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我真的没有卖人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2

分卷阅读72

    的那样把傅云章的职业带出来了:“陆旭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叫韩桦,跟我故人学过画画,这一位叫傅云章,也是和我故人认识的一位小朋友,是个书法水平不逊色于我的演员。”

陆旭看他们两个这气度,还以为是哪个书香世家出来的孩子,怎么也没想到其中会有一个演员,当即有些好奇:“演员?演过什么?”

傅云章听他这么问,也不觉得尴尬,反而落落大方地回应道:“至今只演了两部戏,都是小角色,还没有播放。”

陆旭有点意外:“你是刚从院校毕业?还是刚入行?”

傅云章摇了摇头:“我没念过戏剧学院。刚入行也说不上,但第一部戏是四个月前拍的。”

陆旭终于了然地点了点头:“那难怪,我就感觉如果你在这一行,我不太可能没有听说过。”

如果是娱乐圈的其他人听到陆旭这句评价,恐怕都要兴奋地跳起来了。

可傅云章和韩桦因为还没接触到这个层次的资源,所以没有了解过陆旭的性格,只当他是随口客套。

陆旭看傅云章这反应也觉得有趣,不过既然来拜访人,总不能把主人放一边,因此简单聊了两句之后,他就把注意力转移回了严老先生身上。

因为题字的事情之前已经商定好,严老先生也早就给他提好了电影名,所以两人没有客套多久,就把事情商定完毕。

严老先生看他一本满足地欣赏着自己写的电影名的模样,心中一动,突然起了玩笑的心思:“陆旭,我这里有一幅字,你品鉴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陆旭是个爱字之人,不然也不会特地来找严老先生,因此听对方这么说,当即来了兴致:“哦?是什么字,能让严老用上‘品鉴’这个词?”

严老先生也不解释,只是把放在一旁的卷轴递给他。

陆旭小心翼翼地展开,看到那字,眼前登时就是一亮:“好字啊!风格独特,运笔自如,怕是没有几十年的功底,很能写成这样吧?”

严老先生颔首:“不错,按常理来说,要写成这样,最起码要有几十年的功底。”

陆旭继续赞叹道:“但也不是每个人花上几十年都能写成这样的!要把字写成这样,天赋、见识、勤奋……缺一不可,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新作?”

傅云章听他们前面评价的时候,就有些不自在地搓了搓手指。

等陆旭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更是看了韩桦一眼,油然而生出一种告辞的冲动。

可惜韩桦这回没有接收到他的信号,反而非常认同地点了点头。

他同意陆旭的话。

严老先生也看出傅云章的不自在了,当即哈哈大笑起来:“陆旭啊,你要找的大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第51章

严老先生的这句话委实出乎了陆旭的意料。

他本来想问严老先生这是不是他转换风格后的新作,可看这笔下的气象,又和严老先生的风格全然不同。

再看严老先生那戏谑的表情,又看在场其他人截然不同的反应,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失声道:“难道是小傅先生写得?”

严老先生朗笑出声:“好眼力好眼力,就是小傅先生写的!”

陆旭本来还觉得自己的猜测过于大胆,但得到答案之后,他再看傅云章,又不觉得自己的猜测大胆了。

这字其实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虽然深厚,但风格更像是年轻人所写,他还以为是哪位老先生转换风格的新作呢!可现在想来,再怎么转换风格也不如本来就是这个风格,那样写出的字才最自然。

而既然是年轻人所写,哪里有比傅云章更合适的人?简直就像是从古书中走出来的人物一般!

想到这里,陆旭的心里微微一动。

他的新电影筹划许久,三个月后开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男二人选。

按照原来的剧本,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侠客,莫名其妙被人追杀,卷入朝堂纷争的故事。

电影里有两个最主要的角色,一个是男主青年侠客,一个是男二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又穷又落魄,他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每天教孩子们念书,看着就是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

青年侠客开头就偶遇了他,和他喝了几杯酒,之后离开山村,便无端开始遭遇追杀。

随着故事的展开,青年侠客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卷入了朝堂纷争里。

他本来是一壶酒一把剑走天下的性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现在既然有人要杀他,他就势必要将一切查个水落石出。

后来他也查出来了:十年前,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科举舞弊案,三甲进士大半都牵涉其中。

而捅出这一切的,正是当年的新科状元,年仅二十岁名满天下的大才子。

状元郎把事情捅出来之后,皇帝震怒,下旨彻查,最终裁撤官员无数,那一场殿试也于来年重考。

按理来说,这本是一件好事,可谁曾想,一年之后,先帝病逝,年轻的新帝登基,权臣控制了朝野。

他们才是当年科举舞弊案的幕后元凶,只是因为弃车保帅,最后于那场风波中全身而退。

如今他们掌权,自然不可能放过那位新科状元。

新帝虽然没有能力保住那位新科状元,却还是差人告知了他,让他隐姓埋名,暂居山野,等到自己除去权臣,重新掌权之后,再召回他重用。

新科状元本想以身殉道,但感于皇恩,最终还是决定,逃。

这一逃就是九年。

九年后,当年的新科状元遇到了一位青年侠客,请他喝了顿酒。已经是私塾先生的状元郎看侠客裹剑的布条坏了,特地送了他新的,却在无意中拿错,拿到了当年先帝赏给他的布料,将青年侠客卷入了这场波云诡谲的刺杀里。

最后,终于发现自己拿错布料的私塾先生赶到京城,他请青年侠客除jian臣,框社稷,自己以身为饵,全了先帝的知遇之恩,报了当今圣上的仁义之情。

而青年侠士也在完成对方的交托之后,再一次远走天涯。

在这部电影中,青年侠客的戏份最多,陆旭已经选完了演员,是一名年轻的影帝,三十二岁。

其他戏份较多的角色,如先帝、当今皇帝、权臣等等也都选完。

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私塾先生,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根据编剧和陆旭的想法,他们想找的演员应该侧重于当年的状元郎,风度翩翩又意气风发,傲骨嶙峋又为人谦逊,演员最好也是二十岁出头,可他们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

两人没办法,最后只能决定,开机前一个月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把侧重点改为私塾先生,按照三十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