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霸王的孽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2

分卷阅读102

    样的异乡人是不是容易招惹麻烦。桑鸽木叫她只管放心,亚弯的异国人比普莱城还多,王上对这些人也向来友善。

杨一善没了后顾之忧,便热情的邀桑鸽木同行,工钱还按照之前的一百二十文一日。反正不论什么时候回来,她们最后都是要经过普莱城的。她以为要费上一番口舌,不成想桑鸽木竟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大概是因为杨一善出手大方又十分好相处。他竟还兴致勃勃地开始规划起行程,沿途又加了一些城镇。

可还没等到他们出行,事情又出了变故。

刚出正月,榆达木就找上门来,他表情凝重,问杨一善要不要同他们一道去西芦湖避难。杨一善倒是吓了一跳,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

“焗国和你们昌国又要打起来了”。

杨一善心里一咯噔,“怎么打,在哪里打,现在情况如何?”,她一连串问了许多问题。

“焗国的元亲王同蒙将军一道带着七万人马已经往边城去了,这一仗是免不了。打败了还好,若是若是胜了,他们一路烧杀掠夺,普莱城同两国相交,定是少不了一场浩劫”。

“七万?”,杨一善有些心乱。她想起之前忠王的话来,他说年后要去石南城,定不会单去总是要带上兵马。那如今李盛岩手上到底还有多少人,上头有没有拨援军。焗国这次有备而来,想必是已经得了消息知道忠王不在。她越想心里越乱,连安国人都在为昌国的战败开始筹谋,这场仗不知到底有几分胜算。若是若是城破了,后果不堪设想。

“杨老板?你要不要和我们同去?”,榆达木又问了一声。

“要,多谢你前来告知。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我要准备些什么?”。杨一善思绪回到眼下,不论这场仗焗国是胜是败,都有可能顺路将普莱城洗劫一番。安国民穷兵弱,怕是抵挡不住。

行程很赶,榆达家打算后日一早就出发。榆达木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便不再这里多做耽搁。

杨一善赶紧去找了桑鸽木,同他取消了之前的计划。“你也带着家里人出去躲一躲吧”,杨一善劝道。

桑鸽木却摇了摇头。他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五岁,最小的还不会走路。他们家又没有马车,也没什么存银,指望两条腿能走到哪里去呢。“杨老板你尽管去吧,不用替我担心。去年不是也打了一场,焗国人被忠王打地落荒而逃,这次也一样”。他说着还朝杨一善笑了笑。

说来可笑,他一个安国人竟寄希望与昌国。

想来他们还不知道忠王已经去了石南成。杨一善犹豫了一番,还是没告诉他,她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她从袖口掏出了十两银子给他,“这个你拿着”。

桑鸽木有些愣住,家里还从没有过这么多存银。他连忙摆了摆手,不敢收。

“等到后面,假如形势不好你就赶紧带着家里人出去避一避。若是还同去年一样,等我回来的时候你再还我”。杨一善心里自是盼着李盛岩能打一场胜仗。边城有她的家,她的亲人,她的所有家财。她也希望,他能平安。

桑鸽木抖了抖嘴唇,到底还是收下了。“杨老板,你回来的时候一定来找我”。

杨一善笑笑,说了声‘好’。

江行赶着马车跟着榆达家的车队一起,外头的景色他已经没了看的兴致。榆达家也不是举家重迁,贵重的家财基本没带,奴仆也没带多少,主要是人出来了。

榆达芙蓉见杨一善忧心忡忡,开口劝道,“你也别太担心了,我们去年也去了西芦湖,过了十来天就回了。西芦湖现在正凉快,到了那我带你一道去湖心划船去啊”。

划船?杨一善想这真是一个心大的姑娘。

即便一遍遍告诉自己,那些事再想也不过徒劳,倒不如珍惜眼下时光,可杨一善再也没了之前闲适的心情。她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老是做些奇奇怪怪地梦。

连行五天,终于在第六天中午到了西芦湖。

西芦湖算是榆达的老家,榆达木的祖上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西芦既是一个大湖,也是一个小镇。西芦镇依水而生,住在此处的安国人田地不多,主要已打渔为生。榆达家在这里颇有威望,盖了好几处院子,还有些田庄。杨一善厚着脸皮住在了榆达家的一处别院。

她每天都会去同榆达木打听边城的战况,开始几日都还好,平平淡淡。可是过了六天,一月十三这日情况有了变化。榆达木说族里已经将普莱城的贵重东西往这边运了。前两日昌国以五万军对阵焗国的七万军,第一场就败了。且昌国主将是秦牧,副将忠王世子李盛岩,并不见忠王的影子。这时候大伙儿才知道,忠王带着另外的五万大军早就去了石南城,而石南城当下比边城还要危急。长狼国从海上一路烧杀过来,已经吞了与石南城相邻的雀石国。如今长狼国和昌国的水军正在沧海打地轰轰烈烈,忠王带军守着最后防线。那他是万不能回头援救边城。

“你们的世子留了五千人死守边城,说是只要这场仗没结束哪怕是他回来也不能开城门。想来想来他也没什么胜算”。榆达木把自己知道的都同杨一善说了。

杨一善咬着手来回踱步,她心慌地厉害。李盛岩这是他第二次带兵,他没有那么多经验,也没那么多兵马,这场仗他要如何打?边城若破,那昌国就打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这些都且不说,焗国人向来凶残,边城要真破了,里头的百姓就完了。想想吴量、年婶一家还有还有李盛岩杨一善就心口一疼。

这些日子杨一善和江行寝食难安。榆达芙蓉见他们这样怪难受的,便开解道,“杨老板,你们这样天天愁啊愁也没用啊。不如这样,我明日带你们去庙里拜拜佛吧”。

“镇上有庙?我这些日子怎么没看见?”。

“不在镇上,在湖上”。

杨一善这才知道西芦湖上还住着许多人家。榆达芙蓉说的庙在湖心的一座岛上。第二日一早,榆达芙蓉带着一名奴仆,再加上杨一善主仆四人包了一艘小船,悠悠荡荡地往湖心去了。

她们走的早,湖面上雾气蒙蒙。隐隐绰绰地,杨一善见前方好似好有个村庄,上头冒着的不知是雾气还是炊烟。

“芙蓉,前面是有人家吗?”。

“嗯,对啊。前面是水族的水木屋,那里住了几十户人家呢。等会儿你们就能见着了”。

杨一善倒是听说过安国的水族,据说他们常年住在水上,她很是好奇。过了两刻钟,雾气渐散,杨一善见到了湖面景致,极为震惊。

☆、好运气来了

在她们船的右侧,出现了一大片木屋,那些木屋竟是立在水上。屋子很整齐,一排排的,排与排之间有很宽的空隙,足够四艘小船并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