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路人甲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4

分卷阅读344

    到这话,倒吸了一口冷气,当今皇帝明着韬光养晦,实则在禁卫军和京郊大营都有人,也是因此,才能截断了荣王后路,又攻进了皇宫“清君侧”。

“皇帝不会以为恪王想走他的老路吧?”

凛哥儿挑挑眉,“恪王不会嘛!”

苏苏:……

额,这个还真有可能!

“不过他把洪笙放在锦衣卫又是什么意思?要知道锦衣卫是皇帝近臣,他若是想下手,多的是机会?”

“你当皇帝傻吗?你不是看到了姑父说的锦衣卫副指挥使叫什么了吗?冯唐,狗皇帝心腹,京城有名的疯狗,当初包围了咱们家的就是他!

要不是有其他勋贵施压,你当咱们能一点皮rou之苦都不受?”

听凛哥儿这么一说,苏苏记起了当日理国公府被围,她们这些女眷像小鸡子一样被人赶到空地,被那些士兵肆意围观的屈辱场面。

她不知道自己见没见过冯唐,但想开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如今姑父是民族英雄,狗皇帝只要不傻现在就不会动他,还得敬着捧着,表示自己对有功之臣的优待。

姑父到了锦衣卫,不过是挂个指挥使的名,好事没他的份,坏事他担着,以锦衣卫的名声,不出三年,姑父的名声就会坏透了。

为平民愤和京城贵圈的不满,皇帝肯定会退一个替死鬼,那除了姑父还有谁呢!”

凛哥儿妖孽的脑子稍稍一转,就知道那个心眼气度都不大的狗皇帝是怎么想的了。

只叫苏苏听得打了个冷颤,“他这是杀鸡儆猴?”

凛哥儿点点头,“看来,恪王也要不好过一段时间了!姑姑,给姑父写一封信吧,我会叫龙卫、和蛇卫过去帮他!”

……

已经从哈密卫卫指挥使夫人升级成锦衣卫指挥使夫人的苏苏再一次打包儿子和下人,在离着都司府不远处买了座宅子住了进入。

待到八月十五之前,进京的西北军将领也回了来,除了洪笙。

洪笙的诸多亲信都授了官,却没有一个留在京城的。

随着他们而来的还有前来接苏苏进京的锦衣卫,却在看到苏苏挺着五个月的肚子时傻了眼。

如今皇帝表示对洪笙的优待,自然十分宠信他,锦衣卫中就算知道当家做主的是副指挥使冯唐,却也得在明面上给洪笙几分面子。

他们虽然是俸了皇帝旨意过来接洪笙的妻儿进京团聚的,但若是苏氏出了什么事,替死鬼肯定是他们!

领头的不敢裁决,只能写了密信叫人快马加鞭送回去。

这一去一回,最快也用了四个月,苏苏的肚子也有八个月了。

好在当今皇帝这回没发疯,而且似乎皇帝把洪笙“策反”了,所以苏苏可以安心在西北待到生完孩子,孩子大些在回京城。

先前过来的五个锦衣卫就当是过来保护苏苏的,以后随她一同回去。

听说皇帝还为此表示委屈了他的锦衣卫首领,赏下了好几个美人给他暖床。

被监视不说,还被抢了老公的苏苏:……

呵呵,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你八辈祖宗!

☆、第四十六章为自己点个赞(一更)

康平十七年腊月二十三,这日的洪府热闹极了,府里张灯结彩,比之过年也不逞多让。

至于这个热闹,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是小年,更因为在两年前的今天,洪府的女主人苏氏在黎明时分生下了一个女儿。

所以今天也是这位洪府千金的的二岁生辰。

和两年前一样,昨个儿夜里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在黎明时分才停下。

地上厚厚一层积雪,加上还挂在天空的月亮,即便还四点多钟,外边也能清晰视物。

而这个时间,府里的下人们也陆陆续续起来了。

打扫院子扫雪的活无意是最重的,主子们住的愿意和常去的地方,那务必是一个雪渣都不能留的。

七八个粗使的丫鬟皆穿着厚实的棉衣棉裤,外面还套着一件绛红色细布面镶着兔皮里的长比甲。

手上带着皮毛手套,脚上也是羊皮里的靴子,皆呵着哈气,快手快脚的先将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扫出来,免得一会儿当差的下人摔了。

摔伤了是一方面,耽搁了差事问题就多了。尤其是今天还是姑娘的生辰。

不一会儿,内院正房两侧的耳房皆从窗户处透出了亮光,几个早就侯着的粗使婆子赶紧提了热水过来,敲了敲门!

一个眉清目秀十五六岁的少女开了门,身上只穿着一件夹袄,冷风一灌就是一哆嗦。

送水的婆子赶紧用身子挡了门口,轻声道道:“昨夜里下雪了,福宝姑娘快进去!”

叫福宝的丫鬟也赶紧叫婆子提了水进来,轻轻关上门。“劳烦mama了!”

那婆子进了门,只感觉热气扑面而来,心里羡慕不已。

这当了大丫鬟就是好命啊,住的耳房都铺了地暖,别的屋子里烧着碳还要套上件棉袄,而这屋子,只穿件夹袄都觉得热呢!

粗使婆子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恭敬的把装着热水的木桶放在用屏风隔出来的洗漱间,顺便将便桶提了出来。

出来时便件另外一个穿着一件半新不旧松花色小袄的姑娘正坐在当地的鸡翅木桌子旁倒了一口凉茶要喝。

“喜宝姑娘怎么喝凉茶?厨房已经点了火,我去给姑娘要一壶热水。”

这个叫喜宝的丫鬟摆摆手,将凉茶一口灌进嘴里,这才说道:“隔夜的茶哪里能喝!这是昨个儿睡前晾的白开水。这地暖暖和是暖和,就是一觉起来,嗓子干的冒烟!”

喜宝说着又倒了一杯喝了,问道:“我刚才听mama说,外面下雪了?”

不是婆子点点头,“可不是,和前年奶奶生大姑娘时一样,纷纷扬扬下了一夜,到了黎明时分才停了!”

“还真叫奶奶说中了。mama若是不忙就替我跑个腿,告诉厨房,奶奶吩咐了,多熬上几锅红枣姜汤,叫府中上下都喝上两大碗去去寒气。

若是昨个儿有谁受了寒,也赶紧去赵婶子(赵有剩家的)那去取两副药煎了喝!”

等喜宝说完,那粗使婆子高兴的道:“我这就去告诉厨房。”

她家的男人昨个起夜没有穿大衣裳,偏偏炭盆早就灭了,今个儿起来就有些鼻塞。

她虽然埋怨了当家的好一会儿,给他算了算吃药要花多少银子不说,误工没有“全勤奖”至少五十个钱没了,直到当家的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才作罢。

但谁的男人谁心疼,加上府里奶奶仁慈大方,他们夫妻两个攒的银子着实不少,两副药还是吃的起,正准备等今个儿办完了差事就去药铺子抓两副药回来。

谁知道如今就听见了这好消息,哪里能不高兴。出了门,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