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2

分卷阅读352

    行一步找到了他,就像是试赵荣熙一般,试出他的确有着真才实学之后,管云飞一拍板,将皇帝陛下的计划告诉了他。这个一脑门的研究的荀先生原本研究数理,自然知道西方有一部分人关于这一方面很有成果,乐意的很。

两方面一拍即合,荀长林出使欧洲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荀长林从深山之中出来,很是恶补了一番如今不一样的天地,真要说起来,他对这个完全和印象中不一样的世界的了解比另外几个外国人好不到哪里去。

无他,已经习惯了众人的无视,骤然发现身边所有人对他都特别的恭敬。家中一向无视他的兄弟们突然期期艾艾的上前来,希望他能够指导一下数术那都算是小事。就连官场上的官员们都是一副特别谦虚有礼的模样,他这一次收到了不少管云飞先直取给他的聘金,他想拿一点给这些官员,他们一个个都不敢收。一个不收那倒也就罢了,这没一个敢收,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学数理的人逻辑思维很强,荀长林只是苦闷不被人理解又不愿意放下自己心爱的学术,这才躲进深山之中,并不就是说明他没有情商。他明明看见那些人很是心动,但眼中不掩恐惧,就知道这个新朝在这一方面管得很严。后来一路上的见闻也证实了他的观点。

不得不说,荀长林对于这样的一个新朝是很满意的,自然了,再埋头只关注自己爱好的人也是有着被社会认同、获得尊重的需要的。相比于那些天天都做梦着回到旧式社会的士子来说,新朝堪称荀长林这样的人的春天了。

林瑜是知道荀长林这个人的,毕竟这样一个和赵荣熙一样的天才,还要放出去,自然需要经过他的同意。而整个赴欧使节团在有了荀长林的加入之后,剩下的人手就不需要多大的麻烦了。毕竟,对硬件要求最高的就是林瑜计划中一个学问过人的饵,这样的人已经有了,别的人找起来就不难了。

整个赴欧使节团编制渐渐的准备齐全起来,这几天管云飞也越来越忙了。他已经得到了海关方面的消息,英国和倭国两个使团全都过来了的消息他是知道的。也因此,他将荀长林赶紧先接过来,毕竟赴欧使团的事情比较重要。而看那个英国来使的情况,那人算不上多么的无能,但也不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也无怪乎管云飞不放在心上,唯一重要的也即是一封来自英国国王的信件,但说实在的,若是林瑜都觉得无所谓,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说他呢?

也就是倭国来使还需要他们继续准备了,毕竟这样的战败国前来觐见的事情虽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桩,但却是本朝立国以来第一回。现在定下的东西都是能作为后来人参考的,是以整个鸿胪寺和太常寺才会这么的忙碌。太常寺掌礼仪,这大概是他们在大的典礼之外最忙的时候了。

这一回倭国进京可不像是他们的国王,有这样大的热闹。之前的热度过去了,找到了新的乐子的百姓们已经不会再去关注这些人。可以想见,除了之后将两国之间的条约拿出来,应该是引不起多大的波澜了。

京城脚下的百姓们见识多广啊,差不多的事情还真惹不起他们的注意来。这时候,倭国使臣进京,看见的就是大量的百姓往外跑去的样子。

和他们一道的进京的英国使臣也是一脸茫然,倒是安格斯会汉话,又不像倭国人那么心虚,瞅准了就拉住了一个人问了问。被拉住的人看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佬也不惊讶,听了他疑问,就回了一两句,然后匆匆地走了。

见他回来了,伯恩男爵迫不及待地问道:“可是有什么事情不成?”

安格斯就道:“似乎是皇家科研院的人研究出来了什么不用牛马的交通工具,他也不是说得很清楚,只知道似乎是蒸汽机拉的。”至于蒸汽机是什么,这个原本在十七世纪末期才会在西方出现的机器,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五十多年呢。是以,这两个西方人也是一头的雾水。

“走,去看看。”伯恩男爵眼睛发亮道,人都爱看热闹么,特别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往城外跑的情况之下。虽然一般发明都很忌讳他们偷看,但是这样大张旗鼓的说出来,可见是没有关系了。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将手里的行李交给随身的仆役,转身就走。那些就在一边的倭国人艰难的站在逆着他们的人流中,看了看领头的伊藤小五郎。

想到了来到这个国家之后看到的好些闻所未闻的东西,伊藤毫不犹豫地指挥几个人跟着自己也往外走,剩下的人就将他们的行李带去鸿胪寺。

他想着,横竖就算去了鸿胪寺,想要觐见大皇帝陛下还是要经过鸿胪寺的引见,一层层报上去,等宫里面回复之后,才能按着宫中的时间沐浴焚香之后前去。倒不如先看看城外有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如果真是要事,错过了岂不是可惜?

他想得还真不错,毕竟这时候的林瑜也在城外,与民同乐,就算这些倭人立时就去皇宫中,其实也是找不到人的。

先前皇家科研院来的消息,能够实用于交通上的蒸汽机已经发明了出来了。在科研院里头试验过,同等条件下,速度至少要比马儿拉车要快上一倍,这还是在皇家科研院的场地有限施展不开的情况之下。

林瑜听闻之后就命在城外空地上进行试验,因着要铺设轨道,所以消息根本瞒不住。既然如此,干脆就不瞒了。这样的公共交通以后必然会司空见惯,倒还不如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是以,才有了这样万人空巷的景象。

比百姓们嗅觉更加灵敏的,是京城日报的记者。报社本就有些官办的意思,林瑜的命令一下去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去城外等着了。

虽说皇帝与民同乐吧,但是也不能让皇上和众位大臣们和百姓们挤在一起。不在于所谓的阶级,而是不方便保护,也容易出问题。

因此,在城外试验的地方已经架起了临时的高台,边上荷枪实弹的军士已经团团围住了高台。在高台边上的都还只是皇宫内外的护卫,而在试验场地之外,京城的驻军已经排出了两列长长的队列,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两国使臣出现的时候,试验还没有开始。但是在场地边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不过就算这些军士之间的间隔都很大,但是这些百姓都很自觉的没有一个脚尖伸出他们排列出来的人墙的范围。

安格斯艰难地穿过重重的人头,点着脚尖向外看去。之间里面的人穿着窄袖的衣衫,和这个国度喜欢的宽袍广袖一点都不一样。不过,他看着这些人忙忙碌碌地围着那一台器械打转,就知道袖子窄一点是为了方便。除了袖子改得狭窄了一点,那衣衫看起来和时人流行的大氅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对襟,前面有一个系带。不过,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