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书屋 - 经典小说 - 公主明天要登基在线阅读 - 公主明天要登基 第134节

公主明天要登基 第134节

    “元元还是天家公主,就没人想刺杀她了?”宋子安白了他一眼,“主要是太过兴师动众,要是我有证据,倒无所谓,我没证据,这又不是我管辖之内,我上什么折子?

    早前听说朝廷派钦差往扬州府查案,我想着既是你们来,倒不妨借此机会,调查一番。

    要是我多心,自然是好的,但要真的有这样的事,查清楚了,把这些官商勾结的东西一网打尽。”

    他冷嗤道:“前两淮都转运使就栽在这上头,六年前两淮私盐案那样大的动静,大小官员七十余人,无一幸免,他们还敢兴风作浪,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自古都是这样的,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变了这道理。

    他们出身显赫,富贵无极,自幼便挥金如土,当然不在乎。

    赵盈没急着问他许家金矿的事,思忖须臾,倒先问了一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话:“你在扬州府六年,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许家私开金矿,又跟章乐清瓜分利益所得的?”

    她语气太严肃正经了,宋子安一愣:“我是你司隶院的犯人吗?”

    他可真是——

    赵盈压了压火气:“小舅舅是来跟我打嘴仗,还是来跟我说许家金矿案的?”

    她说案,心里十有八九就已经信了他所言,宋子安收敛起吊儿郎当的模样:“大概有两三年了。”

    他粗略的想了想:“许家是在四年多之前接手了矿石开采这样事的,原本就是章乐清向朝廷举荐。

    起初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且这是扬州政务,跟我这个两淮都转运使没有关系。

    而且许宗又的确口碑不错。

    我在扬州府六年,亲眼见过他设善堂,开粥棚,给穷苦百姓诊病发药,确实是积德行善之家,仁善宽厚之辈,就连他们家的宴,我也去过几次。”

    这些赵盈真不知道。

    许宗也只是小人物,前世她上位时,早就没有这么一号人了。

    哪怕是章乐清在天化四年卷入科举舞弊案,也没有人揪出他曾和许家官商勾结,私开朝廷金矿的事。

    所以许宗是靠着他的口碑和名声,勾结上章乐清,由章乐清这个扬州知府上折奏请,为他争取到这个资格,而扬州府这些人,也就心服口服了呗?

    说到底还是许宗会做人。

    积德行善,却又不得罪人。

    不管是城中百姓,还是有头有脸的富贵之家,许宗都混得开,如鱼得水,才能保证他得到开矿资格而不被人眼红妒忌。

    此人颇有道行,城府极深。

    如此看来,什么宠妾灭妻,内宅中事拎不清,果然都是他披起来的外衣罢了。

    “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小舅舅跟谁都没提过这件事吗?跟家里也没有?”

    宋子安当然摇头:“都说了没证据,我大哥是个急脾气的人,听了这样的事,还不拉着我去面圣吗?

    到了御前说不清楚,皇上当然是宁可信其有,我说出口,他也多半且先信着,照样少不了派人调查。

    你也入朝了,这点道理不明白吗?

    章乐清一四品知府,能有多大的能力,多深厚的背景?

    开采矿业本归户部管辖,户部也年年清点,怎么我怀疑的事,两三年过去,户部就没人怀疑呢?”

    说白了还是得罪人,不晓得这里面的水究竟有多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原来人人都会明哲保身,宋子安也未能免俗。

    第137章 阴谋

    大齐矿业发展最好的属广东一代,从开采挖掘到冶炼,技术十分成熟。

    朝廷每年用于矿产开采的专银,也有一大半都拨到了广东去。

    扬州有矿,但是现在开采挖掘的不多。

    据赵盈所知道的,朝廷每年从扬州府所得矿石的产量,应该是金矿两座,铁矿四座,锡矿和银矿各一座,总共加起来也就这八座矿而已。

    毕竟江南为鱼米之乡,又多产丝绸茶叶,并不靠着矿石发展。

    宋子安所说许家私开的金矿,则必然不是朝廷记录在册的那两座。

    户部虽然不会在各地专门派驻官员管理矿石开采,但是各地的矿产均记录在册,一年应产出多少的量,那也是有定额的。

    赵盈一行是从别院的后门处的府,没有惊动沈明仁,也巧了薛闲亭先前骗沈明仁说什么要去宋府拜访宋子安,倒不怕沈明仁起什么疑心了。

    马车行的不算快,赵盈心里有事,从出府上车就开始走神。

    她托腮靠在黑檀三足几上,宋乐仪叫了她好几声她都没反应,索性也就不再打扰她想事儿。

    可是等到马车出了城门,走的方向就不大对劲了。

    宋乐仪撩开小帘子往外看,越看脸色越难看。

    眼熟,太眼熟了。

    官道越来越远,直到看不清楚。

    “元元,你看这条路。”

    她转头去看赵盈,沉声道。

    赵盈不知何时回过神来,显然也早发现了这条路她们曾走过,此时面色也不怎么好看。

    宋子安说带她来看一看,她大概就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怀疑。

    赵盈知道他不是个故弄玄虚的人,再三想来,选择跟他出门。

    临出门之前去叫上的宋乐仪。

    起先她的打算是不惊动宋子安。

    诚如宋子安所说,两淮转运使司不归扬州地方管辖,她提调扬州却管不着宋子安,顶多到了扬州府后打个照面,吃顿饭,官场上不会有什么交集往来。

    但是眼下宋子安找上门来,且看他那个架势,为许家或许私开金矿一事,他少不了要登门。

    既然是这样,就没必要藏着掖着,这才去叫上了宋乐仪一道。

    赵盈也是到现在才知道,原来除了修的九曲十八弯的那条路可以上山之外,西南方向还有一条曲折山路,也可以上山。

    他们的马车是在那日她所停之处转弯的。

    马车稳稳当当停下来的时候,赵盈和宋乐仪两个人对视了一回,才下了车。

    果然薛闲亭神色也古怪,不过当着宋子安的面伪装的还不错。

    宋子安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游移几番,啧声道:“你们是有事儿瞒着我吧?”

    他看都看出来了,矢口否认就太假了点,赵盈干脆没理会他这茬:“所以小舅舅说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在此处?”

    “这条路可以直接进山,我六年前出缺上任来扬州府,初时转运司衙门里一团乱麻,我腾不出手,大概过了半年多,闲下来,才有心情看看江南风光,四处走走。”

    宋子安往山上方向看:“那时候城中百姓是可以进山的。

    扬州百姓不靠山吃饭,但也有猎户和药农,要打猎采药,得进深山里去。

    这座山叫妙清山,从前是最福泽深厚的一座山了,扬州百姓都管它叫仙山。”

    赵盈一面听,一面想,所以玉堂琴在半山腰上的那三间茅草屋同此处是两码事。

    这条路可以直接进山,又不会让人发现他的茅草屋。

    但是他要隐居,那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更合适,为什么要选这里?

    “听小舅舅的意思,以前城中百姓经常进山啊?”

    “这座山里有猎物,有草药,便是人参灵芝也采出来过,还有些家里穷,赚的银子不够一家人吃食,也进山去挖东西,或是笋干,或是野蘑菇,能救活一大家子人。”

    他慢悠悠继续说:“不然你以为老百姓为什么管它叫仙山?”

    物阜民丰是不错的,这地方人杰地灵,说不得随便一座山就浑身都是宝,资源相当的丰富,从野味到名贵药材,打出来的猎物还能扒了皮毛拿去卖,总之是真能养活人。

    但是现在——

    宋乐仪狐疑朝着山脚下方向望去。

    他们的马车停的稍微远一些,并没有完全靠近山脚。

    她远远望去,此处山脚下设有个类似于茶寮的寮棚子,五六个青年壮汉聚坐在一起说话喝茶,时不时往他们马车方向看过来一眼。

    宋乐仪拧眉:“那是些什么人?山脚下怎么会有个茶寮呢?”

    “那不是茶寮。”宋子安沉了脸色,阴沉道,“我知道此时便就是从两年多之前起了。

    有那么一日,城里的猎户要进山去打猎,到了山脚下被这伙人给拦住了去路。

    他是个急脾气的人,身上有有些功夫,手脚也灵活,相争不下就打了起来。

    起初也没当回事,自认倒霉而已,想着隔天再进山也行,不急在这一日就算了。

    可打从那天起,他就再没能进山打过猎。”

    封山。

    赵盈脑海中立时蹦出这么两个字。

    朝廷有时是会下封山令的,这就跟海禁是一个道理,或是闹山匪贼寇,或是山里有什么秘密的。

    宣宗朝时封山令多达二十三条,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山头被官府封起来,更有甚者派重兵把守,不许百姓出入上山。

    那是在山里造兵器,这事儿赵盈知道。

    可是扬州府没有封山令。

    扬州知府衙门也没这个权力封山。

    昭宁帝的天下是四海升平的,早没了战火纷纭。

    既是八方来朝,自是兵力鼎盛,不需要封山造兵器。

    是以昭宁帝登基快二十年,封山令是一条也没下过,就连开采矿石的山里,也至多将矿产圈起来,派兵驻守,寻常百姓也不会靠近,但别的地方该打猎打猎,该采药采药,官民互不相扰。

    “这些人守在此处,不让百姓进山,官府也不管?”

    宋子安好似讥笑了一声,但是声音太轻了,谁也没听清。

    等到侧目去看他面上表情,又发现他面无表情,连眼角都没抽动一下。