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言情小说 - 坤宁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

分卷阅读5

    京,当真算得上横空出世,先稳住了沈琅在京中的势力,又请了名医将先皇的病治好,这才有先皇立下遗诏,传位于三皇子沈琅。

谢危,字居安,出身于金陵望族谢氏,也就是诗里“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那个“谢”。

只是到得本朝时,谢氏已近没落。

他二十岁就中过了进士,也进过了翰林院。只是不久后金陵就传来丧报,说谢母病逝于家中。谢危于是丁忧,回金陵为母守孝三年。

三年后他二十三岁,秘密回京,正逢其事。

一朝之间挽狂澜于既倒,助沈琅顺利登基,便与圆机和尚一道,成为了新帝最信任的人。

无实职在身,却封为太子少师。

宫中久无皇子也不必跟皇子讲课,反而跟皇帝讲课,可以说是“虽无帝师之名,却有帝师之实”了。

最近秋意转凉,沈琅渐感龙体不适,曾几次密召内阁三大辅臣入宫。

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但从上个月开始,沈琅便发旨选召了一些宗室子弟入宫与他一道听经筵日讲,这里面还包括他几位兄弟,也包括沈玠。

燕临与沈玠到文华殿前的时候,日讲已经开始有一会儿了。

门口守着的太监总管黄德,一见他俩来便连忙凑过来弯腰,低声急道:“殿下和小侯爷今日怎么这么晚才来,都讲了两刻了,您二位这时候进去必要被少师大人看见的!”

昨夜喝酒时开心,哪儿还记得今日要听日讲?

沈玠和燕临对望了一眼,觉得头疼。

这位先生谢危,向来是宽严并济,人道“有古圣人之遗风”,但眼底里也不大揉沙子。

上回颇得圣上喜爱的延平王不过迟了半刻,也没敢声张,只悄悄从殿门旁溜进来,谁想被谢危看了个正着,竟当堂将他点了出来,要他把昨日讲过的背上一背。

延平王年少贪玩,哪里背得出来?

站在那儿支支吾吾半天闹了个大红脸。

谢危也不生气,反温声请他回去坐下,说昨日可能是他讲太复杂记不住正常,将过责揽到了自己身上。

延平王坐下后真是羞愧万分。

当天回了自己府中,便挑灯夜读,次日再到文华殿没迟半分,不仅顺顺当当把背了,还背了,叫人刮目相看。

从此就奋发向上了。

延平王再丢脸也不过十四岁,还能辩解说自己是个小孩儿不懂事。

可燕临和沈玠年纪都不小了,要脸的。

这会儿看着文华殿殿门,听着里面隐隐传来的讲学声,一时都觉得头皮发麻,有点怵。

还是黄德机灵,琢磨了一下,给出了个主意:“少师大人一向是有事当场就发作了,一旦时间过了便不追究,也从不跟谁翻旧账。尚仪局今日送上来一张古琴,圣上送了少师大人,一会儿两讲茶歇,必要试琴。少师大人爱琴,不如殿下和小侯爷再候上一候,待少师抚琴再进,想必能敷衍过去。”

沈玠燕临顿觉得救,忙向他一揖:“多谢公公!”

说完自悄悄去偏殿等待不提。

*

姜雪宁也不知燕临和沈玠这时辰去宫里听经筵日讲,会是什么个光景。

他二人走后,她也很快踏上了回府之路。

京中大大小小的街巷,她年少时,差不多都走遍了。刚从客店出来,还觉得有些陌生,不大对得上方向。好在没两步,旧日的记忆便渐渐复苏,很快便找到了回姜府的路。

街上人来人往。

小贩们挂起笑脸高声叫卖。

有年幼的孩童举着面人儿追逐打闹……

一切一切凡尘烟火气扑面而来,沾染在姜雪宁眉梢,她原本紧绷着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这才终于觉得重生这件事真实了起来,不再是先前面对着沈玠、燕临时那种混混沌沌幻梦一般。

现在她不是皇后。

也不用总住在那四面高墙圈着的坤宁宫里。

姜雪宁走在这街上,就像是鱼儿回了水里,连脚步都轻快起来。

姜府就在槐树胡同,也不需走太远,没一会儿便瞧见了那朱红色的大门。

坦白说,她对姜府并没有十分深的感情。

毕竟她十四岁才回到京城,之前都在通州的田庄上长大,由父亲姜伯游的小妾婉娘养着。

拿她亲娘的话讲,是被养废了。

姜雪宁的身世,有点说道。

她本是父亲嫡妻孟氏所出,可当年孟氏怀着她时,正与婉娘闹得不快。

婉娘是扬州瘦马,被人送给父亲,后来抬了做妾,颇受父亲偏爱,也正大着肚子。

据婉娘说,是孟氏捏了个错处,要把她撵去庄子上。

婉娘也不是什么好相与之辈。

眼见自己被撵去通州田庄的下场已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与孟氏同夜生产兵荒马乱之际,把她生的女儿同孟氏生的女儿换掉。

婉娘的女儿从此摇身一变,成了姜府嫡小姐,锦衣玉食,学礼知义,唤作姜雪蕙;

孟氏的女儿则随婉娘去了田庄,纵性天野间,大家闺秀的规矩她是半点不知。

这倒霉的孟氏的女儿,自然就是姜雪宁。

还好婉娘对她很不错,也教她读书识字,也教她妆容玩香,并没有任何苛待。

姜雪宁现在想想,婉娘的算计是极深的。

因为四年前婉娘病重,竟直接修书一封进京,吐露当年狸猫换太子的实情。

这一下,姜府整个炸了。

查实之后,京中就来了人。

但婉娘也懒得同他们废话,撂下一句“悔之晚矣”便撒手人寰,留下个烂摊子。

孟氏恨极了婉娘,可婉娘到底也没苛待了她女儿,还留下“悔之晚矣”一句话,证明她有悔改之心。

她没办法再跟一个死了的人计较。

更无法迁怒到姜雪蕙身上。

姜府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出了这样的丑事,不好大张旗鼓;大姑娘虽是婉娘所出,可自小养在孟氏膝下,端庄贤淑,与孟氏已有了母女之情,又与当年的事情无关,若恢复庶女身份恐惹人耻笑,婚事怕也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