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2

分卷阅读202

    么问题。而作为东番最大地主的郑氏,想必也会对这样的一份方案感兴趣的。

林瑜不仅写了信,还叫子鼠将这一回跟过来的在农事上已经出师的几个小子给一并带了过去。让他们先帮着郑氏将集体农庄给办起来,横竖现在无论是钓鱼台还是东番那边暂时都没有他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这个小子已经被他授意可以将间作套种之法给交给郑氏,这才是农庄真正赚钱的地方。

集体农庄只是一种加强管理以及降低人力成本的制度,而间作套种之法才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大杀器。而这样的法子还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算得出增产率。

不同的作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也需要研究,这都是技术性很强的东西。这些小子从土地的堆肥,到怎么样耕种才能保证地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产量是做熟了的,有这样的人才在,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

他考虑过拿出土豆这样的大杀器,不过,东番并不是特别是个种植土豆的地区,想了想,他就放弃了这个主意。现在各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粮荒,这个暂时还是留一下好了。

倒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可以想见后期的基建只要进行下去,大笔的钱财就前仆后继的扔进去。虽然,现在那边已经可以收商税,财政正在初步形成流通。但是,人口不足的前期,投资是少不了的,而这些都靠着林瑜一个人的资产。

这时候,他倒是庆幸没有在兴化府的新糖之上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去。毕竟,那边虽说已经有了初步的盈利,但是第一年的甘蔗才种下没多久,总体还处于投资阶段,明年才是真正收获的时候。

现在一时还不至于打饥荒,但是后续的资金也要考虑起来了。

林瑜拉过一张白纸,将数年前烧掉的计划,重新落于笔端。

就像他说的,东番是一个宝岛,有着数不清的财富等待着人们前去开发。

这一回出现下郑绍面前的依旧是子鼠,大约他已经在郑氏王府露过脸了,是以林瑜也就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又将他给派了来。

原本已经从建宁府中了举人回来的聂桓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不过,他就算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再往上考,而是留在林瑜的身边做一个像田师爷一眼的幕僚。但是,他对林瑜的了解到底还太少了一些,没办法,只好仍旧由子鼠出面。

郑绍听说兴化府有人来,就知道是林瑜派人来,一见是子鼠,身后还跟着几个被晒成了棕色的几个小子,倒笑了:“大材小用了。”

子鼠不以为意,道:“能用就行。”说起来,这几个小子也是高级技术人才,需要保护的种类,他来护送也不算奇怪。

将林瑜的信件呈上,郑绍一目十行地看完,就唤来田师爷将几个小子带下去,去庄子上安置,放笑道:“你们大爷还真是小气,就这么几个小子也不愿意送我,还是借调的?”

子鼠脸上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道:“这些人都是良民,来去自由,您大可以试试。”

“罢了。”郑绍遥遥头,能够跟着林瑜抛开故土来到海外之地,本就是一种绝对忠诚的表现了,他还是不去碰这个钉子的好。暗自摇了摇头,他才对着子鼠道:“你家大爷说还有一件事,是要你亲口与我说的。”

子鼠半点不废话,道:“我家大爷有更廉价的制盐之法,也有更完备的卖盐制度,不知您是否感兴趣。”

郑绍当然是感兴趣的,东番这样小的一个岛,他就是最大的盐商,但是他也知道地下有几个不老实的私自制了盐卖。不过,郑家每年产盐有限,也就只做不知罢了。毕竟,比起守在锅炉边上煮盐,他更愿意将这些汉子送去水师营中,好壮大东番的兵力。

只是,养兵是一项极其耗费银钱的无底坑,就算是掌握了来往商路的郑氏,也要低头。

“怎么个合作法?”在见识过林瑜在各个方面的奇思妙想以及绝佳的能力之后,郑绍对着他能不能叫他赚钱毫无疑义,颇有兴趣的问道。

子鼠就一根根的竖起手指,一条条地说了过去。这都是林瑜在他临行前给他一一讲过的,子鼠不是什么笨蛋,又经过特殊的训练,如今按部就班地复述不过是小事一桩。

“统一盐价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怎么打击私盐?”郑绍不是不通庶务,直接问道了关键。

“不需要打击。”子鼠一板一眼地说道,“这种晒盐之法本就是盐田的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和集体农庄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小盐商做不到降低成本,也就没有私盐的存活余地了。”

他这么听着这声气那么耳熟呢,郑绍想了想,看了看面无表情地子鼠,突然醒过神来,心道,这不就是林怀瑾的口气么?感情他连自己要问什么都准备好了,眼前这个子鼠不过是复述一遍罢了,一时又好气又好笑,还不得不问道:“那你们只要北州一地盐的专卖之权,确定?”若这个法子是真的,就算给对方一般东番的卖盐之权,他也是愿意的,没想到他还要一地。

“劳王爷费心,自然足够了。”见子鼠这般回复,郑王爷糟心地挥挥手,叫他回去:“行了,那就这么定下了。”

子鼠得了信之后马不停蹄地回了兴化府,给林瑜汇报郑氏的答复。

林瑜无所谓地点点头,就像是他预料的那样,只要有机会,郑氏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那几个小盐商,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至于郑绍说的光在一个北州之地卖盐是不是太小了一点,的确,北州不大,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人口。但是,林瑜本就是将北州当做人口密集型的商业城市打造的,以后如何还两说。

更何况,林瑜本就被准备在北州一地做私盐生意。

可能有人会说,卖私盐是在撬朝廷的墙角,但是对林瑜来说,连造反都干了,也不差这一点。

在他将晒盐法拿出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东番这边的盐早晚会流出去的。郑氏染指这一块是注定的,毕竟那样低的成本,这其中的利太大了。

到时候,有郑氏在前头顶着,他这边的小动作就不明显了。

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林瑜亲手建成的北州注定与其他的府城不一样,有些东西,比如说义务教育的小学,他是不想再隐于水面之下。

这是一个难得的正大光明的机会,他看着地形图,心道,也就是他需要一个开放的港口,和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市。

想到这里,林瑜摇了摇头,这不可能,城市不开放,商业之城就无从谈起。除非,他建一个相对封闭的城中城出来。

林瑜坐直了身子,这倒是一个比较方便cao作的法子。就像是后世的大学城一样,只允许一部分拥有证件的人出去,不失为一种好法子。

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