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9

分卷阅读289

    的骨子里了。是以,在北伐之前,林瑜还要正式改号。

幸好,北伐太过重大,所需要做的准备太多,并不像是后世那般,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北州那边准备完毕之前,林瑜在金陵也没有闲着。

改号称王不像是登基,那是北伐之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但是,在有礼仪之大的国中,所谓的简薄呈到林瑜的面前的时候,已经和这两个字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了。

林瑜皱着眉头翻了翻,什么吉服什么规章制度,拉拉扯扯好几十页,这在他精简奏章,一切以数据说话之后还是第一次接到这般厚的奏折。他看了两页就不看了,礼仪这个东西不能完全摒弃,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也的确不适合,他就一个夫人,人在北州不说,肚子里还包着一个,让孕妇参与这样繁琐的礼仪这不是折腾人么,实在没必要也不合适。

倒是其中一个字眼叫他留了意。

金陵暂时还处在军管之下,他唤来张忠,问道:“这城中的旗人还有多少。”

张忠不知道他的打算,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还有三千多人,各处都需要人手,就剩下这么些了。”他手里攥着那么些的旗人,倒叫各处发来的要人信件给闹得头疼,因此对着这些数字可谓是相当的印象深刻。

“从里面挑出官高一些的。”林瑜想了想,道,“十取一,就三百人吧,准备祭祀。”

祭祀?张忠纳闷,但是服从命令的本职还是让他毫不犹豫地一转身去了。

的确就是祭祀,林瑜在刚才的那一封厚厚的奏章中得到的灵感。他已经是二下金陵,但是这一次比起之前来更加名正言顺,也已经拿下的江南的土地,也是时候祭祀一下沉睡在地底之下的洪武大帝了。

又有什么比起驱除鞑虏这样的功绩更适合祭祀一个将蒙元从中华大地上赶了出去的皇帝呢?

林瑜有命,哪怕他的决定再不符合祖制礼仪,一场规模浩大的祭奠活动依旧飞快地安排酝酿了起来。这一场祭奠不独为祭祀洪武大帝,更是林瑜在陵寝之前称王,宣告北伐的时刻。

几桩事情被他给揉在了一起,下面的官员跑断腿。不独他们,张忠还特别拨了一支军队守着明孝陵,金陵的气氛也空前热烈和紧张起来。

百姓们不知道林瑜还要在祭奠之后宣布北伐,但是一想到同样是驱逐鞑掳,一个未来的皇帝在过去的皇帝陵寝之前披上战袍,继承遗志正是称王,这样的消息已经足够叫他们热血沸腾了。

而那些原本金陵城的官员还有对着林瑜心怀不满的士绅,面对着这样一件意义重大的祭奠,各个窝在家中不敢出门。他们这时候可不敢说什么酸话,‘逆贼’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本就充满了警惕,为了留下这个有用之身等将来北面的圣明之君重整河山,到时候再出仕报效朝廷,他们也是能够很乖巧地待在家中不出门的。

说来之前北面朝廷的太上皇几次下江南,几乎次次都来拜谒明孝陵,还被当时的读书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林瑜知道后差点没叫这些读书人没节cao的跪舔行径给闹得犯恶心,一个鞑子皇帝去拜谒一个驱逐鞑虏出身的皇帝,还被称颂为圣明之君,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这一次林瑜杀气腾腾地准备了三百个旗人,准备在祭奠上用他们的鲜血来洗去这百年来华夏民族受到的耻辱。想来,洪武大帝躺在地下也会对这样的祭品感到满意的。

城中之人对着林瑜抬起的屠刀尚不自知,知道只怕也无所谓,这不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么。几乎处处都看得见酒楼中的百姓热烈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祭奠,卓明啃了大半个月的律法书,头晕脑胀地走出客栈,往街上一走,就灌了一耳朵的祭奠、称王之类的话语。

他随便捡了一个酒楼坐下,他家里颇有余资,否则也不能让他在金陵一住就是大半年。身边带了一个老仆照顾他的起居,不过,这时候他叫老仆歇歇,自己出门转悠转悠,也听听街面上有什么消息。

在林瑜的治下,报纸当然是不禁止的,甚至酒楼里头还有专门的说书人讲报纸上的内容,百姓们叫上一碟茴香豆烫上一壶浊酒就能有滋有味的消磨上一下午。

卓明捡了楼上的位置坐了,他穿着细棉布制的长袍,一瞧就和楼下的泥腿子们不大一样,店小二赶忙迎上来,问道:“这位相公要些什么?”

卓明便问道:“这里可有报纸没有?”

店小二就笑道:“有,自然有。”他们做迎来送往的生意,这种大家都喜欢的东西怎么能不备下,他伸出一根手指,道,“点满一钱银子就送,不必再另买。点不满也可能免费看,别污了就是。”

卓明就从小荷包里头挑出一颗银豆子来,道:“来一碟时令小菜,一碟子醋鱼,还有米饭,一壶好茶。”顿了一下,加了一句道,“茶等我用完饭后再上,与报纸一道拿来。”

店小二忙哎了一声,小心的接了这个银豆子走下去传菜去。这时候银子的购买力惊人,一般的斗升小民一辈子都没见过白|花|花的银子也是有的。像卓明给的这样一颗银豆子大约有两钱样子,他点的那一些菜也不是什么珍馐佳肴,一颗银豆子绰绰有余。这还是林瑜攻打国中以来,物价有所上涨的缘故,要是换了从前,就算是在金陵,这样的菜一钱银子也足够了。

按照规矩,这些银子多的没有他的份,顶多掌柜的多给他记上一文钱的功。是以,这个做店小二的也乐得给卓明报一些好一点的用料。比如说,时令小菜他报个最新鲜的,醋鱼挑最大个的,茶叶捡最精贵的。如此,二钱银子还有的多。

卓明一瞧陆陆续续上来的菜,心里就知道了,笑着抓了一把铜钱打赏他,店小二美滋滋地去了。一眼不错地瞅着二楼这边,见卓明放下了饭碗忙上去收拾了,又泡茶与他,还不忘了卓明想要的报纸,端得是殷勤备至。

这会子已经快下午了,卓明是看书看过头错过了饭店,酒楼里不甚忙碌。他见这个小二有趣又有眼力见,就先放下报纸,一行一行地问他。从这些天都有什么人来,说书的都说一些什么,粮食都是什么价什么都问,店小二也乐于说这个,比起那些他一点都不懂的之乎者也,这什么粮价菜价他可不是门清,一张能利索地报菜名的嘴叭叭地真是又响又快。直到楼下掌柜的高声喊他,这才一缩脖子,脚底抹油的去了。

卓明从店小二口中听说汉军将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一连杀了好几个,方平稳下了这江南的粮价,心里不免叹一声那些商人作死。岂不知当初林大将军初在兴化府之时,为了这样的事就已经杀了个人头滚滚,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知府呢。现在人家眼看就要封王了,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