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老身聊发少年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1

分卷阅读321

    黑。

“太夫人,德阳郡主是当今圣上的meimei,早年下嫁与开国功臣熊宁之子熊乐为妻。她家和我家没有怎么走动过,但郡主府上的‘芳菲苑’有很有名,以前京中的贵妇和闺秀们经常去园子里赴花会,她地位又尊崇,很受贵妇们的尊敬。”

孙嬷嬷在府中呆的久,以前又是李蒙书房里伺候过的丫头,和大奶奶的丫头经常闲谈,所以对此还有所了解,便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奶奶,德阳郡主的独子如今和我一样是大皇子殿下的伴读。我们如今几乎是同进同出的……”李锐怕祖母不知道这层干系,连忙准备把自己知道的德阳郡主府的情况和祖母说一说。

‘原来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拉队友来了’。

顾卿点了点头。

“你说说看。”

这位德阳郡主今年三十多岁,喜欢交际,熊家那位娶了德阳郡主的仪宾是个喜欢游山玩水的,夫妻二人都性子和善,伉俪情深,所以过的也算舒心,他们夫妻俩一直相敬相爱,在京城的众多家眷中也都传为佳话。

这位叫做熊乐的仪宾不负他的名字,喜欢园林草木之乐,家中园子被打理的十分精奇,又有四时花木争奇斗艳,人人见了都会赞叹。

而好热闹的德阳郡主每次花期一到就会呼朋引伴。她交游广阔,结交的贵妇不拘勋贵世族,但都是显贵门第,若没有收过她的花会帖子,都不敢说自己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人家。

“花嬷嬷,我们家收过她家的帖子吗?”顾卿使劲想,也没想起以前收过她家的帖子。

这么有名的郡主,若是有帖子,她应该有印象的。

“没有。不过没有也是正常的。”花嬷嬷回到。

咦?正常?

难道说,德阳郡主觉得他们家是泥腿子出身,配不上上她家的花会?

顾卿带着一肚子疑问,叫了那德阳郡主府的家人前来。

邱老太君不识字的事情整个大楚的官宦人家都知道,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邱老太君这几年已经识字,而且也能书写。

但这位和她没有过什么来往的德阳郡主显然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她派来了一个家人。

郡主身边的贴身之人都是昔日宫中的宫人,虽说是奴仆,却不能怠慢。这婆子也没有如同以前那些传信来的下人一般一进门就给顾卿磕头,而是略微弯了弯腰,和顾卿行了礼,就把来意说了个清楚。

原来,德阳郡主府里“芳菲苑”的桂花开了,所以德阳郡主起了兴致,邀了各家女眷去赏桂花,饮桂花酒,吃桂花宴。帖子里有说到如今两家的孩子已经成了同学,希望以后能多加走动的愿望。

最后,这婆子居然隐晦的点出了陆家小姐陆珺也已经应了约的消息。

顾卿自从上次听闻了李锐那番自暴自弃的话,便知道这个孩子已经到了会好奇未婚妻的年纪。她本就经过花嬷嬷的劝说,准备在方氏不能出面的时候出去交际,现在德阳郡主伸出了橄榄枝,她自然是要勇敢的踏出这一步的。

“回去告诉你们家郡主,老身定会赴约。只是老身一个老太太,怕是让众多小姐夫人们觉得无趣……”

“邱老太君这话说的,各府老太君也都曾去过的。谁说只准年轻姑娘爱热闹,就不许老太君们喜欢花了!”这嬷嬷也是个爽利的,得了顾卿的准信,立刻喜滋滋地回话。“太夫人许久没出门了,自然是不知道现在京城四处都在称赞您的贤名呢!听到你们去,她们只有高兴的份儿!”

无论是什么人,听了这样的话都会舒坦。所以顾卿也笑了起来。

“你既然都这么说了,老身自然更要去了。”顾卿接了帖子应了约,便叫香云送她出去。

香云一路把这婆子送出了垂花门,又趁无人的时候塞了一个银角子给她。

那嬷嬷不是个见钱眼开眼皮浅的,没有来接,连忙推辞。

“这怎么使得!”

“给嬷嬷吃酒,嬷嬷跑一趟也不容易,快不要推辞了。”香云做惯了这些事,做起来十分自然,脸上表情既不太过热情,也没有一丝敷衍。

那嬷嬷随便推了几下,也就收下了。

“嬷嬷可知那陆家小姐是由哪位女眷陪同前来?”

“是陆家的大奶奶。”

陆家大奶奶,那就是陆珺的大嫂了。

香云知道了消息,将这婆子送走,返身回屋去报。

持云院里,顾卿正在逗弄孙子。

“你不总觉得人家姑娘不待见你么,半个月后奶奶去替你看看,若是长得难看脾气又差,你也别觉得难过了,这亲事没成反倒是好事……”

“奶奶,孙儿都说了,孙儿没觉得难过!”李锐开始后悔曾经跑到持云院来埋怨过的事情了,奶奶自己还说不要乱开玩笑,她就可以随便说!

这是怕是要被奶奶笑上一辈子!

快看,快看!旁边的丫头们都已经转过身子开始偷笑了。

李锐悲愤欲绝。

“话说,为什么这位是皇帝陛下的meimei,却只是个郡主?不应该是公主吗?”顾卿疑惑不解地看了手中的帖子一眼。

“咦,奶奶,你这都不记得了吗?这还和我们府上有关系呢!”

“和我们府上有关系?”顾卿翻了翻老太太的回忆,使劲联想。

片刻后,她总算找到了缘由。

难怪她没有接过这家的帖子,难怪花嬷嬷说“没有也是正常的”。

原来是这样。

说起来,还德阳郡主只是个郡主,还真和信国公府有关系。这要牵扯到一桩旧事来。

当年岐阳王造反,不但自己造反了,还拉了当今这位圣上两位异母的弟弟。那时圣上还是太子,这两位弟弟和他差不了多大,却一直在受打压,还被送到偏远的地方就藩,心中便起了不臣之心。

老国公受了圣命,重整了旗鼓带兵出征,终于平了乱。结局是岐阳王自杀,两位皇子也被压回了京里。

先皇当年极为震怒,连杀了他们以儆效尤的心都有,在朝堂上几次提出要把两位皇子赐死,都被老国公打住了。

这些孩子都是老国公看着长大的,如今落到如此下场,总是有些不忍。

德阳公主楚娴乃是这两位造反皇子的同胞姐妹,三人是一母所生,感情甚笃。为了保住兄弟的性命,她穿着麻衣素服进宫,上表请求削去自己的公主之位,希望以此换取两位弟兄能够活命的机会。

削去公主,表示自愿成为庶人,她此举是表明他们这一支同胞情愿被贬为庶人而保存性命的决心。

成为庶民以后再无皇室身份,连皇室的身份都没有了,也就无所谓争夺储位了。

先皇却对此置之不理,还痛斥德阳公主荒诞无稽。两位皇子的母亲石淑妃在后宫中绝望自尽,德阳公主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