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高辣小说 - 重生之资源大亨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古城的未来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古城的未来

    第四百五十三章古城的未来

李雨欣心中欣喜不已,却扭着头不去看方明远,只是觉得脸上隐隐发烫。自己刚才好不知羞啊,怎么突然脑子一热,就和方明远说要个房间了。方明远的家中,给自己留一个房间,这算什么事情啊。但是方明远毫不迟疑的答应,却又令她感到心花怒放,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充满了她的a膛,令她觉得自己整个人似乎要飘飘然一样。

方明远倒是没有像李雨欣那样想那么多,他的心思还都放在古城的改造上。要保护好平川古城,就必须要让它重新焕发青春,创造出经济效益,只要能够给县里带来足够的好处,不用自己费心,也不用自己声嘶力竭地去喊什么保护,平川县委县政府也会竭尽全力地来维护好平川古城,让它成为一棵永久x的摇钱树。人啊,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而活着,只有某样东西能够为人们带来利益,人们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

平川古城虽然说大部分的居民们都已经顺利地迁出,但是需要改造的地方却还有太多太多。不说别说,就这城中的道路,就得下大功夫进行修缮

平川古城里大部分道路为石板路,小部分为青砖铺就,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使用,磨损十分地严重,而且由于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没有得到修缮,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坑凹之处,而且道路两旁的排水系统也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整治修理,已经接近废弃。可以说,刘宇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而且方明远也注意到,街道两旁的院落里,虽然大部分院落还保持着当初的原状,但是也有不少院落里,存在着大量居民自建的建筑,与院子里的老建筑显得格格不入。而这些,都是必须要被拆除的。整个平川古城内,必须只能有一个统一的风格。

“刘所长,顺着这里向前,那栋古建筑是哪里?”方明远指着不远处一栋古建筑道。

刘宇抬头扫了一眼,笑道:“那里是古城的文庙”

“文庙?那这城里是不是还有武庙?”李雨欣好奇地问道。

“是啊,还有武庙不过不在这条街上,而是在那边的街上。这古城里原有县署、文庙、钟楼,城隍庙、龙王庙、文昌g、武庙、望湖楼等多处古迹,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加上世纪初,秦西省里也是兵荒马乱的,战火不断,很多古建筑都已经倒塌。现仅存文庙、武庙、望湖楼,藏书楼等古建筑了。”刘宇指着南边的街道满脸的遗憾道。

“武庙里供奉的是姜太公还是关圣?”方明远随口问道。

“姜太公?武圣人不是关公吗?”李雨欣诧异地反问道,她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武庙里供奉姜太公呢。

刘宇却是一挑大拇指,一脸佩服之色地道:“方少,看来您是懂行的行家啊,这一句话,就问到了关键所在”

“啊?”李雨欣就更好奇了,“刘所长,武庙里也供奉姜太公吗?”在秦西省,做为周朝的发源地,姜太公姜子牙的大名自然是无人不知了,但是她还真不知道,姜太公还受武庙的供奉。

刘宇虽然不知道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但是看她和方明远神态近密,自然也就不敢怠慢,连忙笑道:“姑娘你有所不知了,如今大家一说起武圣人来,那都会想起关公,但是从武庙的历史来说,最早的武圣人却是姜太公,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所以这武庙又称武成庙,用来祭祀姜太公以及历朝历代的良将。而关公的崇拜最早只是流行于荆州地区,在唐朝时只是武成庙的配祀,进入宋朝之后,由于宋朝朝廷对关羽进行册封,关帝信仰才进入佛教、道教体系。到了明朝,关公被当时的皇帝封为了‘关圣帝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不是在这个时候,看到这一幕,她是说什么也不敢进去的。这令她想起了不久前看过的里的兰若寺。

并没有用多久的时间,刘宇又满头汗水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打开了大门。

文庙的前院里,分左右竖立着二十八个栓马桩,在桩头上雕刻着貌似猴、狗、麒麟类的动物。虽然经过时间的侵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仔细看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形态各异,表情丰富。由此可以想象,这里曾经车马鼎沸的热闹情景。

“方少,这平川古城的文庙可以说从建城之日起就有了,后来几毁几修,最近的一次是民国三十年,由当时古城的居民们集资修缮一新的。但是建国以来,就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了。原来,这里是县广播站的所在地,多多少少还有些人气,后来县委县政府迁走后,这里就彻底地衰败下来了。您随我来,前面就是正殿大成殿”刘宇在前面带路,兼职导游的角色。

大殿座北向南,座落于高高的台基上,大殿为歇山顶,四角有飞檐,有角柱,殿正面宽有十三四米,内里深有七八米,全部是砖木结构。大殿的中间最宽,向两边缓慢递减。方明远注意到,中间三间柱础有浮雕二龙戏珠图案。檐下重叠斗拱并有彩绘等,屋面饰琉璃瓦,两侧还有厢房各几间。只是如今柱上的漆色也掉的差不多了,地上的青板也有不少破裂,甚至露出了下面的土色,显得班驳破烂不堪,在大殿的侧廊,还有着几尊人形石像,不是掉了脑袋,就是缺手断脚,殿前的石g背上的石碑也不见了去向。

“这里修缮工作,就是委托省里古建筑修缮的专业队伍修缮的。只是他们上一个工程还没有结束,还得要个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来。”刘宇指着大殿道,“我可不敢将这里交给县里的队伍,凭他们的手艺,恐怕最终造出来的,就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

方明远点了点头,这种古建筑的建筑手法,如今已经大多失传或者说只掌握在少数代代相传的老工匠手中,冒失地重新修缮,最后搞出来个四不像,还真不如就这样放着。

出了文庙,方明远他们随着刘宇继续前行,来到了“万卷书楼”,这里当年是县里的图书馆,是一座仿日式砖木结构的小楼,楼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康有为亲自题书的“图书馆”三个大字。

“这里现在是一座空楼,所有的书籍都被搬到了新县图书馆里了。”刘宇轻声地慨叹道,“古城里原先有近三千多人居住,但是却没有一座像样的图书馆”

“三千多人”李雨欣惊呼道,“那么多人当初就住在这里啊?”

“是啊”刘宇看了一眼方明远,这也是他最钦佩方家的地方。真真是大手笔,三千多人从古城迁出,入住县城,方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金,光给这里居民们的补贴费用就足足有三千多万,再算上在县城给这些人盖楼的费用,钱花得简直如同流水一样。如果说要再算上这古城修缮的费用,那简直花老鼻子钱了。

但是没有方家出头,以平川县目前的财政能力,恐怕就是到了下个世纪,这座古城能不能得到重视,都不可而知。拖的越久,古城损毁的程度也就越大。在居民搬迁前,整座古城都快要沦落成一座垃圾山了。

方家做了这样的一件大好事,不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对外宣扬,而县里似乎也并不热衷于对此事的宣传,刘宇原本还以为可以借着这件事情,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平川县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呢。

“啊,对了,我差点忘记了,方少,您随我来”刘宇一拍脑袋瓜子道,说着转身向南走去。

方明远和李雨欣诧异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想起了什么,不过既然他都走了,几人自然也只有跟上了。

顺着城中的破旧石板路前行了约有百余米,来到了城里高处的一栋旧宅的门前。方明远注意到,在这栋宅子的门前两侧,还竖有两块“上马石”,门上还有锈迹斑斑的青铜门环,门柱上的朱红已经剥落,色泽已尽褪,留下一道道刀刻般裂痕,失去了当年的风采。由此可见,这里的主人当年是如何的富贵和气派,时隔多年以后,仍然透露出曾经的殷实与富有。

“这里是民国时期平川县最好的宅子,它的主人是当时奉元市警备司令马炎所有,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时间了,也是古城里保留最完好的几座老宅之一。这宅子是三进院,共有大小房间二十几个,后面还有一个后花园。虽然现在已经被原来的住户们建房占用了,但是日后可以清理出来。我觉得,方少若是打算在这古城里找个宅第的话,这里很不错不但宅院比较大,而且位置也是居于城中心。”刘宇笑着解释道。

“刘所长还真是费心了”方明远满意地笑道,“既然是刘所长推荐的,我就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了,日后就拿这里当我在平川的住宅吧。不过,还得麻烦刘所长在这古城里,再帮我挑选两处宅第,我x后有大用。”

刘宇立时喜形于色,一连声地应了下来。

方明远站在门前的青石台阶上,俯视全城,心中踌躇满志

他相信日后这平川古城修缮一新后,只要自己住了进来,势必会带动平川县城里,那些已经先富起来的私营业主们入住这里。不过方明远已经想好了,这古城里的院落,在二千年之前,都是只租不售,而且要像欧洲国家对待那些古堡一样,对这些入住的人们,立下极其严格的规矩,不但要对他们的身份和所拥有的财富进行审核,而且还要缴纳高额的押金,保证不得对这些院落私搭乱建,随意修改。

日后,这平川古城,就是平川县里的知名旅游胜地和高级别墅区这里的宅第将成为整个秦西省的富人都都趋之若鹜的所在



(indo:"0",pih:"0",pt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