多数在南方,且都是家境殷实,至少也是有闲钱读书的人家才送去,对于那种一年到头只够吃喝的家境来说,读书是奢侈。此次办学就是针对有致读书的寒门学子。

对他们是免了束脩的,但又为了避免其因不为生计发愁而荒废学业,又规定每三月考核一次,若三次不通过者就废除资格,逐出学院,且对学业优异者会予以奖励。三年后,进学者能得到山长推荐到洛阳大司马府任职的机会。

次日一早,林瑷等用过饭就往要去的书院出发,到了那里正是学子读书时间,林瑷便没进里面,只在前边看了看,听见传出的阵阵书声,想起了从前。

他们待得久了便惊动了山长等人,忙出来询问,察语只说慕名来看看,一会就走,那些人也不疑。因一开始督办时也是众人争相观看。

察语见四处修葺的不错,没有敷衍了事,且有学子在此处上学,短短几个月能做到如此说明这些人用了心,就对林瑷道:“女郎,我们回罢。”

“不忙,等一会那些学子出来,我们问问他们。”见察语有些疑惑,林瑷笑道:“书院怎么样,他们所说的最有说服力,不是吗?”

察语觉得有理,想了想又有不妥,道:“山长等掌握着他们将来能否入大司马府,我想,会不会有人顾忌此不说真话?”

“也有可能,不过,还是先问问。”于是众人安静坐在一亭中等待,约巳时渐渐有学子走了出来,路过亭前均好奇地望着林瑷他们。

林瑷想起身去找几个人问问,察语却阻止道:“女郎不必亲自去,派人叫他们过来。”连如炼也在旁劝住。

林瑷摇头道:“不,我们去。”说着离开亭内,走到一边,微笑挡住一十五六岁小郎君的路,那人见此吓了一跳,抬头瞥见林瑷瞬间脸红,复低头问:“女郎阻我去路有何事?”

“叨扰小郎君了,我有些事烦问郎君,不知郎君可愿告知?”林瑷笑问。

“女郎想问甚么就问罢。”

“是这样的,我有一亲弟要想来这里读书,不知书院还收人吗?”

那郎君听到此话抬头看看林瑷,又望望察语等,仿佛觉得她在开玩笑,却又听她说:“阿弟原来是在别的书院读书,奈何那里世家子弟颇多,我们又是商人之家,他很不受待见,所以想到这里来。”

那郎君了然点头,便对详细说了起来,林瑷几人认真听着。

“多谢郎君了。”

“不必,女郎若无事我就先行离开了。”

林瑷颔首,那郎君一拱手往前走了。

“女郎,看来没甚么问题。”察语道。

林瑷正想回答,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们如此,问不出想知道的事。”

众人回头。

作者有话要说:  星期四见~

第54章归来

这是个十八、九岁,面容冷峻,身姿挺拔,穿一袭白色陈旧宽袍的少年郎君。此时正巡视着林瑷他们,随后将目光落在她身上。察语、如炼见此皱眉问:“此话何意?”

那郎君一拱手,只道:“请出去再说。”说着大步先出了山门。

察语、如炼相互望望,又去看林瑷等她的意思。

“我们跟去看看。”说着走了上去,其他人忙跟上,一行一前一后过了山门,到了附近一所小酒肆中,找了个角落坐下,林瑷叫店家上了酒菜,才问道:“不知郎君贵姓?刚才所说有甚么含义?”

“女郎有礼,免贵姓陈,名恒。我观诸位,不是来为亲弟打听书院好与不好,而是来查探书院是否按大司马的意思安排,对也不对?”他语气很笃定。

林瑷仔细看他一眼,笑道:“陈郎君多虑了,我们的确只为亲弟询问。”

陈恒一笑,并不与林瑷争辩只笑道:“女郎不说某也不勉强,只是若按如此问法,就算你到遍所有学院也查不出甚么来。”

林瑷低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