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画劫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垂头受训的四部众首抬头一望,见释尊僵卧兽皮,生机已散。

四部众首悲泣高喊:“释尊往归如来界!”与其余弟子同时跪地,大声诵念: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无量佛国有禅院三千。

三千禅院此刻有八/九分被密宗之人占据。

明日便是密宗与无量佛国的禅辩之日,但密宗四部众首讨论的却并非雪海佛心之事。

他们端坐于蒲团之上,将这两日向佛国弟子讨教的紧那罗部部众一一叫到跟前,详细询问佛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弟子,或者身具慧根,或者德行出众,或者有其他与众不同之处。

好半晌,当紧那罗部众将值得注意的弟子一一告知在场四位部首之后,龙部部首屏退其余人等,对另外三个部首说:“时机将至,我们可一观释尊预言。”

说罢,龙部部首便慎重自室内取出一宝匣,将其打开,却见盛放着可千里传物的金盘的宝匣之中,除了金盘之外,还有一本书!

一本薄薄的蓝皮书册躺在金盘之中。

书册陈旧,四角毛边,封面不见题字。

它就这样静静躺着,仿佛本来就存在于此。

四大部首一眼看见,惊疑不定,摩睺罗伽脱口而出:“这……这难道是天书!”

龙部部首凝神定心,冷冷道:“是与不是,翻开便知。”

他翻开书册,只见书册内页一片空白,于众人的视线之中突显墨痕,墨痕游动,汇聚成字:

“释尊已死”

“雪海佛心现,转世圣子出”

几人面面相觑,既惊且怒,正是此时,金盘上忽生涟漪,一道纸条出现在四部部首眼中,只见纸条上面写道:

“释尊往归如来界,临终遗言为:‘光明之果’。”

许久许久,四大部首自震惊与哀痛中回过神来,他们齐齐念诵,贺释尊往归如来界。之后再看天书,其神色已不同先前。

继而,迦楼罗部部首敬畏低语:“我听闻雪海佛心照虚妄净邪祟,自放光明。”

龙部部首也情不自禁小声说话,不知在问谁:“转世圣子与雪海佛心有何关系?难道是出现在雪海佛心身旁的人?”

天书静默片刻,再显墨点。

四人同时屏息,见墨点于纸面绘字:

“抢雪海佛心,得转世圣子”

一言既现,四人倒抽一口冷气。

相互对望之中,紧那罗部部首低语道:“我等来无量佛国之前,释尊曾让我等假作窥探雪海佛心,实则暗中搜寻转世圣子。若能不动声色带走转世圣子,则禅辩之上,不需真与无量佛国冲突,惜败即可……”

此番密宗前来四部,以龙部为首,余下夜叉部、迦楼罗部,紧那罗部。除一擅长辩经的紧那罗部之外,其余三部皆以战力为先,可见释尊叮嘱之外的未尽之意:转世圣子为密宗根本,若智取不行,便需力敌!

龙部部首斩钉截铁:“紧那罗部部首不需多说,释尊逝,天书降,这乃是佛陀赐予我密宗之宝!明日禅辩,抢佛心,得圣子!”

第17章

日升月落,昼夜轮替。

当佛光自金顶洒下,照亮无量佛寺山前迎客台时,两宗之人便次序入场静坐,代表着禅辩马上开始。

无数在佛寺前等了一天一夜的信徒一扫之前困倦,前排坐下的人挺直腰背,后排站立的人踮起脚尖,全都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注视无量佛国与密宗的高僧。

原音流与言枕词作为剑宫高辈分的来客,被安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朝对面一看,正对着密宗奇装异服的四部部首;往旁边伸手,不多不少能够到佛国方丈;再向后一倒,连天生佛子无欲小和尚都能靠上。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抵就是看得见佛国普通弟子满脸战意地盯着密宗的人看个不停,却听不见他们彼此间的小声说话。

两方入座,上澄和尚在一众高僧护持之下,手持佛国圣物雪海佛心走向场中。

这乃是今晨密宗之人额外提出的要求:雪海佛心既为禅辩胜者之物,便当在最初就放在两方人都看得见的地方。

一颗足有双拳合并那样大小的光明之物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传言中,雪海佛心生自菩提龙树。菩提龙树一千年开花,只开一朵花;一千年结果,只结一颗果。因其所开之花洁白无瑕,所结之果宛如人心,故名“雪海佛心”。

眼看着雪海佛心由近及远,言枕词低声说:“位置真好。”

原音流:“正可看戏。”

言枕词:“戏刚开场。”

原音流微笑:“我看未必。”

言枕词默默等了等,也没等到对方“未必”之后的话。他瞟了原音流一眼,果然看见对方面露狡黠之色,一副“我什么都知道,我就不告诉你”的狐狸样。

言枕词:“好徒儿啊。”

原音流:“师父请说。”

言枕词:“事情憋在肚子了难道不会憋坏?不如说出来,大家都开心。”

原音流:“不,看见你们不开心,我就开心了。”

言枕词:“???”

言枕词不禁道:“你这还算是一个身正言直的正道中人会说的话吗?”

原音流用扇遮嘴,打个哈欠:“我虽身在剑宫,可没说自己就是个正道啊……”他忽然转头,对身后的无欲小和尚含笑道,“小师傅。”

无欲小和尚有些意外,合十一礼:“原西楼有何吩咐?”

原音流慢摇折扇:“我有几问,但求一答。”

无欲道:“西楼请说。”

原音流:“云何得端正?云何得无怨?所言人信受?净除于法障?永离诸魔业?”

坐中都是高僧,虽面上不动,内里不免会心一笑。此几问出自,稍嫌偏门,但此时此地,用此诘问密宗之人却恰如其分:

怎样才能得到端正的相貌?怎样才能杜绝各种冤家对头?怎样才能使言语受人相信?怎样才能在佛法修行之中免除各种障碍?怎样才能降服各种烦恼魔业?

想必千里迢迢来到佛国为取雪海佛心的密宗之人,正有此几问苦恼。同时间,他们也注意着无欲的回答,想知道这被佛国寄予厚望的孩子的应变能力。

无欲微微一笑,垂下眼眸,不以佛经中的回答一一作答,只截取其中远离诸障碍的半偈与降服烦恼的半偈,身外与身内相合,正可将一切都答:“敬初发心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