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耽美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1

分卷阅读121

    的和邵炼的理论作比较。

临近午夜,他才将核心的算法和配套设备需求写完整。

小宝读书能不能原封不动的根据他的要求,做出成品,并不与他相关。

沈明洲只关心自己的理论,能不能超越邵炼。

邵炼的理论更具前瞻性,但他的理论具有可实践性,沈明洲心里算来算去,应该……算自己胜出。

沈明洲在夜里独自笑出声。

这种幼稚的精神胜利法,邵炼这样的天才知道了,一定会觉得他特别可笑。

沈明洲捏了捏肩膀,心里一阵畅快,他将文档发送给对方,说道:“这项技术在未来两年内都是最新的,但是根据智能汽车发展趋势,自动泊车系统会逐渐被自动驾驶系统取代。”

他开了价格,一如既往附上收款码。

半晌,对方回了一张图过来。

“好的,已转,呵呵。[图]”

对方发来的图上,清楚的显示着已转账八千五给*洲。

但是沈明洲一分钱都没收到。

呵呵?

沈明洲勾起一丝笑意,表情在夜晚昏黄灯光里温柔亲切。

这人居然敢跳到他脸上P图呵呵,他应该夸奖对方勇气可嘉,还是……胆子真大?

沈明洲没必要哗众取宠的说谎,从刚才的浏览里,他已经完全清楚高科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多少心血。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这样的家用智能医疗箱出现,足够改变整个社会的智能化进程。

只可惜,上一次,研发人员高估了SYOS的极限,导致了那一年轰轰烈烈的反智能化舆论声讨。

系统卡顿、崩溃,直接击溃了智能医疗箱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信任。

普通民众对新兴科技的不理解,导致他们根据智能医疗箱的故障,联想到科幻作品里,智能机器伤害人类的可怕的画面。

一套理念超前的系统,帮高科公司崭露头角,备受百姓青睐,也因为突然的系统崩盘,将高科狠狠打落深渊,推上“科技与人性”的风口浪尖。

沈明洲救过它一次,当然能够救它第二次。

现在对于沈明洲来说,不过是提前八年,为这套系统检修换新,顺便让智能医疗箱避免引发人们的恐慌,顺利的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沈明洲不管周围人的想法,直接开始了自己的构架。

他写出来的,自己改进的一套全新cao作系统。

高科的智能医疗箱,正是在这套系统里重新复活,时隔八年,回归人们的生活。

当沈明洲开始工作,所有工程师都静了下来。

他们请了很多业内精英,一个比一个优秀,成果满身,头衔令人咂舌。

却没有人敢说:丢掉SYOS系统,重新研发。

人工智能的cao作系统复杂而深邃,所有人都会基于一套成熟系统,在系统上进行修改,而不是推翻一切,做一个疯狂的开荒者。

卡恩目不转睛的盯着沈明洲每一个动作。

脸上表情不乏诧异、困惑。

他在SYOS实验室拥有五年经验,这也是他能坐在这里的理由。

但是,他无法解决系统里的故障和BUG,更不可能仗着自己多年经验说什么“重写系统”的大话。

整整五年,他始终是路易斯博士的得意门生,创造能力和实验能力有目共睹。

他本该怒火冲天的对沈明洲挑刺,却在看清屏幕编码速度之后,哑口无言。

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老师,创造SYOS时的身影。

专注而执着,毫不迟疑的顺着构架编码,堆叠上去。

这样小的孩子,没有说笑。

指尖敲击键盘的动作,轻而易举的抓住所有人的目光。

江岳的功力不如其他工程师,在所有人垂头观看,哑口无言的时候,他有些迷茫的问宋双,“大佬到底在做什么?”

宋双说:“改构架,把SYOS改成适合我们项目的系统……”

“不。”卡恩双眼凝视着沈明洲的cao作,“他根本不是在修改,是在创造一个新系统。”

抛开了SYOS,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所有智能机械系统,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坐在设备前的背影瘦弱,清晰可见苍白的脖颈,可他的双手熟练的敲击,毫无停顿,仿佛这样做了成千上百次。

老板抽完烟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手下眼高于顶的工程师们,乖乖的坐在沈明洲身后,盯着巨大的显示器,跟听课似的乖巧,还在做笔记。

他刚想过去问问进度,还没碰上沈明洲肩膀,身后就响起了齐心协力的嘘声。

他回头一看,大家一脸“不要打扰大佬做事”的样子,完全没有平时对衣食父母的敬重。

第53章第53章

大家满怀疑惑的点开新闻,准备感受一下天才魅力。

没想到刚打开,就被编者羡慕嫉妒恨的语气闪瞎了眼。

——才十六岁就超过国际专家!

——研究成果赚了六千万有没有!

——太阳能技术真的好赚钱!

新闻稿里天花乱坠吹什么太阳能技术赶英超美,围绕着图片上那位侧颜清秀的天才,来了一次身家千万的感叹词。

战斗粉们安心了,果然还是那个娱乐化的生活报。

他们习惯了这家报纸在网络提前预告新闻的方式,顺便用他们超强理解能力,完整拼凑出明天生活报将要报道的内容。

评论里热衷撕逼的粉丝,难道平静的表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厉害了,我二十六也没赚到一百万。”

“不得了不得了,好久没看生活报了,明天买份报纸看看天才。”

气氛融洽,虽然评论不多,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了对天才的好奇。

第二天,头版头条,用正经严肃的语气,报道了昨天预告的十六岁天才。

蒋兰急切等了许久的报纸,拿到手上差点以为自己叫人买错了。

头版图片不是沈氏科技,也不是她和袁副校长亲切握手,而是沈明洲站在一台设备前,盯着屏幕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