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老身聊发少年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4

分卷阅读554

    怜。

当皇帝当了这么多年,到后来敢放兵权的大臣就这么一个。

三个孩子谈话间很快就回了主屋,脸上尤有泪痕的方氏抱着女儿李湄,正坐在顾卿身边,等着几个孩子回返。

顾卿也不啰嗦,开门见山的就把自己领会到的意思和几个孩子说了一遍,然后很光棍的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锐将叔父贸然回京后可能引起的后果预测了一遍,包括若是各路前来救援的兵马互相有矛盾会不会不能齐心、各地调配的补给在分配上若是不同,分配之人能不能压服这些兵马、期间若是涿县一破,到底谁来主持大局等等等等。

他叔父虽然不是带兵的武将,可是他如今就是前线那么多兵将的主心骨。所有人都知道兵部尚书在那里,朝廷就不会轻忽居庸关,若是换了个分量不足的人去,也许他们就以为朝廷已经不管幽州了。

可整个朝中,除了他叔叔,还能有哪个大臣比他更有分量?总不能让当朝宰相的晋国公大人去吧?

他是倾向于先瞒着,若是奶奶身体真的恶化,再去请叔叔回来。若是祖母不似太医和张玄说的,还能再活个几年呢?

最后的想法,其实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愿望。

他最希望的是张玄和太医都搞错了。

李铭则是犹犹豫豫,一下子觉得哥哥说得对,一下子又觉得这样不好。他学了一肚子礼义廉耻,君君臣臣,家国天下,可没有一条告诉他,若是遇到这种事情,到底该怎么办。

“我觉得……我爹能处理好两边的。”李铭对父亲的盲目信任占了上风,“爹不是个莽撞激进的人,也不会视国家大事为无物。知道奶奶的事,爹也许会很难过,但却不会因为这个而让前线将士陷入危险之中。不如,让爹自己决定吧。”

李铭说完后觉得有些心虚,扭头看了自家娘亲一眼,拉自己娘做同盟。“娘,你觉得呢?”

方氏最了解自己的丈夫,他其实是个没什么野心也没什么动力的人,在君臣之道上也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愚忠”,若是自家婆婆真的病重,他说不定真是丢下战事就往家赶。

可这种话不能在小孩子们面前说,若是说出去了,丢了丈夫的脸和在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不说,传出去了,反倒给丈夫惹祸。

所以她只能在儿子期盼的眼神里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你爹会有决断的。我们……我们只管照实说就是。”

李铭听到母亲支持他的想法,高兴地露出了笑容。

“那就这么定了吧。过几日太医来诊平安脉,我问问他我现在身体如何。张道长说我还有三个月的命,现在战局也不稳,等前方局势稍定,我们再传信过去。”顾卿皱了皱眉,“就是皇帝陛下不想让我们告诉茂儿我的情况,怕是信也送不出去。”

通过驿站走,总是要露陷的。

到时候皇帝一生气,好嘛,我都和你们吩咐了该怎么做了,你们居然还敢偷偷送信,看我不给你们穿小鞋!

那可好郁闷的。

“这个交给孙儿办吧。”李锐眯了眯眼,“我去找吴老先生,走他的路子送信去居庸关。”

他叔叔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家中情报却是没断的。

他叔叔离开前曾经告诉过他,若是家里有紧急的事情,可以去平康里的妓馆找吴玉舟,然后送信去居庸关。

就是要去妓馆……

童子鸡李锐陷入了深深的忐忑之中。

几日后,半月诊脉一次的太医们又如约前来,在诊过顾卿的平安脉以后,顾卿问他们自己看起来还能活多久。

这些太医各个都是人精,一下子说保养的好几年也是有的,一下子又说夏天天热,还是多注意点,免得晕厥。

顾卿和他们绕了半天,被满头满脑的中医术语弄的头昏脑涨,最后也索性不问了。

哼,还是中医呢,都抵不上搞封建迷信的小道长说的明白!

这些太医并不是诊不出来,而是怕诊出来的结果说给这位老太君听,会吓到她。

等方氏和李锐送太医出去,这几位太医才如实已告,血脉已经阻滞的很严重了,最好不要让她受惊吓,也不要食油腻之物,因为脉相看起来实在太糟糕了。

方氏和李锐之前虽然听家里老太太说过自己不到百日之寿,但他们毕竟还是觉得道家的话有些玄乎,更相信太医的,可如今太医也说不大好了,他们这才真正的觉得老太太怕是难逃此劫了。

此后几天,顾卿开始积极的邀请各方的亲朋好友来家里。

她喜欢孙英家的小姑娘孙燕妮,有意撮合两个孩子的婚事,所以便想说服了方氏,让方氏邀请孙家的孩子来家里看望她。

她如今昏睡的时候渐长,一天也见不到一个人,顾卿怕自己哪一天就全瘫了,所以想在前面接待的客人,都是可以把家里的大事办了的客人。

李铭今年十二岁,孙燕妮也才十岁,就算她死了,守完孝三年,两个孩子也还小,这不成问题。

倒是张家那位小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若是再等锐儿守孝守完三年那就二十了,不知道可会怨她。

看起来是个“心胸”开阔的,应该不会吧?

二十岁结婚其实最好,生孩子什么的不容易出现危险,心智身体都已经发育成熟。

只可惜这时代没人能听她的建议。

她可怜的小亲亲哟,以后不会十四五岁就嫁了吧?

看不到她穿红嫁衣,真是好遗憾啊。

方氏其实心里并不觉得孙家是个好亲事。

她儿子以后一定是信国公,因为李锐的前程要落在太子那里封赏,她自己出身不高,在交往圈里就吃尽了苦头,不想以后找个媳妇回来,也和她一般被人觉得配不得信国公夫人这个位子。

但家中老太太看人极准,她打听了好几个交好的人家,都对孙燕妮这个孩子赞不绝口,说是性格极好,而且很通情达理。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被这么多人夸奖,那就一定是有过人的地方。

江南孙家早就破落,和陆家不同,孙家在破落的时候就分为了好几支,各自发展。兵部侍郎孙英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后代,也就是三国时期孙权留下的后裔。就郡望和门第上来说,确实是不差,不然当年赵老将军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但孙家在西胡乱华的时候早已破败,如今只能说是个没落贵族,这一支也就孙英坐到兵部侍郎,算是最高的了。

而孙家分出来的另外一支一直跟着江南陆家混,那年江南大水,几乎是到了覆灭的边缘,更是落魄至极。

方氏为人父母,总觉得自家孩子配得上更好的,像是江家、齐家、刘家那般的大世族。即使不是大世族,朝中也有不少勋贵家世比这位孙英要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