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5

分卷阅读155

    事儿,就知道去年过年发生的事情还让是让苏敏不高兴了。

那个时候陆建军考了京大,更是市状元,家里的几个堂兄弟就起哄说陆建军前程远大,还说都是兄弟,他发达了别忘了提拔提拔他们。

尤其是五叔家的小儿子,还说等陆建军毕业了,在北京落了户,他就要去投奔陆建军,也当个大城市的人。

作为长辈的大伯二伯,五叔六叔也说以前他们对陆建军多好,让陆建军不要发达了就忘了老家人。

六叔甚至说他一定要让儿子连党好好念书,和陆建军陆建民一样考个大学。

这样等连党出来,不仅自己能有个好工作,还能照应他大哥陆连国和陆连国的两个儿子。

苏敏当时就有些不高兴,后来私下和陆建军说他的这些个叔叔伯伯真是心都是偏着长的。

陆建军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自小就是被这么教导的,家里所有亲戚也都是这么过日子的。

都是一家子兄弟,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互相帮衬也没什么不好的。

苏敏却说陆建军觉得兄弟间互帮互助很正常,那是因为陆建军的哥哥弟弟都不是极品,不是奇葩。

他们兄弟之间彼此都有付出。

但陆建军的几个亲戚家,都是好几个没本事的死命吸血。

陆建军想想他要是五叔家的护军堂哥,那的确会对爹娘的要求心生不满的。

☆、第76章第76章

陆建军知道苏敏并不是对他们兄弟有什么意见,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他爹不是那种糊涂又偏心的爹,他的兄弟也不是只逮着自己人死命儿占便宜的人。

他爹听不得苏敏的话,只是因为他的亲叔叔里就有这种人。

至于隔房的堂叔堂伯里,有这样想法的那就更多了。

他爷爷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正是靠着一家人齐心,这才撑过那些年月。

但现在不是战争年代,大家过的也不再是朝不保夕的日子。

在这个时候还要求牺牲小家为大家,那也有些不通情理了。

就是在战争年代,陆建军爷爷不也攒下来不少钱。

至于很会做生意的三爷爷,积蓄更是不少。

人都是有私心的,陆三山也明白这个道理。

要求人人平等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

最后陆三山摆摆手:“算了,你们的日子你们自己做主,我这老头子也管不着了。”

苏敏说这些本来也不是为了让陆三山做什么保证,只是说到这个话题上,她就提前说出来打个预防针罢了。

至少让陆三山知道,他儿子陆建军孝顺,不仅孝顺自己爹娘,友爱兄弟,就是对堂兄弟也是客客气气的。

但她苏敏不是个善心泛滥的人,陆建军好相处,她不好相处。

要是陆三山以后要求陆建军做什么事,也要先想想苏敏这个儿媳妇答应不答应。

苏敏才不怕人说她不通情理呢,要是被人夸的后果是被当成冤大头,那她宁可当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陆建军见苏敏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他爹也说不过自己儿媳妇,就转移话题说:“对了爹,你说向红要嫁的这个人是二婚,那对方的前妻呢?是过世了还是离婚了?有没有孩子?”

陆三山说:“唉,向红这对象的命也不好。”

苏敏想,是啊,要是命好还会找陆向红当对象?

“向红这对象吧,名字叫刘洋,家境不错,家里三个jiejie,只他一个儿子。他舅舅又是个有本事的,他一念完初中,就把他弄到公社的供销社上班,后来更是去了县里的供销社。只是他工作好了,眼界就有些高。十□□的时候该准备结婚了,相看了不少姑娘,都没相中。然后不知怎么的,就和下乡到他们大队的一个女知青处上对象了。”

陆建军听着直皱眉:这家里三个jiejie,才得了他这么一个男丁,可想而知得有多娇惯。

不过陆向红嫁过去也有好的地方,有那么三个和婆母差不多的姑姐,陆向红就是脑子犯糊涂,也有三个姑姐盯着,不让她瞎折腾。

“当时刘洋和这女知青处的时候家里人就不同意,觉得女知青不会过日子。我打听过了,说那女知青长得非常标致,念过高中,还会说外国话。就是成分不好,也不会干活。下乡才半个月,就和这刘洋处对象了。然后就不挣地里那几个公分,而是靠着刘洋的接济过日子。”

陆建军说:“才半个月就处对象,这男的是色迷心窍了吧。也不想想,人家刚下乡,在城里见过那么多人,要不是别有所图,又怎么会看上他呢。”

“当时一家人都这么劝了,但是刘洋他就是瞧中这个女知青了,闹腾的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把人娶进门了。结婚之后,那女知青说不想种地,他也同意了。”

陆建军:“这可真是他爹娘的好儿子,他爹娘几十岁的人了,还得去田里。他老婆年纪轻轻,倒是先养老了。”

陆三山也摇摇头:“所以就说他当时昏头了么。他根本没想到,女知青不是喜欢他,只是不想种地,不想吃苦。又见他工作好,工资高,这才和他处对象的。结了婚,人家女知青也没和他领结婚证,更没有说过家里住哪儿,是个什么情况。就这糊糊涂涂的,两个人一起过了好几年。七七年的时候那女知青想参加高考,他家里爹娘和三个jiejie都不同意,怕他老婆考上就跑了,但刘洋觉得女知青和他是真心过日子的,就没拦着。但那女知青还是没考上。不过那女知青不信自己没考上,而是觉得考上了,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被刘洋一家人私藏起来了。”

陆建军说:“也不愿女知青那么想,既然那家人都不愿意她参加高考,自然也能做出撕毁录取通知书的事儿。”

“是啊,这事当时闹的挺大的,那个女知青直接报了警,说公婆丈夫大姑子联合起来藏了她的大学通知书。当年恢复高考可是大事,大过年的,警察只能查案。先去了邮局,邮递员都说没有她的信。但那女知青不信,非说邮递员被买通了。后来警察又给她报考的那三所学校去了电话。人家学校查了,录取的学生里并没有她。”

“那她闹这一出,之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陆建军说。

“是啊,他们一家成了咱们整个公社茶余饭后的笑柄。就是警察来澄清了,也还是有不少人觉得是他们家不让儿媳妇念大学呢。而那女知青呢,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就说是因为她复习的时候她婆婆大姑子故意干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