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经典小说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在线阅读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253节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253节

    只能说学化学就是苦,研究生期间他们至少能吃家不错的小炒,读了博士就越活越回去,金拱门都是大餐了。

    顾熠停住脚步:“师兄,先等等我。”

    “你是看我太穷了,所以决定请你亲爱的师兄吃大餐吗?”

    顾熠露出一个毫不真诚的笑容:“我要先咨询一下,我们团之前和k记的合同签到了哪一年,不能给竞品做宣传。”

    夏师兄:“……”

    当顾熠一脸苦相地去见导师时,他内心有那么0.01秒对顾熠产生过一丁点的同情。

    但这一瞬间,他0.01秒的同情彻底消失,不仅如此,他甚至希望顾熠掏钱包养他,这样他就可以摆脱惨兮兮的博士生涯。

    但他知道,顾熠会毫不留情地拒绝!

    这万恶的有钱人。

    夏师兄人生中唯一觉得欣慰的,是自己没有去德国留学。

    他有个好朋友去了。

    对方是研一去的,到现在,对方的研究生还没有毕业。

    据说对方已经做好了坚持十年的准备。

    第252章 252 返校

    顾熠回京大回得悄无声息。

    成团这几年,也经历过粉丝们相当疯狂的时刻,不过对于粉丝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几人一向很不赞同,在成团之初,几人和粉丝之间就有了默契。

    而到了现在,的热度还在,却不会纳入动辄引起粉丝尖叫的顶流行列,成员们的私生活也逐渐回归平静。

    顾熠拍完《星际觉醒2》这事粉丝们都清楚,却不会去高铁和机场围追堵截,某天或许会上网搜搜顾熠的动向,发现他回了京大,这事也就了结了。

    但电影圈对于《星际觉醒2》杀青这件事却无比关注。

    不管怎么,这是顾熠接棒导演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哪怕顾熠和剧组上下刻意维持着低调,但《星际觉醒2》的体量和顾熠个人的名气都决定了这部电影始终会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顾熠这么低调,不会是把第二部拍砸了吧?”

    那位电影大v某天大清早就发了这么一句,却在被粉丝们围追堵截后快速删除:“手误,纯粹是手误哈。”

    究竟是不是手误,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

    电影拍完之后,顾熠就不理会外界这些纷扰了,准确地说,自他接手这个项目开始,他压根没空听那些唱衰声,有这个空闲还不如多学些东西。

    他现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博士生涯上。

    ……

    那天从朱教授手中拿到一个空文件袋之后,顾熠就没再见过自己亲爱的导师,只留他自己和一堆任务面面相觑。

    顾熠深深怀疑,是自己借用物院和隔壁京航的事让朱教授生气了———随着电影拍摄推进,顾熠结识了好几位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也顺势借用了景观和隔壁清大建筑的资源,但这个用用那个用用,化院的资源还是暂时没用上。

    朱教授这人格外护短,也愿意为化院的发展竭尽全力。

    顾熠这个自己人只知道胳膊肘往外拐,答应他的化学科普片又迟迟没有开机,让朱教授一见他就分外嫌弃。

    但这种事不好明示,只能让顾熠自己体会。

    而顾熠这人……领悟力着实不太行。

    朱教授最近有在外的合作,正好懒得搭理他,就把顾熠丢下来自己慢慢钻研。

    顾熠……头大如斗。

    但朱教授这样只是导师们的常规cao作———到了博士阶段,出不出成果虽然得益于老师的指导,但关键还是看自己。

    现在的高校卷到极致,尤其在京大这种地方,发几篇sci只是常规cao作,确实会有导师在弟子研究的过程中给予许多便利,但朱教授不是那种会把名声借给弟子的导师,顾熠他们自己摸索的情况更多。

    顾熠只能默默开始了自己痛苦的科研生涯。

    研究生时期他跟着夏师兄混还勉强说得过去,到了博士阶段,不仅夏师兄自己不干,朱教授也看不惯他试图蹭一蹭的行为。

    但搞学术和当导演不同,对比起来,顾熠还是觉得后者压力更大一些,就算科研的过程中他会遇到乱七八糟的问题,但顾熠不需要背负谁的期待,京大算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他只凭着兴趣去做完全可以。

    大不了就拖几年,成为师弟们心目中永恒的大师兄。

    “我总不会留级留几年吧?”

    “你敢留一回级,我就敢让你留一辈子级。”

    说这话的时候,朱教授语气阴测测的,让顾熠不敢轻易造次。

    拖延战术不可行,蹭学术成果这事顾熠自己其实也干不出来,他只能认命般地从头去干,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借人,借耗材,以实验室为家,不出成果不出门。

    这种经历他本科时期有过,研究生时期也有过,博士……大不了再来一回。

    对顾熠而言,研究只是起步阶段更难一些,他要慢慢适应这种投入的状态,要及时收回自己早已懈怠的知识。

    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顾熠颇有几分不问世事的意味。

    研究一旦开始,他不可能忙到一半就撂挑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导演的那段经历帮到了顾熠。

    他毕竟是管理过一个剧组的人,负责起一个研究团队自然轻轻松松———顾熠目前所做的研究,京大方面给不了他足够的资金资助,顾熠就自己组了一个团队,顾熠虽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研究生,但在资金的使用上,顾熠自己开自己开了超高的权限。

    “师兄,你整理的数据拿来了。”

    “谢谢。”

    “这个反应我们之前也尝试过,但……”

    “遇到什么问题了吗?”顾熠拿起笔记本,当下就要把师弟提到的问题记下来,对方只是随意提了一句,没想到顾熠一脸正经,两人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会儿,顾熠皱起眉,道:“我先试验看看,有结果通知你。”

    师弟不由想到京大bbs上对这位顾十狂师兄的讨论,原以为bbs是夸大了,但和顾熠本人接触之后,他发现,顾熠似乎就是这种性格。

    师弟提到的这个反应,顾熠自己也做过尝试,他同样失败了,不过在两人讨论的过程中,顾熠发现,同样是失败,但两人呈现出的结果完全不同。

    这样就很有探索的意义。

    顾熠又一次忙碌到深夜。

    同样的实验他做了整整五次,把耗材能用则用,顾熠觉得,自己暂时还没有业内大拿的学术能力,却把他们花钱的本事学了个透彻。

    一次次实验,前两次的结果完全不同,后面三次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写完最后一笔字,顾熠只觉得眼皮发胀,大脑昏昏沉沉的,虽然要写的东西还有不少,但手已经没有力气再写下去了。

    拍《星际觉醒》第二部期间他也有过这种状态,不过收工之后他的感受是迷茫,而现在,顾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清楚自己该实现什么样的意图,只不过精力有些跟不上罢了。

    博士期间很自由,除了偶尔要上课外,顾熠的时间基本都属于自己。

    粉丝们对于顾熠事业的要求也不像他刚出道时那么严格,毕竟是个十年的团,而顾熠个人的成绩足够他先把脚步放缓。

    可以说,顾熠目前处在一个相对安逸的阶段。

    ……

    第二天,顾熠足足睡到10点才起。

    和同龄人相比,他属于精力很旺盛的那一类,否则也不会兼顾偶像事业、演员事业和自身的学业,夏师兄年纪比他还小一点,但对方的状态一向被顾熠鄙视———实在是太菜了,顾熠怀疑对方的智力和体力成反比。

    不过这段时间他实在太忙,也会有种身体状态不如从前的感觉。

    吃过早饭后,他回到实验室,继续自己的研究。

    顾熠不清楚的是,一旦他进入到研究的状态,和他投入到拍摄这件事的状态是一样的,整个人专注又严肃,满脑子都是实验结果,对待要一遍遍尝试的内容,他没有一丝不耐烦,只会竭尽全力去做。

    其他事情暂时都不在他眼中。

    顾熠拿起笔,皱着眉头写下自己的发现。

    他写一写,再停一停,结合自己与前人的研究,试图把思维再拓宽一些,这般一慢一紧,通常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唯一让顾熠放松的时间是夏师兄或者朱教授过来找他的时候。

    顾熠通常会把自家导师和师兄拉住,问一堆问题,或者让他们充当自己的帮工———很抱歉,这也是在《星际觉醒2》剧组学到的技巧。

    “虽然《星际觉醒》第二部还没上,我已经成为它的黑粉了。”夏师兄一脸冷酷。

    顾熠迷惑地看着他:“你不是挺喜欢《星际觉醒》的吗?”

    “现在不喜欢了。”夏师兄叹了口气,“化院顾十狂彻底进化成顾三疯,没有了当初的单纯,都是剧组害人。”

    顾熠:“?”

    怎么随便给人取外号呢?

    他更在意的点是:“我当初单纯吗?”

    夏师兄点点头:“眼神里都是清澈的愚蠢。”

    顾熠:“……”

    改天要和法学院的同学请教一下,怒砍师兄狗头犯什么法。

    ……

    夏师兄能老来他这晃悠的原因是,他最近确实出了点小成果。

    之前是上了京大新闻,最近连电视新闻都上了。

    可以说,他已经熬过了研究生艰难的初级阶段,正向着资深阶段迈进。

    而顾熠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属于等着出成果的小博士一枚。

    他觉得夏师兄的存在十分碍眼,对方只要过来露一次面,哪怕只是看看亲爱的师弟的精神状态,顾熠也势必要把他拽住,两人一起讨论起高深严肃的化学问题,顺便在导师面前彼此出卖一回。

    客观来说,夏师兄这人虽然偶尔精神状态不稳定,但干起活来可谓十分靠谱,问什么答什么,不仅是他自己研究的方面,对于顾熠的研究,他也能说个大概。

    对于顾熠最近看他不顺眼的态度,夏师兄大度地表示,顾熠这纯粹是嫉妒他天才的学术水准,对于这毫无含金量的嫉妒,他选择大度原谅。

    “帮我看看。”

    “行行行,你先拿过来。”

    他这句「先拿过来」刚说出口,就见顾熠毫不客气地捧着一堆资料过来,夏师兄抽出上面几张先看,过了一会,他视线转向顾熠:“你这个角度,有点难。”

    “不过我认识一个对这方面有了解的朋友,我替你问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