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最佳男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1

分卷阅读191

    瞬间,他就变成了一个年轻人,戴上手套,换了一身在这个时代时尚深蓝西装,黑皮鞋。

坐在折叠小板凳上,还点亮一盏大灯。他面前的地摊上,手表,油(菜籽油,茶油,花生油,豆油),精细大米,精细面粉,糙米,掺杂了玉米粉的面粉。

他身后除了粮食,还有十斤,五斤,两斤几种容量的油壶装的各种油。

“老板,精大米怎么卖?”第一位顾客麻着胆子过来询问,主要是黑市也已经有两个月没有看到精大米。

被吸引过来的人只敢驻足观望,不敢询问。现在掺杂米糠的糙米都是一块多,两块多一斤,纯糙米是三块一斤,精大米,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出来,不是五块,六块,最少也得四块钱一斤。

甚至是更贵的价格。

黑市的价格,一天一个价,不断的涨,有时候卖的摊贩稍稍多一两人,价格平稳些,当天不会涨价。

可要是当天只有一摊贩卖粮食,那价格可就说不好。摊贩的良心,决定了当天的粮食价格。

即使这样的疯涨,还是有人抢着买。

不买就等着挨饿。

平时每天黑市的粮食,最多有五百斤,那还是最多的时候。

可现在他们对面的摊贩身后,高高的粮食墙,快闪瞎他们的眼睛,真多啊。

“精大米啊,一块五钱一斤,但需要半斤全国粮票。”

君越价格开的不高,但需要全国粮票。全国粮票没有时间限制,十年后都可以用。

第140章寻亲记(22)

成堆的粮食和油,不到两个小时,全部卖光光。就是手表,也卖了几块。

一直到早上七点,君越才忙活完,收拾东西离开前,一群人堵住君越。

“小子,你是想搞事情吧?”对着君越喊的人,年龄四十来岁。

“什么意思,搞什么事情?我不懂。”

君越把小板凳拿在手上,背的斜挎包也装的满满的,鼓鼓胀胀的。

君越大致是明白眼前的这群人是啥人,自己挡了他们的道。

“你哪卖的啥价格?是成心的吧?”中年男,气愤的用手指指着君越喊。

“哼,就是成心的,怎么了。”君越确实是成心的,说的不好听,这些摊贩,如果只涨一半的价格,或者两倍的价格,都不算发国难财。可四块,五块一斤的精大米,真是发国难财。

特别是那些精大米还不算真正的精大米。

涨两倍,甚至三倍,他都不说什么,真的。在这年月还能弄到粮食,原本就不容易。价格高点,也说的过去,太高就有些他就接受不了。

“小子,你是不想活了吧?想找死?要不哥哥成全你。”

中年男威胁着君越,他现在很矛盾,想抢君越早上赚的钱,也想找到君越的那些粮食的来处,还想揍一顿眼前不懂事的小子。

想法多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先抢钱还是先逼问那些货物的出处,又或者是先揍这小子一顿。

中年男楞神的时候,君越已经收拾好,要离开黑市。中年男被身边的小弟摇醒,然后一把抓住了君越,“不能走,兄弟们,抓住他不听话就给老子揍。”

“是,曹哥。”

一群小弟,还喊的震天响。只是他们刚喊完,就发现自己不能动弹,嘴巴也合不拢,四肢无力,脑袋重如万钧。压的腰都无法直立。

走之前,君越也不藏着掖着,淡淡的说,“小惩大诫,要想身体好,粮食减价售卖,两块一斤。”

君越给他们定好了价格,然后走到黑市专卖各种票券的贩子处,买了不少的外汇券,左拐右拐的进了一条死胡同,在最里面,杂物堆积的后边,他换下衣服,摘下以假乱真的面具。

拎着一袋大米(二十斤)还有十斤精面粉。还有袋子装的鸡蛋,风干的野猪rou,悄悄的潜回房间,无声无息没有惊动任何人。

洗漱好,君越离开招待所,去到一个国营饭店吃早餐。既然来到燕京,肯定要吃点正宗的燕京早点。

九点钟,君越已经来到了猫儿胡同,大哥当年就在这里住过,也是他断联系之前的最后一个地址。

当然,他不会贸贸然的去问去打听。

先踩点,然后再打听。

在京城一处秘密单位,有位与唐君越有五分像的一位老爷子,一身威严,拿着简报,低声叹气,“傻老二,出来找什么找?”

唐君夏刚刚收到消息,远在老家的老二,居然来到燕京找他。

可他不能出去见他,也不能给他现在的任何消息。不只是他,还有老三,这些年来,因为革命,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和老三不能联系家里。

他也没有想到,他们三兄弟,他与老三就像双胞胎,小时候,年少时还不觉得,可老三二十岁以后,他与老三简直是一模一样。

从那时起,兄弟俩某些明面上的身份就合二为一,两人一明一暗。

为了国家,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们不敢给家里人任何消息。原以为解放后,能与家人相聚,可因为特别的原因,他和老三还得继续一明一暗。

说实话,离家几十年,他与老三对死去的父母还有老三有太多的愧疚,可因为时间的原因,多年不见,感情却生疏了许多。想回到从前,估计要相处一段时间。

如果老二过的很难,他不介意私下帮忙。他与老三感谢老二守在父母身边,给父母养老送终,也感谢老二多年来一直侍奉父母。

如今,他与老三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家的与老三家的孩子,也各自有了家庭。

不管怎么生疏,感情还是有的。何况老二一个老农民,家里条件也不好,居然还花钱出门来找他,真是难为了老二。

这份情,他和老三都得领。

对于老家老二的情况,他知道的就是个大概。没有刻意调查过,他获知的也是下面的人通过公安部门查到的记录。更多的就没有了,他不愿意让人去调查老二,特别是当下的环境。

不想老二被人调查的一清二楚。没有任何私隐可言。

唐君夏怎么想的,君越不知道。几天的走街串巷,他大概是知道原主的大哥当年是参加了革命,只是不知道是死是活。

三弟还要去到沪江市查查,忙碌了几天,君越松了一口气,知道是参加了革命就好(老大故意让人漏出来的),据知情人讲,有一年在燕京遇到过他,说是去车站接弟弟,弟弟要来燕京定居。

一切都明朗了,老三最后一封寄回家的信件也说了要去燕京找大哥,他仔细又看了看老三最后寄回家的那封信。信件上透露出来的意思,确实是兄弟俩联系上了。

只是他们当初没有深思,以为老三就只是想去燕京寻找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