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无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

分卷阅读55

    影。

卫微自赵如磨死后一直浑浑噩噩,有时候知道那人尚在,即使见不着面,心里到底有个念想,与阴阳永隔毕竟不一样。除了上一次在雪地里睡着了,卫微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这种变化就像温水煮青蛙,外人看不出来。他变得越来越了无生气了,虽然之前性子就很淡,但到底还是正常读书习字教书,但是现在,他记忆力衰退,通常是别人和他说了什么,他半天才反应过来是在和他说话。有些时候话说着说着就忘了上一句说了什么,正打算打水洗脸,结果走到地方却半天也想不起自己来这做什么。旁人看着,有下世的光景,可卫微还如此年轻,着实不应该。

卫微守着偌大的家财,本身又是不好强的性子,自然镇不住底下那些偷jian耍滑的,再加上卫员外与赵如磨相继离世,越发提不起打理庶务的心思,倒是便宜了那起子小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河间盛极一时的卫府似乎与遭遇火灾的许府一起衰落了。

荀域惦记着老残走时交代让他多照看卫微,一连几天没有看到他露面,于是去卫府看看。去卫府叩门,只有一个老头守着,说少爷今日一直没有出房门一步。虽然卫员外已经过世,按理说卫家没有比卫微辈分更高的,少爷这个称呼不合时宜,但是这些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卫家,也是看着卫微长大的,称少爷习惯了,一时改不了。

荀域进屋一看,卫微穿着不知多少天以前的衣物,休息时连外褂也不脱,就这么直直地躺着,不修边幅,要不是有一群忠心的老仆人收拾着,恐怕根本就不能见人。

荀域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人弄醒,看着卫微一副只愿意躺到天荒地老,疲惫地连一根手指头也不想动的样子,悠悠地叹道:“赵兄去了,你怎么不跟着去?”

熟睡的人突然面部抽搐,眉头紧缩,一时十分难看。眼皮抽搐半天,最终连睁开眼的力气也没有。

屋子里没有酒气,荀域知道这人不是宿醉不醒,伸手去推,再使劲摇,毫无反应。就在他想着要不要直接把人拽下去的时候,这人才悠悠转醒,睁着一双朦朦胧胧的眼睛,也不说话。

荀域心里不痛快,却说:“我今次前来,为的是赵兄离世许久,虽然没落个全尸,到底还存有一两块尸骨不是?寻思给赵兄做个衣冠冢,不知葬在何处比较合适?为此特地来与你商议,毕竟你们十几年的交情,说得不好听些,也不知道他是为谁死的。”说完特意瞅了瞅卫微的表情。

然而卫微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表情了,沉默了半天才声音沙哑地回答:“就葬在南山吧。”

荀域却像看见什么稀奇物什一样站起来端详了卫微半天,蓦地大笑起来。卫微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只是迷茫地看着。

荀域笑罢,指着卫微道:“也不知道老赵瞎了哪只眼,看上你这么个东西!你倒还真以为他死了?实话说,我半个字也不信。老赵的性子烈,宁折勿弯,为了反将敌人一军堵上自己的性命,很像他做的事。但是,他只是性子拗些,又不蠢!况且你还好好地在这儿呢!”言下之意是他又不蠢,瞒过众人的眼就是,犯得着赔上自己的性命吗?更何况你还好好地活在这,他怎么舍得寻死?但是这话露骨,荀域也没说出来,只点到为止。

卫微如梦初醒,听见荀域继续说:“真是个榆木脑袋,我和他多少交情?我都能看清的事,你反倒深信不疑?他走之前不会什么都不留下的,我是不知道,但他肯定会和你说。你好好想一想老赵之前都和你说了些什么。”见卫微仍旧懵懂,但自己提点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人有什么醒悟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一说完拍拍手走了。边走边想:世人不是眼瞎,就是心瞎,真是奇了怪了。

卫微听了荀域的话,如在梦中,等反应过来,荀域早已没影了,天也黑了。但是他苦苦思索,却什么线索也没有,越着急,脑子里越是一片空白。

不知被记忆中的什么刺激到了,赶紧去用冷水洗了把脸,似乎更清醒了些,但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临别前的那次碰面,赵如磨根本就不愿意交流,只是让自己走。再想想,似乎能更清醒地回想起赵如磨那会儿说话的顺序,每一句的语气,以及当初没有注意到的深意,他突然能够更清楚地明白老赵当时的心情,临死之前无话可说的心情,但是还是一无所获。

卫微就这样躺在床上一直想,想到深夜时突然大叫一声弹了起来,像得了哮喘一样翻箱倒柜,哆哆嗦嗦地终于在桌脚下找到了当初老残留下的锦囊,红底青线。卫微感觉自己的心跳到嗓子眼里,打开锦囊,发现里面有一张纸。突然有一种决定生死的时刻到了的感觉,深吸了一口气,半晌才颤抖着举起来就着月光看,纸上写着两个字:

可待。

第40章

可待。

之后卫微总算找到继续生活的念想,每日也不浑浑噩噩,而是开始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包括:作画,写诗,唱曲,意图转移注意力。

找来崔白、张择端的与黄公望的的仿本每天对着看,看完以后临摹。本没指望能临摹出什么样来,只是聊以度日。天气晴好的时候也拿出画板出门写生,河边垂柳依依,虽然老是画不像但是乡野景致也颇有一番意味,只是寻常时没有注意到罢了。

卫微找出、等来读,中说,作诗此事,需要熟记韵脚,先有王摩诘的百首五律烂熟于心,再有杜工部的一百首七律,再读一百首渔洋七绝,再论作诗。卫微翻到这里,只是苦笑,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不知得多久才能小有所成。虽然抱怨,但到底拿了摩诘的诗集来读。翻了几页就叹息地合上,只因他突然想起死了的那个说过,摩诘五绝中写的最妙的当属,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果然如此。

过了几天,拿了来读。读李义山著名的无题诗,“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一寸相思一寸灰”以及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的。辞藻华丽,却是出了名的晦涩难懂,卫微最爱此篇,字词注释什么的都是翻过很多次的,然而这些并没能帮助他理解结句。

那一日清晨,卫微对照着李义山生平再读。

大历年间,李商隐少年失怙,来到京师令狐楚门下客居,结识令狐楚之子,八郎。

后八郎参加科举及第,义山全程陪同,二人情谊可见一斑。义山心思细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