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4

分卷阅读364

    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开始sao动起来。

有专门的向导还有这些看着就强悍非常的军士,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听说,如果银钱拮据的话,还可以凑钱由船上的人出面,以他们的名义买一些货物,等到了帝国再卖出去就可以小小的赚上一笔。

这个玛丽小姐知道,之前在英国的时候,除了载着来访的使臣们,这一支船队没有浪费他的巨大,很是拿出了很多来自帝国的货物进行交易,赚了大笔的金币。同时也采买了很多的物品,甚至包括不同品种的猪。

玛丽小姐不是很了解这些帝国官员的想法,但是这不妨碍她放心的拿出一部分银钱来。专人收了银钱之后,一笔笔都记清楚了,给各人都看过没有错漏之后才收了起来。

两天的时间算得精确非常,几乎是同一时间,船只考上码头了。先行下船的有很多来自于安格斯船上的游客,他们很多会在印度带上一段时间过后就买票回英国,并不一定接着往东航行下去。

像玛丽小姐这样大船上的客人就得先换乘小船,由小船考上码头之后,才能上岸。

上岸的感觉还不错,不过没有玛丽小姐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欢呼雀跃。不过,她的目光扫过面前一群明显更加兴奋的乘客时,一笑。安格斯先生的船可不像大船一样那么稳,颠簸是常有的事情,踏上陆地的感觉想必很不错。

“那边是?”艾萨克却垫着脚看着左边热火朝天的干活场景,问身边陪伴他们的向导道,“那是来自于帝国的人吗?”

“是的。”向导是一个穿着宽松深衣踩着木屐的年轻人,在这个炎热的地域,大多数的汉人都是这样的打扮,很好认,“那边正在新建一个码头,你知道的,这个码头太小了,以至于咱们的船都靠不上来。”

艾萨克回头看了看盘卧在海面上的船队,赞同的点点头,道:“是这样没错,那先生您就是那边新建的码头上来的?”

“不用叫我先生,我也没比你大几岁。”那个青年不好意思的理了理衣襟,然后道,“是的,我是那个工地上的监理。因为空闲一点,这才来当你们的向导。”

几个西人茫然无知,但是懂行的随行军士看着年轻人的眼光却是肃然起敬。现在监理这个职位和后世不一样,还属于官府的编制,是正经考过了科举,有官身的。而且不仅如此,监理这个职位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特别是数术这一块要好,否则都不能做。

要求严苛一点,也是因为这个职位也是个肥差。不是说受贿多,而是他们的俸禄除了大家都一样的一份之外,还有他们借手项目拨出来的款项。当然了,一体两面。这个职位的风险也是古今皆同,甚至这个世界差得更严一些。

不过,换句话来说,能有多少的项目会出事呢?总的来说,却是一个好的不得了的职位。

那青年自然知道军士们想些什么,便笑道:“诸位可千万别把我想得多厉害。只不过我打小在京城的工部工坊里头长大,我爹干得就是这个,才比别人多了解一些。过了科考之后,就给塞这里了。”他踏出一方手帕,擦了擦额上的细汉,然后道,“我倒是相信科研院呢,只是不得进。”

“科研院?”艾萨克耳尖地听见这个名字,往边上挪了两步,和那个青年攀谈起来。

那青年见有人给自己捧场,还是个小小的少年,也就笑眯眯地给他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两人同样露出一脸的向往来。

等短暂的行程结束,青年送他们去码头上,顺便也回正在施工的码头继续干活。他拉着艾萨克依依不舍道:“小兄弟一定要考上科研院,那里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他看着艾萨克登上船,挥了挥手,“我家就在京城,以后去了别忘了到我家玩。回头我考进去了,就去找你!”

艾萨克也是一脸不舍的频频回头摇手,大声回道:“一定!”瞧得边上的玛丽小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船上相处那么长时间,居然还比不上一个才相处了两个小时的陌生人。

从印度再出来的时候,再往前行驶了一段时间,众人明显感觉已经渐渐的靠近那个古老的帝国了。在码头的停靠变得频繁起来,每天吃用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新鲜。各处的风土人情也开始显露出明显的相似性,据船上的先生们说,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历来都是帝国的属国,千百年来一直受着帝国文化的影响,这才会有这样的相似性。

而这些国家的港口城市几乎都能看得到身穿华服的汉人往来行走,而且,玛丽小姐细心的发现,这些码头都是依托于天然港口新建起来的,上面的有着帝国工匠明显的印记。

“这里也是帝国的码头吗?”玛丽小姐好奇地问道,她对于自己即将生活的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

站在一边做先生的伸头一看,笑道:“我们出发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开始建呢,没想到等回来的额时候都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他指着码头上的驻军骄傲地道,“我们已经进入了帝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在这里没有任何人敢于对我们龇一龇牙齿。”

“就算在别的海域,照样也没有人敢。”玛丽小姐真心实意的夸道,航海最大的危险在于神秘莫测的海洋天气,除此之外就是海面上神出鬼没的海盗。她听说过不少次,在航海的时候即使遇到了自己的同行也要保持着警惕。因为在高悬着的表示商人的旗帜后面,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画着骷髅。

这一艘的船队拥有着林瑜出品的完整海图,还有着来自钦天监、经验丰富的气候观察员们,结合他们的知识,以及老海员的经验,来回两次也就损失了几艘船队外围的船只,人员伤亡都很少。

海盗就更不用说了,远远看到这样的船队,就算是正经商人都给吓得远远地躲了开来。

站在甲板上、顺着先生的手指看见码头上驻军的众人恍然,所谓的实际控制范围值得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国家名义上是帝国的属国,实际上却生活在帝国军士的枪炮之下,如今保有着多少的主权还是两说。

林瑜故意兴建这么大的船队,可不是因为他有钱烧得慌。可以说,这一支船队和数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差别自然有一点,那就是林瑜做得更加彻底一点。

每到一处,但凡那边的码头停不下大船的,船队的领头人就会很和善的拿出一份事先拟好的汉帝诏令来,表示帝国要帮助属国们建起和帝国沟通的桥梁:‘勿使两国情谊疏远矣!’。

林瑜看到这些文人写下的诏令,都不由得感慨一句,真是不要脸啊!他有时候都会有些怀疑,他在倭国搞得这么一出,底下的臣子们都吃到了甜头,这是开始放飞自我了吧。

瞧瞧他们拟下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