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女配逆袭记[快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0

分卷阅读240

    ,他们也心甘情愿。有些是清官,可是为人迂腐,在地方也没有什么建树,不能真正帮助百姓,其实百姓也不会多么拥戴他们。印象也就比贪官好些。

周玉兰站在一个大炉子边,亲自施粥,这边排队的都是妇女孩子,周玉兰温声细语,还带着一些魅惑,可以抚慰人心。

县衙里面都装满粮食,都是之前从周玉兰的庄子上还有各大户人家收来的粮食。

“大娘,小心烫着,端稳咯。”

“谢谢夫人,善心的夫人。”老大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浓稠糙米粥,不停的弯腰感谢,没办法,只好放下手里的铁瓢。过去扶起老大娘,“大娘,喝完粥,过去那边打碗预防瘟疫的凉茶喝,喝了是不会生病的。您老肯定也能猜到,大涝之后必有瘟疫,记住了吗?”

“记住啦,谢谢善心的夫人。”

每一位灾民都要过去喝一碗预防瘟疫的凉茶。青山县下面的每一户农家还有镇上以及县城的每一个人都要喝预防瘟疫的凉茶,中药不够,周玉兰只能在中药材上面滴上药剂。煮中药材的时候,药剂也会发挥功效,每一处村落发放的中药材都是很有限的。这样才能确保青山县没有一个感染瘟疫的人。

青山县基本村村都有两处比较深水井,从洪水开始涨开始,村里已经没有人挑河水用。都是用的井水。这样才能确保最大限度的保证不会感染瘟疫。

这些在早就在各村已经宣传,和讲过。洪水来的时候,又反复交待过。

洪水在十天过后,才缓慢退去,到处都是洪水带来的淤泥和一些已经发臭的牲畜家禽还有一些烂木头和已经泡散的家具。

太阳高悬,各处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只是青山县多了很多不愿意走的灾民。

一封加急的奏折千里迢迢的送往京城,到处都是百废待兴。即使洪水退去,可是瘟疫接憧而来,皇帝急啊,烦啊。在金銮殿上差点就要泼妇骂街。

“朕看着各处的加急奏折,很是揪心。刚刚经历过洪水,百姓损失惨重,现在又是接憧而来的瘟疫。各位爱卿,可否有什么良策?”

皇帝已经急的白发都冒了出来,可是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的都不敢吭声。他们能有什么良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瘟疫是大夫才懂的事情,镇远侯和忠国公早就接到王涵之的信件,在洪水阻断道路之前,信件就已经送到了京城。之后两家人都开始收集治疗瘟疫和预防瘟疫的药材。

北方是阴雨绵绵,还好没有很大的洪水。

镇远侯和忠国公,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周围的其余同僚们,他们一起站立出来。特别是镇远侯手里还拿着一封刚收到的奏本,是四女婿让人送来的。

“皇上,微臣有事禀奏。”

“哦,两位爱卿可是有什么办法治疗瘟疫。”

镇远侯从袖中拿出来一本奏本,“秉皇上,微臣手里有一本从青山县送来的奏本。请皇上阅览……”

一边的小太监接过镇远侯手里的奏本,递给章公公,再到皇帝手里。皇帝仔细看过奏本以后,露出久违的微笑,“好,好,好,周爱卿有位好女婿。”

镇远侯立即符合皇帝:“微臣恭喜皇上有位好臣子。”

“哈哈,对对对,朕有个能干的好臣子。同喜……”

这时镇远侯看了忠国公一眼,忠国公立即明白,上前一步,“微臣有事启奏。”

“刘爱卿,说。”

忠国公上前一步,说了和镇远侯府,接到王涵之的信件开始,就一直在收集药材。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有瘟疫发生,自家人也不敢声张,怕被人说是危言耸听。一直在周边还有稍远一点的地方,收集一些药材,现在他和镇远侯在看到青山县王涵之的来信,才知道瘟疫真的来了,还有蔓延开来了。

他们决定捐献之前收集的药材,任凭皇上安排。

忠国公说的时候,不少大臣都在心里嘀咕,知道,怎么不事先说出来。现在在最需要的时候说出来,还不是想刷皇帝的好感,狡猾的老狐狸。

作者有话要说:  知道沅江的小天使们不要猜,山取名废,胡乱取的,别的故事也可能用到湘江,香江……也可能用到东海,渤海……,与现实中的,没有一丝关系。

第164章玄幻奇幻女配逆袭记[快穿]

皇帝当然也明白,不过还是很高兴,人家不说不愿意捐献药材,他也不回去查,也不一定会知道。现在愿意捐献,这是好事。是好事就得宣传,赏赐。让其余的一些榆木疙瘩也知道,即使抱有小心思,只要是好事,还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就值得赏赐。

王涵之呈上的两种药方,一种预防瘟疫的,一种治疗瘟疫的。王涵之还说了让皇帝可以公布这些药方在民间。让百姓以后在自家可以储备几份药材,这些都不是名贵药材,山上就可以找到。他还附上了插图,这样可以让百姓辨别。

奏本也简单说了,药方是他看杂书时发现的,一页纸夹在杂书中。这些也要说明,免得皇帝到时候起疑心,闹什么幺蛾子。

当天一道道的指示飞向各个受灾的地方,忠国公和镇远侯两家的世子也作为钦差大臣,各处赈灾,还有代天子巡视。

这可是好差事,也是坏差事,好的是办好差事,直接入了皇帝的青眼。以后可是有莫大的好处。

远在青山县的王涵之,被皇帝牢牢的记在心里,赏赐是大大滴。

中州的知府方焕不知道接触了什么人,也感染了瘟疫,上次的奏本原本是要先递给他的。可是王涵之知道他感染了瘟疫,只能把奏本快马加鞭送到岳父手里。自己赶赴府城,送上治瘟疫的药。

没有停留,送上药,看着方知府服下一剂以后,他才返回。好在不远,要不他真的要累死。青山县还一摊子事情。

转眼又是两年,青山县现在是旧貌换新颜。这里的人们,比周围县的百姓富裕很多。茅草房基本不见了,大部分都是厚厚的土砖房,屋顶也换上了灰瓦。这里的人们基本都会自己烧砖制瓦。土砖和青砖,红砖,灰瓦,这些每个村的村民都会,这些手艺,都是王涵之组织村民们学习的。

只要他们勤奋一些,一大家子在空闲时,自己烧制砖瓦,以后就不用再住危险重重的茅草屋。家家户户都能自己盖一个冬天里面在屋子里面烧的大火炉。可以加高温度,烧制砖瓦。这是周玉兰从现代六十年代学会的。屋子里面暖烘烘的,又能烧制砖瓦,一举多得。只是冬天不能舒舒服服的猫冬,要劳动罢了。一个冬天能烧制不少的砖瓦出来。

相信再过几年,这里到处都是青砖黛瓦房,百姓的生活也会好很多。住的舒适和安全了,干活都有劲儿。

到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