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六十年代美好生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0

分卷阅读190

    生意做得十分安稳,就连一向最疼女儿的沈商人,也感叹女儿比自己厉害,是个做生意的料。

徐二圆拿着破旧的麻布袋不可置信地除了梁家大门,站在偏僻的一角,她摸摸胸口,那里放着一大叠钱,是她从未见过的数目。

来之前她憧憬过无数次,当她自己赚了钱,要买个rou包子,自己吃半个,二姐吃半个,然后再给秋阳秋月一个。

要买桃酥,那油滋滋、香甜甜的味道,虽然只吃过一个,还是秋阳秋月给的,但她始终记得,记得它的味道,以及秋阳秋月不舍得神情。

她想着等她挣钱了,就给秋阳秋月和自己她们一人一个,还有二姐,甚至弟弟。

她想过许多,可是当她真正拿上钱,徐二圆心中唯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脱离父母的掌控。

以前她自己上工,没吃、没花父母多少。而今,她要挣很多钱,做自己的主,甚至做徐家一家的主。这样才能更好。

徐二圆观察四周,趁着没人的时候,把衣裳内兜的钱掏出来然后脱下袜子,把钱放进袜子里面。然后穿上鞋坚定地迈步离开。

七月份的时候刘建给谢灵寄来一封信,信中隐隐提到恢复高考的事情,但到底还没有落实。

信里的内容除了谢灵和徐锐看过之外,两人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只是谢灵翻看课本的时间越发的多,也越发的认真。

渐渐的,夏季的尾巴到来,经过一个暑假的疯玩,晒黑了不止一个度的从真、从诫重新背上书包上学。一个暑假都在设计衣服的秋阳秋月也终于在开学之前给小姨和姨父做了一身新衣服。

上衣是简单的白衬衫,不过两件衬衫都不是普通的有扣领,而是低口的圆领。

至于裤子则比较普通,常规的直筒裤,不过穿在谢灵和徐锐这样的衣服架子身上,也格外的好看。

为了不辜负两个闺女的心意,谢灵当天就把衣服穿上了。也就是在这么一天,隔了两个月没有来信的刘建又来了消息。

同时,寄来的还有一个重量不轻的大包裹。

谢灵摸着信封和包裹,隐隐有些预感,因为包裹不小,她和徐锐没有走大路,挑了偏僻的小路回到家。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

这个消息还没有传遍中国,但冬季的招生考试已经确定下来。希望你能认真准备考试。

我在京都也有几位老友,他们都是教育上有名的教授,为了家中子孙,几位老友出了一些试题。

我厚着脸皮各要了一份,希望你能认真看待。

……”

随后,谢灵打开包裹,之前她就发现包裹重量不轻,果然里面有不少书籍。

谢灵大致翻看了一下,刘建不仅给她准备了高中课本,还有一些课外书籍,说是课外,其实就是数学得参考书。

还有几张试卷,这个刘建在信中提到过,她摸着泛黄的试卷,这些试卷上漂亮优美的钢笔字体,谢灵在心里默默感谢对方一番。

之后,谢灵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复习上,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毕竟从几年前开始她就一直断断续续的翻书。

如今,在学习之余她也不会忽略家庭和事业。

随着环境的改变,运输公司反而更加忙碌,作为运输部的副主任徐锐现在越来越忙。

谢灵一边复习,一边照看家庭,还一边工作,看似忙碌,但是她从来都是井井有条。

尤其是对于医疗社、对于王芽的学习,她更加上心了。

也庆幸王芽虽然不算聪明,但勤奋踏实好学,一丝不苟的听取谢灵的教导。

谢灵看着逐渐成长起来的王芽,心里也十分高兴。

一个月后,一抹喧闹弥漫了平静的村子。

生产队的年轻人、知青们相继奔走宣告,正在地里干活的队员们对这些扔下活计往外跑的年轻人十分宽容。

毕竟,他们也是吃了一惊。

当有人念起上登载的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听着的所有人先是一愣,然后才是喜极而泣。

学习、高考对于她们这些知青,尤其是第二批、第三批……下乡的知青来说非常遥远。

而最早来到南理的知青也是喜极而泣,他们来到这里八年,从年少无知的十八岁到正当成熟的二十六岁,有人已经在这里安家生子,比如严晓丹和范一直,她们两个五年前年前结婚,已经有了一个四岁的儿子。

而今竟然还能听到高考的消息,不管是沉稳的余立,还是抱着孩子的范一直,都失去了平静,只是仅剩的理智阻止他们像疯子一样大喊。

生产队的老一辈看着晚辈们有些疯疯癫癫的样子,没有责怪,反而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谢灵一个月前已经知道消息,但当她看着众人兴奋地模样,还是弯了嘴角,为自己高兴,为南理的众人高兴,为年轻人高兴,为国家高兴。

这一日的狂欢过后,面临的就是此刻的现实。

知青们恢复理智后,不管有没有考上的把握,她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借书,准备复习,参加高考。

队里这些年受过知青教导的年轻人,则是犹犹豫豫。他们已经拿上了初中毕业证,也在可报名高考的范围之内,但心理上的不自信、家庭条件等束缚着她们。

还是王晋军带上生产队的干部们挨家挨户的对他们进行鼓励,然后在家里人的支持下,这些年轻人还是努力的开始复习。

队里的长辈们对于孩子参加高考还是非常支持的。如果考上了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所以,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家里人都全力支持她们。

不过,出于对费用的考虑,每家每户只能让一个孩子参加。为此,队里有些人家闹出不少矛盾。

后来,还是谢灵出面,劝他们。孩子想考就让她们考,万一考上了,比一个参加考试却考不上强。

不过,大家刚下定决心,就发现高中课本实在难找。知青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