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老身聊发少年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9

分卷阅读289

    所难,有失孝道,更是难过。

原来并不是人人都和他一样想着能出府独立的,他心中一口气一下子xiele下去,今日里自然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

但面对朋友的好意,他也只能拱拱手,感激的开口:“诸位的好意,李钧心领了。若是能蒙两位吉言外放为官,李钧必请两位喝酒!”

“得了吧,谁敢和你李千盏喝酒!”

自那次云梦阁宴会过后,李钧“李千盏”的名声不胫而走。

“呵呵,我又不灌你们……”

李钧倒是想外放,可他这个成绩,肯定是不能进入一甲直接获得任官的资格的,若是排名靠后,过了吏选后在哪里任职,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可是要让他向堂叔开口求个方便,他又开不了口去。

几十个贡生在宣明殿外等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有一礼官出殿领着这些贡生入殿。

齐邵等人连忙整整衣冠,跟着那礼官后面进入。

宣明殿里金砖铺地,光可鉴人,殿内已经设了许多席座,最上方摆着一座盘龙金漆宝座,上面坐着穿着龙袍的楚睿。

皇帝下首也设了席,席中坐着十来个大臣,任着兵部尚书的李茂也在其中。

这些贡生进了殿内,不敢抬头,先对皇帝参拜后,才有礼部的司考官唱名,然后散卷。

等这些司考官当着皇帝的面散完了卷子,贡生们按照唱名的顺序一个个进入各自的坐席,他们将在这里做完皇帝所出的时务策,然后交由各位大臣传阅,大臣们按“○”、“△”、“√”和“×”四等来阅卷,选圆圈最多的十张卷子进呈皇帝,进行最后的御批。

这种气氛本来就比较容易紧张,李钧坐在比较中间的位置,看两边都是人,顿时觉得有些压抑。

但他看了一眼最前面的齐邵,正前方就是皇帝的注视,然后是众位大臣对他审视的目光,想来齐邵更加难受,也就在心里对自己自嘲一番。

坐在这么靠后的位置居然还觉得紧张,想想人家!

他低下头看卷子的题目。

卷子的抬头上写着“边夷”二个大字,在下面,是几百字的题目和为了给贡生们做时务策的留白。

李钧不由得抬起头来看看堂叔李茂,再看看题目。

咦?边夷?

☆、第113章殿试排名

对于楚睿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边关。

先是北面的定北军出现了纰漏,镇北将军袁羲回京认罪,北军大将王泰和带着上万部队叛逃出关。

若说关外没有接应的地方,说什么他也不信。一万多人的补给和生存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满足的,而且在关外苦寒之地出现这一万多人,就算是再好客的牧民也得避其锋芒,若是他们要在关外做了什么孽,这就是逼着这些胡人仇恨汉人的形势。

北胡虽然没有西胡强大,但北胡部族众多,性格又坚韧,若真拧成了一股绳,对刚刚平定天下的大楚发出攻击,也将会是一场打击。

相对而言,隐户、世族对其他派系的倾轧、后宫里世家子独大的局面等等,虽然也是顽疾,但却还有时间慢慢除去弊病,不至于像胡人这般发作起来又快又急。

所以楚睿殿试的题目定为“边夷”,自然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

在场的这么多贡生里,国子监的学生们是最快想到陛下对于边关的顾虑的。此题虽然指的是“边夷”,实际上问政的是“边关”。他们有许多人都听过张玄对于关外大寒的猜测,再联系到马上就要进京的镇北将军袁羲,也就能紧扣题目,立刻写出策论来。

这便是进入国子监的好处。进入国子监,并不代表能在里面得到多么高深的知识,但是国子监里有众多官宦子弟,长期信息共享,再加上博士大儒们也经常会拿一些朝堂上的案例作为时务策的题目来说,眼界是要比一般的举子们要开阔的多的。

也有许多没有领会意思的贡生开始洋洋洒洒的写如何要教化边夷,如何让他们学会礼仪等等;还有些立意大胆的,居然还写出“虽远必诛”这样的话的。

待所有人做完卷子,再检查一遍,将卷子交上去后,六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鸿胪寺卿八位阅卷官一一传阅卷子,对觉得满意的卷子进行批阅。

在这么多贡生中,齐邵写的最精彩,李钧写的最务实。

齐邵上升到的是“势”的高度,从边关的形势说起,又说到如何以“夷”制“夷”,他甚至洞悉了朝廷允许边关购买胡人奴隶做劳动力的理由,提出了此策的诸多隐患和解决的建议等等,直看得几位阅卷官拍案叫绝。

能够见微知著的不少,可是能提出好几种解决方法来供人选择的下官,无疑是最让上官满意的。

六部几位主事都已经想要上奏皇帝,求圣上破格录用齐邵,不要将他丢到翰林院里磨练了。若是他能入六部直接做个七品,谁能抢到他,谁未来几年就多了新的左膀右臂。

而李钧的时务策做的最直白,也最务实。他从自己在叔父家中遇见的羯人说起,再说到他们的观念与习惯,以及如何对待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他举了羯人的例子,说明胡人一旦归化,也可以帮助大楚做出许多贡献。而无论汉胡,只要能填饱肚子、不受欺压,都是盼望和平的云云。

李钧其实早就已经被鸿胪寺卿给看上了,当初在考场外,他就已经派人细细的打听了他的身份。鸿胪寺掌管外交和诸夷的朝贡送迎之事,虽不是什么显要衙门,但如今圣上有开放胡市进行互市的意思,鸿胪寺也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这位鸿胪寺卿在考场外见了李钧仗义执言之事,觉得此子性格温厚,又不乏怜悯仗义之心,最适合在圣上新立的藩司“都亭驿”任职,和互市的胡人们打交道。

在得知他正是将胡人带回京城的信国公李茂的堂侄,而且又非嫡子的时候,这位鸿胪寺卿叹了一声天意。

原本他听闻这个人是信国公府的堂侄时,已经不报希望了,此人若门第显赫,托了叔父的关系,怎么也不会看的上这偏院地方的七品小官儿。

可再听说他只是庶子,而且此届春闱李茂也没有为他跑过任何关系,这位鸿胪寺卿又升起了希望。

再听说此人的外号叫“李千盏”,鸿胪寺卿更是喜的不住偷笑。他们这一群鸿胪寺的官员最怕就是和外邦的使者喝酒,可是和这些人打交道,不喝酒又不行。就像这次羯人进京,他们设筵款待,鸿胪寺上下陪酒的官员吏员共十四个人,喝醉了十二个,还有两个是半途离席跑了的,现在想想,还觉得有些后怕。

有了此人在鸿胪寺,岂不是一个宝贝?

李钧会试的卷子他是看过的,此子一片赤子之心,最重要的是,看起来性情虽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