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21

分卷阅读221

    刷得溜到飞起。

他们见过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级菜鸟,没见过这么胆大妄为的!赶紧蹦出来调戏调戏,免得错过一次装逼大戏。

于是,这张帖子瞬间成为了全版高亮,任何进来的坛友,都会不由自主的点进来,加入浩浩荡荡的热闹大军。

沈明洲洗了个澡,擦着头发出来,发现自己收到了……99的回复提示……

沈明洲:……

他也没写什么有争议的东西吧,不过是最基础的算法。

沈明洲怀着困惑点开帖子,一行一行的回复看完,他顿时失笑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对,他忘了,在这个年代,能够识别、解读函数的低端算法机器人,仍属于智能机器人范畴。

所以,他这个帖子无异于在精英论坛宣告:我会解决当代智能机器人的所有问题!

这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沈明洲苦笑着想解释几句,可是又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

谁能相信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机器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后遍地都是,成为可有可无的辅助消耗品。

沈明洲看了帖子里的内容,除了调侃和戏谑,也有不少人对他透出橄榄枝。

不过,无论这些人在帖子里多少热情,完全没有私信他进一步沟通的意思,一看就是写出来调戏他的。

他沉思片刻,动手从楼里挑出问题回复。

有人调戏他不懂算法,沈明洲就一段代码折叠奉上,把对方的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

有人说他狂妄自大,沈明洲上去就列举神经网络的核心指令,大段目标函数给对方安排得明明白白。

突然,论坛右上角弹出一条私信提醒。

沈明洲赶紧点开,对方简单明了的问道:“基于RGB-D的SLAM框架实现机器人自主定位和构图,常带有外观噪声和深度噪声的影响,导致特征点不稳定,能不能解决?”

这是第一个带着问题,直接来试探他虚实的人。

沈明洲思考片刻,回道:“用于什么场景?”

对方消息反馈极快,“道路清障机器人,后期应用于高速轨道,必须能够在暴雨、风雪环境精准识别目标。”

如果换做以前,沈明洲必定要先谈好价钱,签个合同,再给对方解决办法。

他受过很多骗,吃过不少亏,在这个行业里混的人,素质层次不齐,隔着一层网络,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

可惜,精英论坛笑了他上百层楼,好不容易有一个准备试试的家伙,沈明洲怎么也不可能放过。

于是,他抬手直接回复,告诉对方:我可以帮你改进匹配算法。

他将整套算法写得无比详细,还差几行就能结束整个运算的时候,沈明洲重新提行,写了一句话——

“五千,到账之后给你写完。[收款码]”

他要当一个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

没有钱,拿什么做研发。

五千对于一套算法来说,价格便宜,能在CE论坛混的精英,绝对不会认为这个价格不合理。

沈明洲的手机震动,五千收款到账。

他抬起手就敲代码,最后几行算法不到一分钟直接解决完毕,点击发送一气呵成。

私信完毕,对面却没了声音。

沈明洲没觉得自己能一晚上赚够十万。

第一单能够拿到五千,他已经心满意足。

当代科技的水平比他预估的还要再低一些。

沈明洲抬手打开论文库,从当前发表的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开始研读。

了解一个时代的科技情况,论文自然比新闻通稿更加直接。

沈明洲真正接触人工智能的时候,脑科研究已经登上新台阶,全面铺开了类脑科技规划,制造出了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多种不同方向的大型设备。

沈明洲重看论文,仿佛在回溯整个科技历史,并且从一篇一篇学术概论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量论文研究,都会引用一篇十年前的论文数据或者模型,作为论证依据。

依照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个现象相当奇怪。

一年前的技术都应该渐渐落伍,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支撑十年之久。

除非……这套理论达到了奠基水平,将持续沿用到下一个时代。

沈明洲顺着引用,发现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情况。

大量论文不仅引用十年前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全是同一个人提出来的。

——LianShao,邵炼。

沈氏科技二十年发展,大大小小实验不胜枚举,哪怕是影响整个沈氏关键的大项目,经费也没超过五千万。

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一直是沈氏科技运营理念,蒋兰知道这次要花大钱,可六千万绝对不行。

合同僵在手上,面子却不能掉。

蒋兰说:“我们公司做的是信息科技方面,对实验设备不是很熟,捐一定要捐,不过得等两天。”

台阶找得非常精明,说捐,但不是现在。

“这样啊,赞助肯定是多多益善,我建议学校还是收下蒋总的一片心意。”

高科代表笑得格外严格,“没有六千万,赞助一千万也不会丢了沈氏科技的面子。”

蒋兰本想一两百万打发学校。

高科直接把底线提高到千万水平,她怎么可能同意!

但现在不是争口气的时候,蒋兰脸色不好,仍是扬起下巴附和道:“那是肯定的。”

杜校长不跟她计较,点点头,从她那儿抽回合同。

“行,蒋总慢慢准备,我们就先跟高科签合同了。”

不过一天时间,实验室里已经配上了沈明洲急需的设备。

邵炼提供的设备属于新型号,cao作简单,性能高效,给沈明洲测量光电转换数据省了不少步骤。

距离创新科技大赛报名只剩四十天。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沈明洲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难倒他的不是技术方向,而是——

怎么才能让他提供的太阳能技术,在当前科技层面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