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女配逆袭记[快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3

分卷阅读63

    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丈夫郑淮山,也是一位退伍军人,我左边的是我家的小公主郑芸,右边的是我家的小小男子汉郑凯。”

她知道自家两个孩子多大,三叔是知道的,这些年几位从事隐秘战线的同志向上面申请以后,给她一家照过相片,她知道是带到港岛去的,大家心知肚明。

“三爷爷好(三叔好)。”两个孩子脆声声对着赵伟华喊了一声三爷爷,赵伟华激动的热泪盈眶,这些年能让他交心的人很少,能让他放在心里的那是更少。这一家子就是他放在心里的人,起初他对周玉兰是爱屋及乌,后面见面以后人家孩子不但没有对他提要求,还悄悄的劝他不要回去内地,现在不是好时候。国内派她到港岛是干什么的,双方都很清楚,可是人家还是悄悄告诉他,不要回去。

后面送的东西,他不是傻子,知道都是好东西,这孩子的所做让他知道,人家是把他放在心上的,是在乎他的。

“好好好,我也是爷爷了,真好,回家真好!”

是啊,回家真好!漂泊的游子回家了。

。。。。。。。。。。。

番外

改革的春风,已经吹响华夏大地,可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观望,不敢轻易的尝试,还有百分之十的人,一部分是胆子大,不安分于现在工作生活状态,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生计所迫,被迫尝试。

本身拥有很多财富的周玉兰,没有经商致富的想法,她在国外持有的庄园,房产,店铺还有一些大公司的股份,足够她家几代人吃穿不愁的,甚至还可以笑傲后世的很多大富豪。

世界上还有极少数的一些人是隐形富豪,从不亮于人前。最是低调不过的。

周玉兰也有人生追求和抱负,她几年前局势稍好一些,她就调到市委去工作,这里可以发挥她的能力,工作变得忙碌起来,回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变少了很多,家里的孩子现在都是赵伟华在管,孩子们从小习武,家里的地方又大,赵伟华只要孩子们在家,每天都要看着他们习武,对于学习,虽然很重视,但更注重一些品格上的培养。

踩着高跟鞋,周玉兰一身的职业装,走路也是风风火火的,后面跟着下属,还在报告今天的行程:“秘书长,这些都是您今天的行程,您看看。”

周玉兰接过行程表认真的看了看,点点头,然后才说:“小杨,今天市政那边一个协商会议,你帮我去开,我们不需要发表意见,但是会议记录全部要做好,我到时要看的。”

“好的。”

小杨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才工作两年,因为是女孩,跟着她比较方便,周玉兰一直把她带在身边工作。

现在小杨的工作节奏勉强能跟上她的节奏,坐在车里,周玉兰闭上眼睛,抓紧时间休息,她最近真的很累,工作千头万绪。现在不必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这时很多的人见到极少数的人真的富了起来,也蠢蠢欲动。还有国外的华侨以及一些国际友人也来华夏办公司,开厂。

冲击了许多国营厂,也有原本就年年亏损的厂,更是揭不开锅,曾经骄傲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过的苦哈哈,这些事都是需要处理的。

这个时候很多人空手套白狼,套走了不少国营工厂,也套走了国家资产。如果这些人套走国家资产之后,以后能好好经营,让工人们生计有着落,倒也罢。可是很多人并不是这样做的,甚至转手就卖掉了这些资产,转手得到第一桶金。就此开始发家之旅。

只要经她手的,就不可能让这些人这么做。

等下要去和纺织厂开会,最近纺织厂闹的很厉害,上面都知道了,最上面也关注着这事。书/记派她过来和工人一起开会协商。

协商会议开始过半,可是还是没有一点的进展,周玉兰开始一直没有说话,认真的听工人代表们的意见,一一记录了下来,至于要空手套白狼的人,就是纺织厂的原采购科科长葛涛,他一直在画大饼,她不相信他能做到,日后这厂要是归了他,做不到谁能拿他怎样。

周玉兰手指不经意的旋转手里的钢笔,眼神犀利的注视着葛涛,片刻之后,葛涛吓的全身都在冒汗,一直听说过,周秘书长绝对是女强人,公正不阿,但是又很会处理事情,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只有他自己知道,就是怕被周秘书长拦住。

“好了,双方的意见,我也知道了,我想问问我们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给别人打工好还是给自己工作好。”

一位工人代表站起来脱口而出:“秘书长,当然是给我们自己工作好,谁不想做自己的主人。”看这人文质彬彬的,一看应该是知识分子。

“那好,我带来了一个评估小组,这些人都是商业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还有纺织业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教授组成的评估小组。让他们评估你们厂的资产,等到评估出来,给你们一个工人自己当家做主的方案,给别人打工,你们一辈子都是打工的命,要知道工字不出头。打工一辈子都难以出头,现在和七八年前的大锅饭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已经开始想经济型社会转变,这些转变就是你们谁是社会的弄潮儿谁就能站在潮头上。

葛科长,我也知道你的打算,我就不在这里说破,我希望未来在纺织厂的整组方案中,你能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暗地里扇阴火。”

最后警告的话,让葛涛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知道自己打的注意。

周玉兰从几年前就申请了评估小组,这一组的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每次有任务都是提前通知的,看哪些人有时间,再组成队的。

能如实的评估国有资产,她经手的资产从未流失过,厂房地产机器,办公桌椅还有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只能租给工人们,不是一个人承包,而是承包给还没有退休,又愿意晨承包的大部分工人们。帮他们找好管理人员,销路政府帮着找,但是质量一定要好,还有产品要创新,这些也是求助专家们,只要他们能帮着创新,创新的产品可以给专家分红,或者给钱一次性买断。

她的这份创新,留住了国有资产,让揭不开锅的工人们有了新的事业。

这几年她不知道处理了多少次这样的情况,她的工作效率很高。

几年以后,她的事业再进一步,职位再升了升,有更大的平台发挥她的能力和抱负。对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林场,她也是多次过去,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林场的很多老职工还记得她,特别是先锋队的成员们,她们谁也没有想到,周玉兰能走到这么高的位置,回想多年前,谁又能想到,即使是当初找茬的那位,即使她也离开了林场,到了别的工作岗位,每次在电视上面看到那位风采依旧的故人,她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